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临床分析

李勇;唐城;吴安涛;蔡军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漏, 壶腹周围癌
摘要:目的探讨胰头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前评价,术中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3年6月间实施的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死亡共4例(4/63),总死亡率为6.3%,手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6.3%),上消化道出血6例(9.5%),胆漏4例(6.3%),胰漏5例(7.9%),腹腔内脓肿2例(3.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1.5%),肺部感染5例(7.9%),切口裂开2例(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3.1%),肝肾功能衰竭2例(3.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的高难手术之一,手术经验,精心操作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不伴有抑郁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88例不伴有抑郁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入组,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46例,观察组42例,使用HAMA判断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77例完成试验(文拉法辛缓释剂41例,观察组36例),结果显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GAD有效率为69%,显著优于观察组36%(P<0.01);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后各随访点HAMA评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GAD疗效肯定,显著优于观察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张吉营;赵红苏;高静芳;金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4年来经B超及CT检查的115例脂肪肝病例,采用肝脾CT值比值及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等定量CT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肝/脾CT比值法分级诊断,轻度脂肪肝57例,中度36例,重度22例;(2)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分级诊断,轻度58例,中度34例,重度18例,正常5例;(3)两种定量方法诊断符合率87%.结论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比值法结合应用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徐小平;龙建新;宦丽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在同位素治疗皮下软组织血管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同位素治疗皮下软组织血管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221例临床诊断血管瘤的患儿行疗效分析.结果221例患儿痊愈62例,显效85例,有效65例,无效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在同位素治疗皮下软组织血管瘤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莉;朱鸿剑;王珍丽;文萍;宋薇薇;肖秋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颈部烧伤的治疗体会

    颈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烧伤时容易累及,治疗有其特殊性.我们自2003年2月~2005年12月共治疗21例颈部烧伤病人,都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彪;张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118例,分为阿托品组和长托宁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指标、不良反应,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托宁组在用药次数、用药剂量、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优于阿托品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胆碱脂酶恢复时间快,副作用轻.结论新一代胆碱能拮抗剂长托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应用有较大的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梅国丰;潘国良;徐建彪;金国如;沈来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注气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37例报告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和评价.方法对37例甲状腺肿块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除1例因肿块体积偏大,位置偏上极而术中中转常规手术外;36例全部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术,术后平均住院3d,无并发症.结论无注气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具有操作创伤偏小,美观、恢复快、且达到微创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挺;颜育祥;倪耀忠;牟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电图对低血钾症诊断的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心电图对诊断低血钾的临床价值,尽早诊断,治疗低血钾临床急症.方法对于38例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并不呈绝对平行关系,各种原因所致低血钾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的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原因低血钾心电图有不同的表现.结论认为心电图对低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低血钾,判定其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易红;曾红;颜素娟;王兰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6例

    目的探讨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年7月~2005年8月间的6例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早期症状、病情发展、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例术后病情明显好转,2例恢复较慢,GOS Ⅳ级.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关键.

    作者:甘智龙;范新萍;李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破裂型与流产型患者血清中PGE2与bcl-2蛋白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型与流产型患者血清中PGE2与bcl-2蛋白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与20例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及15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PGE2与bcl-2含量.结果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PGE2与bcl-2含量高于正常同期妊娠妇女,分别为(1992±402)ng/L、(90±44)u/L,(411±297)ng/L和(49±31)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PGE2与bcl-2蛋白含量高于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是(2159±386)ng/L、(104±45)u/L,(1775±315)ng/L、(72±38)u/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中PGE2与bcl-2含量高于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PGE2与bcl-2含量与不同类型输卵管妊娠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水针镇痛在中晚期引产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水针在中晚期引产分娩疼痛中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种注射方法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引产镇痛妇女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取第五腰椎棘突左右2点施行水针,对照组30例取第五腰椎棘突左右4点,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显效率36.7%,有效率63.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56.7%,x2=0.277,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6.8±2.69h),出血量(84.44±11.33ml),对照组分别为(7.18±2.84)和(81.67±7.76ml),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水针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引产的分娩痛苦.腰部注射2点与4点在镇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水针引产镇痛仅需腰部注射两点就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邹民;丁思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3种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3种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3组,分别用3种药物治疗,并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种治疗方案成本分别为:59.00元、56.98元、70.28元,有效率分别为87.27%、78.95%、75.00%.与方案A比较,方案B、C药品价格需分别下调5.78%、27.43%,方可获得与方案A相同的成本效果比.结论A方案为较佳方案.

    作者:叶红;庞萍娟;徐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咪替丁、山莨菪碱、胃复安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10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临床观察使用西咪替丁、山莨菪碱、胃复安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四组,观察组(Ⅱ组、Ⅲ组、Ⅳ组)在静滴红霉素的同时分别使用山莨菪碱、西咪替丁、胃复安,对照组(Ⅰ组)单纯使用红霉素静滴,同时各组给予适当的护理,观察四组胃肠道反应的程度及其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Ⅱ组、Ⅲ组的胃肠道反应及其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Ⅳ组的重度胃肠道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腹痛的出现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山莨菪碱、西咪替丁、胃复安结合适当的护理能显著减少红霉素胃肠道反应.

    作者:李蕾;冯利平;江芳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对照实验,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6周,A组服用中药方剂,B组口服强的松.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A组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徐荣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5年8月应用HP治疗急性毒草鼠强中毒病人9例,并用定量方法分析并动态观察HP过程中患者血中毒鼠强的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HP前病人血中的毒鼠强平均浓度为34.08μg/ml,而HP后的平均浓度为20.87μg/ml;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并全部存活.结论HP治疗能清除体内的毒鼠强,临床诊断不能够单纯凭借血中毒鼠强浓度进行诊断、治疗,应该结合临床症状统一考虑.

    作者:赖登攀;叶怀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征,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骨科手术228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用药指征,用药方法是否正确等评价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228例病人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有207例,占90.8%,平均用药(0.7±0.4)d,单一用药率92%;术后228例病人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平均用药(8.1±3.8)d,其中联合用药63.8%.结论骨科手术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存在滥用,需加以纠正,合理应用.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08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西药致肝损害70例(64.8%),中药致肝损害38例(35.2%);HBsAg阳性3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6例,占43.9%,重症肝炎6例,占16.7%,死亡2例,占6.5%,HBsAg阴性72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8例,占25.0%,重症肝炎2例,占2.8%,无死亡病例.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

    作者:刘国焰;邱荣锋;汤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哮喘的呼吸机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症哮喘的呼吸机治疗经验.方法12例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呼吸机通气.结果所有病人在3~7d后停机,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型哮喘者,可予以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潘群婕;郑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化疗患者舒适度的效果观察

    目的减轻化疗副反应,增加病人舒适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化疗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第2次化疗为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法,两次化疗后均使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对病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护理干预组病人的舒适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化疗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血液灌流(HP)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抢救时的护理资料.结果实验组痊愈2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治愈率为95.45%;对照组痊愈16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72.73%.结论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王莲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用包皮环扎专用器械行小儿包皮环扎术630例

    目的介绍用包皮环扎专用器械行小儿包皮环扎手术.方法63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年龄5~15岁,平均10.5岁,在局麻下行包皮环扎术.结果630例手术均成功,环平均11.3d自行脱落,术后出血1例,获1个月以上随访567例,外观满意.结论包皮环扎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金钟;朱再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