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杰;刘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骨后压榨样痛5d,加重3h于2005年11月18日入院.体查:脉搏82次/min,血压130/80mmHg.急性痛苦面容,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2次/min,心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第3心音.心肌酶CK-MB:30u/L,心电图示:V1~V3ST段抬高1.0mv.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行冠脉造影(经桡动脉途径),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部一管状病变,狭窄>90%.3d后经右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加支架植入术.在动脉搏动明显部位(肘皮肤皱折上方1~2cm处)进针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7F动脉鞘;经泥鳅导丝送入6FJL4.0导引导管,退出泥鳅导丝造影后,小心送入NT导丝;经导丝送入2.0×20mm球囊,10个ATM扩张后退出,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mg后置入3.0×23mm支架,12ATM释放.造影见血管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作者:王晓华;周新春;陈早芳;张璋;鄢飞奔;黄新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的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1例行膝关节镜术的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优54例,良25例,可2例,优良率97.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科学系统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丽华;包光辉;王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儿腺样体和扁桃体手术中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术中对比及术中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择期选择ASAⅠ-Ⅱ级4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n=20)和异氟醚组(n=20).分别测定两组术中循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组较异氟醚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并发症也更少.
作者:朱雷;沈国容;赵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减轻化疗副反应,增加病人舒适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化疗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第2次化疗为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法,两次化疗后均使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对病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护理干预组病人的舒适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化疗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水针在中晚期引产分娩疼痛中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种注射方法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引产镇痛妇女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取第五腰椎棘突左右2点施行水针,对照组30例取第五腰椎棘突左右4点,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显效率36.7%,有效率63.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56.7%,x2=0.277,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6.8±2.69h),出血量(84.44±11.33ml),对照组分别为(7.18±2.84)和(81.67±7.76ml),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水针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引产的分娩痛苦.腰部注射2点与4点在镇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水针引产镇痛仅需腰部注射两点就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邹民;丁思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完善的准备、优化的设计和制作,提高烤瓷冠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有效地维护龈组织的健康.方法采取个性化设计、肩台预备角度改变、改进的冠桥准备及固位支持力的加强等完成烤瓷冠桥修复后,分阶段观察临床效果和龈炎发生情况.结果<1年、1~2年、>2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9.35%、98.79%,98.31%,龈炎发生率分别为0.32%、0.81%、0.84%.结论优化的个性化的设计,90~95°角肩台制备,翼状边缘伸展加强固位与支持有助于烤瓷冠桥修复效果的提高和龈健康的维护.
作者:罗和平;胡爱知;熊筱艳;杨芳;李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和评价.方法对37例甲状腺肿块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除1例因肿块体积偏大,位置偏上极而术中中转常规手术外;36例全部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术,术后平均住院3d,无并发症.结论无注气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具有操作创伤偏小,美观、恢复快、且达到微创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挺;颜育祥;倪耀忠;牟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探讨心电图对诊断低血钾的临床价值,尽早诊断,治疗低血钾临床急症.方法对于38例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并不呈绝对平行关系,各种原因所致低血钾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的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原因低血钾心电图有不同的表现.结论认为心电图对低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低血钾,判定其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易红;曾红;颜素娟;王兰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给药途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400例,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4mg口服,0.2mg阴塞,必要时每2~3h阴道加塞0.2mg.对照组400例,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必要时2~3h加服0.2mg,多重复给药4次.结果两组流产有效率分别为99.5%、99.25%,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引流产时间分别为(3±2.2)h、(5±3.5)h,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索前列醇用量分别为(0.71±0.44)mg、(1.27±0.16)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5%、81.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均能有效终止10~16周妊娠,试验组可明显缩短引流产时间,减少米索前列醇的用量,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红;任金祥;吴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5年8月应用HP治疗急性毒草鼠强中毒病人9例,并用定量方法分析并动态观察HP过程中患者血中毒鼠强的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HP前病人血中的毒鼠强平均浓度为34.08μg/ml,而HP后的平均浓度为20.87μg/ml;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并全部存活.结论HP治疗能清除体内的毒鼠强,临床诊断不能够单纯凭借血中毒鼠强浓度进行诊断、治疗,应该结合临床症状统一考虑.
作者:赖登攀;叶怀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118例,分为阿托品组和长托宁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指标、不良反应,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托宁组在用药次数、用药剂量、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优于阿托品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胆碱脂酶恢复时间快,副作用轻.结论新一代胆碱能拮抗剂长托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应用有较大的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梅国丰;潘国良;徐建彪;金国如;沈来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RV-Ag(IgM)阳性159例,随机分成儿对照组、儿泻停组、培菲康组和联合治疗组,并对四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儿泻停组、培菲康组和联合治疗组3d总有效率分别为20.5%、55.0%、56.8%和88.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优于单独给药.
作者:罗芳;黄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卵巢肿瘤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在妊娠期行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妊娠期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早产流产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华七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年7月~2005年8月间的6例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早期症状、病情发展、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例术后病情明显好转,2例恢复较慢,GOS Ⅳ级.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关键.
作者:甘智龙;范新萍;李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临床观察使用西咪替丁、山莨菪碱、胃复安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四组,观察组(Ⅱ组、Ⅲ组、Ⅳ组)在静滴红霉素的同时分别使用山莨菪碱、西咪替丁、胃复安,对照组(Ⅰ组)单纯使用红霉素静滴,同时各组给予适当的护理,观察四组胃肠道反应的程度及其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Ⅱ组、Ⅲ组的胃肠道反应及其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Ⅳ组的重度胃肠道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腹痛的出现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山莨菪碱、西咪替丁、胃复安结合适当的护理能显著减少红霉素胃肠道反应.
作者:李蕾;冯利平;江芳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边缘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孕妇B超诊断为边缘性前置胎盘者内服补中益气汤.结果40例孕妇患者中,内服补中益气汤15~30剂,B超复查胎盘位置正常33例(均足月顺产、婴儿健康),无效7例(终止妊娠),总有效达82.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边缘性前置胎盘疗效确切.
作者:金玉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头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前评价,术中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3年6月间实施的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死亡共4例(4/63),总死亡率为6.3%,手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6.3%),上消化道出血6例(9.5%),胆漏4例(6.3%),胰漏5例(7.9%),腹腔内脓肿2例(3.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1.5%),肺部感染5例(7.9%),切口裂开2例(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3.1%),肝肾功能衰竭2例(3.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的高难手术之一,手术经验,精心操作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勇;唐城;吴安涛;蔡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酮对新西兰兔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45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5只)、结石组(15只)和黄酮组(15只),对照组喂普通颗粒饲料,结石组喂含1.2%高胆固醇饲料,黄酮组则饲喂含1.2%胆固醇和0.4%黄酮的饲料,饲养时间各为4周.(2)氨肽酶N(APN)表达:利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APN mRNA水平的变化.(3)血脂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4)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结石组中10只(10/15)出现胆囊结石,12只(12/15)出现胆固醇结晶,黄酮组1只(1/15)和对照组2只(2/15)出现胆囊结石;结石组APN mRNAIOD比值(1.16±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4)和黄酮组(0.86±0.38)(P<0.05);结石组血清TG、TC、LDL-C、ApoB较对照组和黄酮组明显升高(P<0.01),结石组血清HDL-C较对照组和黄酮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组血清ApoA较对照组和黄酮组明显降低(P<0.01);LAP结石组明显较对照组和黄酮组升高(P<0.01).黄酮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荷叶黄酮可降低肝脏APN的表达和血清LAP,改变血脂水平,从而有助于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作者:叶德强;丁佑铭;周明全;胡中立;沈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154例病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的并发症中有13例与手术直接相关,发生率为8.4%,可分为入路相关性并发症、减压相关性并发症、植骨融合相关性并发症.结论熟悉颈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和做好术前准备是降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并发症重要手段.
作者:徐聪;廖琦;陈伟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中、后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血透前、中、后三阶段的心理特点,基本病情及其透析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分,并积极给予相关护理.结果1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安全完成血透疗程,并发症少,程度轻.结论详细了解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基本病情,在血透前、中、后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给确保满意血透效果,进一步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小珍;肖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