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红;徐南平;吴晖
胆管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胆管癌的诊断术得不断的提高,但是发现胆管癌往往在晚期.
作者:李惠珍;Aqeel ahmed;傅华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应用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治疗,较传统电休克治疗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病人无恐惧感,并发症少[1].护理操作过程是用连有20~30cm塑料管的针头做肘静脉穿刺,将预先准备好的25%葡萄糖试注射10ml,证明穿刺无问题后,即可按顺序注射阿托品、
作者:肖夏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采用纤维胆道镜对22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症患者行探查取石术.结果 除18例残留结石,其余全部取石成功.结论 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可降低肝内外胆管取石术的术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作者:付荣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少量镇痛药(芬太尼)在婴幼儿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婴幼儿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用氯胺酮1.5~2.Omg/kg复合羟丁酸钠60~80mg/kg;B组用异丙酚1.5mg~2.0mg/kg复合芬太尼1.0-1.5μg/kg.分别记录心率血压、SpO2、体动次数、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发生例数等.结果 A组心率、血压增高明显,苏醒时间明显慢,B组心率、血压无明显增高,苏醒时间明显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 01);SPO2、体动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少量的镇痛药麻醉效果比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好,是婴幼儿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慧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嵌顿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胆囊管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31例顺行切除,10例逆行切除,1例中转开腹.均痊愈.结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可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黄夏根;王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省、市两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差异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江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2006年1月~2008年5月受理的全部183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资料.结果 经再次鉴定.省、市两级鉴定结论完全不同的有50例,这与省、市两级专家自身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及法律观念等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专家培训工作刻不容缓.
作者:张红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近7年在我院分娩的2130例活产婴儿中发生锁骨骨折的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锁骨产伤骨折相关因素为孕产妇年龄、胎方位及分娩方式等;27例骨折均获早期诊断.结论 新生儿锁骨产伤骨折通过生产史、症状及体征来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X线检查为确诊手段.
作者:李小鹏;李素玲;林少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用泮托拉唑(40mg,2次/d),左氧氟沙星(0.2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共3周.对照组45例,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替硝唑(0.5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共3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3.3%,对照组HP根除率77.8%(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7%.4.4%,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3%.6.7%(P>0.05).结论 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是有效的方案.
作者:李龙华;张金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在后踝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后踝骨折,按文哲[1]分型Ⅲ型5例,Ⅳ型7例.分别取踝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可吸收钉固定后踝.结果 后踝骨折12例,平均随访13个月,按照Leeds评价标准[2],优良率达到91.6%.结论 采用可吸收钉治疗后踝骨折,具有同定可靠,避免了二次手术损伤等优点.
作者:涂淑强;帅永明;袁秋文;刘竹晖;秦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抗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抗肿瘤药的销售数量、金额、类别、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方法.结果 2006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数量排名前5位分别是:顺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表柔吡星丝裂霉素;2006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排名前五位的是:顺铂、磷酰胺、氟脲嘧啶、奥沙利铂、表柔吡星.结论 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抗肿瘤药物总体构成变化不大.但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销售金额呈现增长态势.抗肿瘤药物的选择趋向于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耐受性较好的品种.
作者:盛向远;孙晓春;王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简称高渗盐复合液)对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2组,高渗盐复合液组(Ⅰ组)、林格氏液组(Ⅱ组),各组30例.每组病人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输人各组液体8ml/kg后,观察输液前、输液8ml/kg后、硬膜外麻醉显效后5min、15min、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变化,以及输液前、输液8ml/Kg后、输液后60min血钠值.结果 输液前两组MAP、CV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液8ml/kg后组MAP、CVP比Ⅱ组显著升高(P<0.05);Ⅱ组MAP、CVP麻醉显效后5min、15min、30min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Ⅰ组MAP、CVP、HR麻醉显效后5min、15min、30min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液 8ml/kg后Ⅰ组血钠(Na+)与输液前比较有轻微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后恢复正常.结论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蔡锦根;周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术(P1CC)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等独特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及肿瘤患者的化疗给药.我科自使用以来,经过临床的实际操作,发现不同的退出套管内芯法与静脉出血、疼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我们于2005年3月~2006年7月对60例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对比性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艳华;万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普通U型网膜与头颈肩网膜固定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摆位精度及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头颈部肿瘤患者10例,6例采用普通U型网膜同定.共治疗摆位120次,4例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共治疗摆位80次.每次摆位重复性及精确度的优劣以相对于标示在固定网膜上的肿瘤中心十字线的位移来评价,分析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摆位重复性及精确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普通U型网膜同定的患者在120次治疗摆位过程中,每次与肿瘤中心十字线的位移≥2mm的在Z方向为20次,在Y方向为23次.<2mm的在Z方向为100次,在Y方向为97次.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的患者在80次治疗摆位过程中,位移≥2mm的在Z方向为5次,在Y方向为6次.<2mm的在Z方向为75次,在Y方向为74次.两种同定方法对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比采用普通U型网膜固定具有更好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
作者:黄焱秋;林红;周舂骏;张祥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原位吻合提睾肌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小儿腹股沟疝施行手术时,原位吻合提睾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无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睾丸萎缩发生,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且患侧提睾反射存在.结论 在施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原位吻合提睾肌有助于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后恢复.
作者:齐志保;王根发;汪建华;江根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68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大多数有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口服酮嗜酚、扑尔敏,吸入喘康速和布地奈德有效.结论 本病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听诊,并结合肺功能测定能获得早期诊断.
作者:王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血管内皮细胞在保持机体的血管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血管壁与血管腔之间提供一层物理屏障.
作者:邹丛;刘建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妇科门诊妇科患病特点.方法 分析在我社区就诊的252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妇科就诊妇女的患病率为84.5%.其中妇科炎症疾病占67.1%.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应将疾病治疗与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融为一体.
作者:龚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是病情加重的标志,预后不良,病死率达50%[1].
作者:尧敏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血液灌流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并可联合其他净化手段治疗肝、肾功能损害.我院课题组2003年在我市率先引进该技术救治急性重度毒(药)物中毒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在操作、护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水梅;聂小洁;汪美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目前使用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在15岁以下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 依照我国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全程免疫接种259例15岁以下狂犬病暴露者.完成全程接种后14d检测接种者血清中狂犬病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9例接种者中,狂犬病抗体检测阳性241例,抗体阳性率为93.05%;其中男孩189例.抗体阳性175例,阳性率92.59%:女孩70例,抗体阳性66例,阳性率94.29%.男女之间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4,P>0.05).按年龄分组看:幼儿组(3岁以下)40例,学龄前儿童组(3~6岁)39例,学龄组(6~10岁)104例,少年组(10~15岁)76例,狂犬病抗体阳性人数分别为33、37、97、74例,阳性率分别为82.50%、94.87%、93.27%、97.37%.其中幼儿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狂犬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0.19,P<0.05).结论 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在15岁以下狂犬病暴露者中应用总免疫效果良好.
作者:熊飞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