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

谢学良;明腾

关键词:体外循环, 肺损伤, 肺动脉灌注
摘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肺损伤是心脏病手术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几乎所有接受CPB手术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多数病人的肺损伤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功能改变,仅有约1.7%的病人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然而一旦并发ARDS,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将明显延长,且死亡率高达50%以上[1].预防CPB术后肺损伤的方法众多,其中CPB期间肺动脉灌注效果明显.现就CPB期间肺损伤的发生机理以及肺动脉灌注的方法和意义综述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肺损伤是心脏病手术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几乎所有接受CPB手术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多数病人的肺损伤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功能改变,仅有约1.7%的病人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然而一旦并发ARDS,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将明显延长,且死亡率高达50%以上[1].预防CPB术后肺损伤的方法众多,其中CPB期间肺动脉灌注效果明显.现就CPB期间肺损伤的发生机理以及肺动脉灌注的方法和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谢学良;明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紧急手术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实施效果

    如何提高紧急的术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医疗急求永恒的主题.

    作者:陈新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和Pro组.Sev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在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1min后,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放在病人面前,保持密闭,让病人做深呼吸,吸人7%的七氟醚.Pm组则先静脉注射2μg/kg芬太尼,1min后以30~40s速度静脉注射2.5mg/kg异丙酚.观察患者人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T1)、插管即刻BPS、DBP、HR、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T2)和术后24 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Pro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 .01);2组患者插管即刻BPS、DBP、HR之间比较及与人室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术后24 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二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等临床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

    作者:王琦;文建忠;杨小敏;熊振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用泮托拉唑(40mg,2次/d),左氧氟沙星(0.2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共3周.对照组45例,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替硝唑(0.5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共3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3.3%,对照组HP根除率77.8%(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7%.4.4%,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3%.6.7%(P>0.05).结论 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是有效的方案.

    作者:李龙华;张金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因肺部病变住院的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采用美国产BARD全自动活检枪,活检针型号为18G、20G,取材送组织学检查.结果 本组确诊率100%(56/56).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鳞癌27例,腺癌2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泡癌1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有轻度胸壁穿刺部位疼痛,并发小量气胸5例(8.92%),少量出血2例(3.57%).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肺部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益群;匡树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与螺旋CT表现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螺旋CT表现,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5例自发小脑H{血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小脑出血的时间、部位、数量、脑室情况及脑干受压体征与临床症状、治疗关系以及预后是密切相关的.结论 螺旋CT扫描是早期确诊自发性小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头颅螺旋CT动态观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方法.

    作者:罗益蕙;傅信东;王丽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手术病例资料.结果 46例中,44例手术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6%.术后后生存率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路径以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为佳.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梗阻症状出现较晚,易延误诊断;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陈国安;王绚茗;周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中毒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中毒多为急性.症状重,临床症状体征常无特异性.结论 急性中毒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在预防.

    作者:王爱红;徐南平;吴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发性脑室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

    目前关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报道多由脑外伤所致,而自发性脑室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报道鲜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自发性脑室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施平;黄玲萍;张永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热敷加喜疗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内瘘条件差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热敷加喜疗妥治疗,并观察疗效.方法 将54例长期血液透析但内瘘条件差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患者于血液透析24h后开始应用热敷加喜疗妥治疗,3次/d.对照组患者于血液透析24h后开始热敷,3次/d.共进行2个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热敷加喜疗妥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赵子强;唐冬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68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大多数有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口服酮嗜酚、扑尔敏,吸入喘康速和布地奈德有效.结论 本病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听诊,并结合肺功能测定能获得早期诊断.

    作者:王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于1998年6月~2007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软组织缺损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游离皮瓣66例成活,2例改行其他手术,56例经6个月~1年随访,有38例皮瓣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10-13mm,无冻疮发生.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江志文;蒋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6~2007年江西省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6~2007年登革热疫情概况.方法 对收集的监测月报表、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疫情报告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7年我省登革热病例3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或在异地发病为主;2006~2007年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为7.5%.媒介伊蚊孳生地调查发现,婺源县清华镇2006年年均BI=20、CI=72.9,黎川县熊村镇2006年CI=64.3;媒介伊蚊带毒调查,实验室均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 及时了解健康人群登革热IgG阳性率和伊蚊媒介蚊密度情况加强全省登革热监测和防控工作的关键.

    作者:唐松;罗利群;程慧健;施勇;刘晓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人性化护理是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达到积极培养、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使护士在受尊重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为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我院护理部认真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与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吸虫病9例儿童病例误诊分析

    目的 总结血吸虫病的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9例被误诊的儿童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细菌性痢疾3例,误诊为肝炎3例,误诊为肺炎1例,误诊为败血症1例,不明诊断1例.结论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町疑患者应通过仔细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逐一排查.

    作者:王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低张增强在胆囊十二指肠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张增强扫描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2006年CT平扫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的9例病人进行低张增强扫描,然后利用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例病人中,螺旋CT直接发现瘘口的6例,3例未发现瘘口,其中2例发现结石掉人肠道,1例高度怀疑,经手术确诊.结论 螺旋CT能较好地发现胆囊十二指肠瘘,其中低张增强扫描能很好地直接显示瘘口.

    作者:何升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医院动物实验中的安全管理体会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四等医院,科研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物实验室是医院产研活动非常重要的场所,对研究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

    作者:魏菊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纵向折裂牙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纵向折裂牙的临床治疗程序和有效方法.方法 对近3年46例纵向折裂牙的临床病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成功30例,有效11例,3年内短期总有效率89.13%.5例失败患牙被拔除.结论 治疗中折裂片断的消毒要严格.要使用高粘结强度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粘结患牙,防止复折和反复炎症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作者:涂滔;张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微量泵在危重病人中应用的体会

    微量泵是由微电脑自动控制的输液装置.使用微量泵可将小剂量的药液精确、持续、均匀、定时、定量地输入静脉,操作便捷.

    作者:陆鹏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强负压引流治疗颈淋巴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应用

    颈淋巴清扫术后发生乳糜漏虽不多见,但它是颈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后发生此类并发症日益减少.

    作者:查春红;饶坚;林兰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