学术投稿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对术后精神功能障碍的影响

韩南火;邓丹玲;张海萍

关键词:控制性低血压, 精神功能障碍, 老年人, 术后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是否诱发术后精神功能障碍.方法 选择ASA Ⅰ一Ⅱ级的病人100例.年龄60~83岁.采用全身麻醉,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50例.Ⅰ组为正常血压组,术中平均动脉压范围在基础值±10%;Ⅱ组为控制性低血压组,术中平均动脉压控制为55~65mmHg.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法(MMSE),检查病人手术前1d、术后第1、2、3、4、5、6 d的认知功能,观察比较2组术后老年病人7d内精神认识功能的状况.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前1d、术后第1、2、3、4、5、6 d的MMSE所得分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2 d的MMSE分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2 d的MMSE值在19~23、24~27分区域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麻醉管理得当,术中较长时间控制性低血压不会增加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发生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三维重建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GE Hispeed扫描几对16例颌面部外科病人进行螺旋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显示法(SSD).结果 16例颌面骨折进螺旋扫描CT三维重建后均清晰显示.结论 通过不同的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评估颌面部骨折的程度,特别是显示骨折塌陷的部位和程度.有利于口腔科医生选择价手术人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作者:舒茂松;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可吸收钉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在后踝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后踝骨折,按文哲[1]分型Ⅲ型5例,Ⅳ型7例.分别取踝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可吸收钉固定后踝.结果 后踝骨折12例,平均随访13个月,按照Leeds评价标准[2],优良率达到91.6%.结论 采用可吸收钉治疗后踝骨折,具有同定可靠,避免了二次手术损伤等优点.

    作者:涂淑强;帅永明;袁秋文;刘竹晖;秦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n=30)、试验组(Ⅱ组n=30),Ⅱ组采用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Ⅰ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应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记录麻醉前后及术毕监测患者HR、BP、SpO2,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 Ⅱ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93.3%)明显多于Ⅰ组(53.3%).术中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C4横突阻滞联合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胡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空气压力波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当今,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大的危害是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在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有15%以上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造成的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1].

    作者:吴红艳;章玉玲;黄北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嵌顿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嵌顿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31例顺行切除,10例逆行切除,1例中转开腹.均痊愈.结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可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黄夏根;王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因抗结核治疗致药物热的患者资料.结果 共35例(1.64%)出现药物热,均在2个月内出现,其中单纯型21例(60%).利福平发生率高(48.57%).结论 药物热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熟悉并重视.

    作者:彭亦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吸食可卡因引致急性心肌梗死

    自1982年Coleman[1]首次报道使用可卡因致心绞痛的心肌梗死以来,在国外因滥用可卡因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除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外,心血管系统相关事件也明显增多,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源性猝死等[2].

    作者:姜醒华;程晓曙;吴延庆;吴清华;李运德;俞建华;许美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纵向折裂牙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纵向折裂牙的临床治疗程序和有效方法.方法 对近3年46例纵向折裂牙的临床病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成功30例,有效11例,3年内短期总有效率89.13%.5例失败患牙被拔除.结论 治疗中折裂片断的消毒要严格.要使用高粘结强度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粘结患牙,防止复折和反复炎症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作者:涂滔;张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管癌的早期诊断

    胆管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胆管癌的诊断术得不断的提高,但是发现胆管癌往往在晚期.

    作者:李惠珍;Aqeel ahmed;傅华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检测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的耐药性

    目的 探讨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在检测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耐药性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haB测定30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乙胺丁醇(E)的耐药性,并与罗氏药敏结果比较.结果PhaB检测E药敏结果 与罗氏药敏结果符合率为90%.如以绝对浓度法为判断标准,则PhaB检测E药敏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PPV)为91.6%,阴性预测值(NPV)为83.2%,准确性为90%.结论 PhaB检测E药敏结果与绝对浓度法符合率较高,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孙春枝;邓爱花;雷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应用于急性重度中毒的救治与护理

    血液灌流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并可联合其他净化手段治疗肝、肾功能损害.我院课题组2003年在我市率先引进该技术救治急性重度毒(药)物中毒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在操作、护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水梅;聂小洁;汪美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50例经华法令抗凝3~6个月后.23例尿激酶5~7d溶栓后均存在血栓.分别行PBMV术,观察血管栓塞并发症、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平均压(LAP)的变化.结果 术中2例发生脑栓塞,两组各1例;MVA术前(0.78±0.18)cm2、(0.79±0.16)cm2增加为(1.78±0.21)cm2,(1.77±0.23)cm2(P<0.01);LAP由术前(28.90±6.34)mmHg、(29.70±7.24)mmHg下降至(16.75±6.25)mmHg、(16.34±6.71)mmHg(P<0.01).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者行PBMV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小的风险.

    作者:陆林祥;洪浪;王洪;赖珩莉;尹秋林;陈章强;李华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合随访结果,探讨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21例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中.有15例术后发生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71.4%;在56例癌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冈肩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中.只有21例术后发生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37.5%.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傅平;曾庆黎;周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指甲肌酐对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意义

    目的 观察指甲肌酐测定对判断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测定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组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组20例、慢性肾脏病组22例患者的血肌酐和指甲肌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急、慢性肾衰两组的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与慢性肾衰组相比,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肾损伤组的指甲肌酐水平明显低.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时,患者的指甲肌酐水平较慢性肾衰的患者低.结论 指甲肌酐测定有助于判断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病情.

    作者:陈红;钟爱民;刘燕呜;王友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人性化护理是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达到积极培养、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使护士在受尊重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为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我院护理部认真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与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肺损伤是心脏病手术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几乎所有接受CPB手术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多数病人的肺损伤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功能改变,仅有约1.7%的病人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然而一旦并发ARDS,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将明显延长,且死亡率高达50%以上[1].预防CPB术后肺损伤的方法众多,其中CPB期间肺动脉灌注效果明显.现就CPB期间肺损伤的发生机理以及肺动脉灌注的方法和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谢学良;明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保留颈外静脉改良式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治疗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分化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肿瘤外科2002~2005年收治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2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12例采用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式颈淋巴清扫术(保留组),8例患者采用未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未保留组).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颈淋巴结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保留组术后患者面部水肿及头晕、头痛症状程度显著低于未保留组;术后随访患者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式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不会增加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浩亮;颜育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对我院20年间收治的30例老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25例.应用腹腔镜5例.治愈29例,死亡1例,治愈率96.7%.结论 争取在48h内进行早期胆囊切除术是防止胆囊穿孔、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陈小平;徐亦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异丙酚在婴幼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少量镇痛药(芬太尼)在婴幼儿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婴幼儿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用氯胺酮1.5~2.Omg/kg复合羟丁酸钠60~80mg/kg;B组用异丙酚1.5mg~2.0mg/kg复合芬太尼1.0-1.5μg/kg.分别记录心率血压、SpO2、体动次数、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发生例数等.结果 A组心率、血压增高明显,苏醒时间明显慢,B组心率、血压无明显增高,苏醒时间明显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 01);SPO2、体动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少量的镇痛药麻醉效果比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好,是婴幼儿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慧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患者的护理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ER-CP技术的延伸,是指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使乳头开口扩大,以利于排石、消炎和利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内镜性能的提高及相关器械不断更新和操作技术的熟练,现己广泛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采用EST治疗42例,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爱莲;温志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