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例急诊气管插管体会

周小春;肖声平

关键词:急诊, 气管插管, 插管困难
摘要:目的 总结急诊气管插管的经验.方法 56例急诊病人采用麻醉喉镜经口明视下紧急插管.结果 56例病人插管时间30~300 s;插管时能暴露声门的42例,不能显露声门而盲插14例;一次插管成功45例,2次及2次以上插管成功11例;抢救成功47例,抢救成功率83.93%.结论 急诊气管插管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及插管困难的处理能提高插管成功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98年3月至2007年1月,经我院采取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11例的临床分析,按Hawkin评分标准:Ⅱ型6例,Ⅲ型4例,Ⅳ型1例.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96个月,平均46.8个月.按照Hawkin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可1例.无1例出现骨不连、畸形愈合、骨髓炎、皮瓣坏死等,无1例因复位不良而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距骨坏死3例,其中2例在延长负重时间后自行恢复,1例距骨坏死后出现轻度塌陷,伴轻度创伤性关节炎,经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自理能从事轻微活动.所有病例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1例行关节融合术.结论 内外侧联合切口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由于距骨的内外侧均得到良好的暴露,有利于骨折获得解剖复位,空心钉固定牢靠,且可产生骨折断端之间的加压,加速了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总体疗效满意.

    作者:苏如洪;齐文光;徐万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经皮肾镜肾脏钬激光碎石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经皮肾镜肾脏钬激光碎石连续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07年6月之间选择40例患者行单纯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使用0.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比较.结果 从两组病人的胸椎阻滞平面观察发现5,10,15 min之前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别,至25min时B组与R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运动阻滞时间观察至BromageⅡ时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者的麻醉效果分级均为Ⅱ级,SPO2没有明显的改变,术毕观察两组均无运动完全阻滞患者.结论 罗哌卡因对循环与呼吸的稳定性较好,而布比卡因的局麻药毒性反应相对较大,所以我们认为选择0.5%罗哌卡因麻醉安全性更高,效果更确切.

    作者:万先文;高素清;尹世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无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目的 比较无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肾细胞癌(RCC)的CT差异.方法 对12例无脂肪AML和43例RCC进行CT扫描,记录肿瘤平扫的密度、强化表现等情况.结果 9例AML显示均匀强化和延迟强化.根据均匀强化和延迟强化鉴别AML与RC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86.0%.结论 CT在鉴别无脂肪AML与RCC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谭恺;陈再智;凌爱香;吴玉林;胡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度骨盆损伤的早期救治

    目的 总结重度骨盆损伤早期救治的经验.方法 采用快速综合性抗休克措施挽救伤员生命,急诊及早期手术治疗重度骨盆损伤及各种合并伤共计19例.结果 19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19例骨盆骨折愈合满意;2例因尿道狭窄需定期扩张;1例骶丛、股神经损伤遗留轻度跛行,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快速有效抗休克,尽早施行骨盆内外固定;妥善处理各种合并伤是提高重度骨盆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斌;陈华龙;邓捷;过慧敏;吴庆;冯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大鼠神经组织氧化损害保护作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大鼠神经组织保护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ASCI对照组(n=30)和依达拉奉干预组(n=30),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每组分别于6h、12h、24h、48h、72h5个时点,每个时点6只大鼠,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及脊髓中的NO、SOD、MDA的含量及脊髓组织含水量变化;TUNEL法检测72h后各组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mRNA阳性细胞.结果 对照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NO、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依达拉奉干预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O、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干预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假手术组脊髓中无或偶见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对照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依达拉奉干预组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可明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保护其神经组织的作用.

    作者:Li Mingjun;李明军;戴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和镁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Ⅱ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血糖、血清锌、铜、镁含量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酶反应速率法对其空腹血糖(FPG),锌、铜、镁分别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锌、铜、镁异常改变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均显著性高于健康人(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锌和镁均低于健康人(P<0.05),分别为(1.01±0.51)μg/ml和(0.68±0.35)mmol/ml;而血清铜则为(1.39±0.35)μg/ml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NIDDM患者血清锌、铜、镁与血糖浓度密切相关,血清中锌、镁浓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铜则相反,因此,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

    作者: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经宇;黎静;章登珊;张财成;陈唐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兰索拉唑、法莫替丁联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法莫替丁联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2例临床资料,于清晨空腹服用兰索拉唑30mg,夜间临睡前服用法莫替丁40mg,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的改善情况.结果 症状评价: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胃镜评价:除9例非靡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外,23例中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结论 兰索拉唑、法莫替丁联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季国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目的 观察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2005年对36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在局麻下进行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好,合并3例肘内翻.结论 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丁积勇;胡关彪;李雪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1例(27眼),胬肉头部侵入角膜<2mm 7眼,2~3 mm 17眼,达瞳孔缘3眼.均采用显微镜下胬肉单纯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翼状胬肉27眼,术后随访中均未复发.结论 本手术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作者:卢恒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加血液滤过治疗19例重症药物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

    重症中毒病人往往容易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在清除毒素同时需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为药物治疗提供很好的环境[1].

    作者:何圆凤;廖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全胚冷冻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全胚冷冻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可行性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 以发生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接受白蛋白输注来预防OHSS发生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OHSS发生率及累积妊娠率.并总结全胚冷冻预防OHSS的相关护理对策.结果 全胚冷冻组OHSS的发生率为17.5%,而输注白蛋白组为4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全胚冷冻组的解冻复苏累计妊娠率达51.6%,输注白蛋白组累计妊娠率为53.13%,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胚冷冻能有效降低OHSS尤其是重度OHSS的发生率,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胚胎复苏累积妊娠率;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徐红英;朱元;伍琼芳;辛才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同时期启用拉米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时期启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4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16例(其中早、中期患者分别为64例和52例),根据开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时期不同,分A组62例,B组54例,拉米夫定治疗72周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相互比较.结果 A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组(P<0.05);早期患者存活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中期患者存活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及血清学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性好;及早使用可以提高早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但开始拉米夫定治疗早晚对患者病毒学应答及血清学应答无影响.

    作者:吴锦瑜;曹旺发;谭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与CEA、CA15-3联合监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与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动态观察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2~4次骨显像及同期血清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4例乳腺癌骨显像中,40例诊断骨转移(74.1%),病情进展19例(67.8%).血清CEA或CA15-3升高29例(53.7%).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EA/CA15-3明显升高(P<0.005),骨转移病情进展组同期血清CEA/CA15-3亦明显升高(P<0.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骨转移可疑者)定期复查骨显像并作动态观察,同时行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骨转移的预测、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雪芹;吴建国;陈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现阶段医院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自行编制调查表,将不同年代儿科住院患儿的护理措施、给药方式等资料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结果 儿科住院患儿中口服和肌注给药有逐渐被静脉用药所替代的趋势,其它辅助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率也大幅度增加.结论 应将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并根据治疗特点及变化寻求相关对策,避免产生过度治疗,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安全.

    作者:孙庆宁;刘晓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组32例,在常规护肝降酶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qd,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及脾脏回缩情况.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HBVDNA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明显临床疗效是抗病毒治疗及延迟肝移植的有效药物.

    作者:曹莹钰;邱春雷;罗其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有关,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过程.因而推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相关基因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要的候选基因.

    作者:江美琼;傅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56例心脏黏液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左房黏液瘤50例,右房黏液瘤6例;3例患者有栓塞史.绝大多数左房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与二尖瓣狭窄类似,右房黏液瘤及右室黏液瘤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1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次,患者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病理学检查均证实黏液瘤病变.结论 心脏黏液瘤中左房黏液瘤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心悸、气短.心脏彩超可准确诊断心脏黏液瘤,一旦确诊,均应立即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

    作者:高涛;万力;喻本桐;万于华;刘季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工洗胃法的改良

    目的 探索一种既安全又有效且操作简单的人工洗胃方法.方法 选择1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5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器抽吸法行人工洗胃,B组采用经三通管结合静脉输液及中心负压吸引,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A组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为(50+10)min,B组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为(25±5)min(P<0.005);A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9.14%,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8%(P<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三通管结合静脉输液及中心负压吸引法缩短了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秀;张晓玲;宋备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聚焦超声和CO2激光治疗宫颈肥大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聚焦超声治疗宫颈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7年5月收治宫颈显著肥大患者74例(宫颈直径大于等于4cm).患者年龄小者为16岁,大58岁,平均31.2岁.50例采用聚焦超声治疗,24例自愿接受CO2激光治疗.结果 3个月后复查,聚焦超声的治疗有效率为100%,CO2激光治疗有效率为25%.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肥大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付蓉花;向爱清;陶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嗜食腌制食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的关系

    目的 研究嗜食腌制食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询问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220例鼻咽癌患者及220例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食用腌制食品情况,对调查结果与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及不同类型鼻咽癌的关系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鼻咽癌患者每周食用腌制食品频率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角化性鼻咽癌每周食用腌制食品频率高于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率食用腌制食品5~7 d/周在鼻咽癌患者中更为常见,腌制食品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高频率食用腌制食品5~7 d/周在非角化性癌中更为常见,腌制食品可能与非角化性鼻咽癌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林克荣;赖晓敏;雷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