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彪;张惠玲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GElogiq 4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对有、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疾病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老年患者十分重要.
作者:雷荣土;周立英;金珏;王鑫;洪乐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头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前评价,术中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3年6月间实施的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死亡共4例(4/63),总死亡率为6.3%,手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6.3%),上消化道出血6例(9.5%),胆漏4例(6.3%),胰漏5例(7.9%),腹腔内脓肿2例(3.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1.5%),肺部感染5例(7.9%),切口裂开2例(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3.1%),肝肾功能衰竭2例(3.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的高难手术之一,手术经验,精心操作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勇;唐城;吴安涛;蔡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B超检查对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的B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手术患者的术前B超诊断与术中所见结果相对照,将保守治疗患者的B超诊断与出院时临床诊断相对照.结果92例中,6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果与B超诊断总符合率为93.7%(60/64),其中肝破裂、脾破裂、肾裂伤、小肠破裂、腹膜后血肿的B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00%、91%、50%、100%;另28例行保守治疗,超声诊断与出院时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B超检查能确定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程度,估测腹腔积血的多少,并可了解有无多脏器损伤,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或保守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舒丽清;许志辉;韩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经验,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8例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死亡,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余23例全部治愈.结论个体化综合治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基础,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维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许剑峰;刘合春;高崇茂;邱国萍;温洪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4年来经B超及CT检查的115例脂肪肝病例,采用肝脾CT值比值及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等定量CT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肝/脾CT比值法分级诊断,轻度脂肪肝57例,中度36例,重度22例;(2)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分级诊断,轻度58例,中度34例,重度18例,正常5例;(3)两种定量方法诊断符合率87%.结论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比值法结合应用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徐小平;龙建新;宦丽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和神经生化、内分泌和免疫等因素与焦虑症发病的关系,并对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去甲肾上腺素(NE)、总皮质醇及白介素-2(IL-2)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方法(1)对象病例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和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PD)诊断标准60例患者.(2)EPQ评定.(3)血浆NE、血浆总皮质醇、血IL-2测定.(4)对EPQ和血浆NE、血浆总皮质醇、血IL-2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GAD组与PD组神经质与精神病质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GAD组和PD组N分和P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5),E分和L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GAD组和PD组血清NE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GAD组IL-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GAD组和PD组N分与NE、血浆皮质醇、IL-2均成显著性正相关(P<0.05);两组P分均与NE成显著性负相关,与血浆皮质醇均无相关性,GAD组P分与IL-2无相关性(P<0.05);两组E分与NE显著性正相关,与IL-2无相关性,GAD组E分与血浆皮质醇无相关性,而PD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1)GAD组和PD组存在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2)GAD和PD存在神经生化和免疫改变如NE均增高,GAD血浆IL-2降低而PD增高.(3)从相关分析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是所选三个生物学检查与焦虑症人格关系相关程度高指标.
作者:谢健;高力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临床观察使用西咪替丁、山莨菪碱、胃复安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四组,观察组(Ⅱ组、Ⅲ组、Ⅳ组)在静滴红霉素的同时分别使用山莨菪碱、西咪替丁、胃复安,对照组(Ⅰ组)单纯使用红霉素静滴,同时各组给予适当的护理,观察四组胃肠道反应的程度及其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Ⅱ组、Ⅲ组的胃肠道反应及其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Ⅳ组的重度胃肠道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腹痛的出现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山莨菪碱、西咪替丁、胃复安结合适当的护理能显著减少红霉素胃肠道反应.
作者:李蕾;冯利平;江芳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中、后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血透前、中、后三阶段的心理特点,基本病情及其透析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分,并积极给予相关护理.结果1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安全完成血透疗程,并发症少,程度轻.结论详细了解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基本病情,在血透前、中、后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给确保满意血透效果,进一步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小珍;肖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儿,女,4岁,因咳嗽5d加重伴发烧1d就诊.患儿5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夜间为重,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家给予新达罗(头孢克洛)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5d,疗效欠佳,并且出现发烧来诊.查体:体温38.8℃,神志清醒,咽充血,双扁桃体Ⅱ°肿大,其上附化脓点,双肺呼吸音粗,左侧为著,心腹无异常.考虑到患儿已服头孢类药物5d,疗效欠佳并且当时我市正在流行支原体肺炎,因此给予阿齐霉素0.16g地塞米松3mg静脉滴注,约输入药物5ml后,患儿诉手背进针处发痒,咽喉部不适.查体:体温,38.5℃,神志清醒,手背进针处发红,全身未见皮疹,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脊柱四肢无异常.处理:立即给与5%葡萄糖250ml静滴,持续低流量吸氧,地塞米6mg静脉推注.
作者:白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水针在中晚期引产分娩疼痛中的镇痛效果,比较两种注射方法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引产镇痛妇女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取第五腰椎棘突左右2点施行水针,对照组30例取第五腰椎棘突左右4点,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出血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显效率36.7%,有效率63.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56.7%,x2=0.277,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6.8±2.69h),出血量(84.44±11.33ml),对照组分别为(7.18±2.84)和(81.67±7.76ml),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水针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引产的分娩痛苦.腰部注射2点与4点在镇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水针引产镇痛仅需腰部注射两点就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作者:邹民;丁思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骨后压榨样痛5d,加重3h于2005年11月18日入院.体查:脉搏82次/min,血压130/80mmHg.急性痛苦面容,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2次/min,心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第3心音.心肌酶CK-MB:30u/L,心电图示:V1~V3ST段抬高1.0mv.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行冠脉造影(经桡动脉途径),见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部一管状病变,狭窄>90%.3d后经右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加支架植入术.在动脉搏动明显部位(肘皮肤皱折上方1~2cm处)进针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7F动脉鞘;经泥鳅导丝送入6FJL4.0导引导管,退出泥鳅导丝造影后,小心送入NT导丝;经导丝送入2.0×20mm球囊,10个ATM扩张后退出,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mg后置入3.0×23mm支架,12ATM释放.造影见血管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作者:王晓华;周新春;陈早芳;张璋;鄢飞奔;黄新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入院48h内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对其脑CT改变及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其病灶位于基底节区者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5.61%,平均血糖8.36±1.28mmol/L与非基底节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升高组患者临床表现较重,预后较差,与血糖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影响,并可作为其预后指标.
作者:林强;仇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阑尾蛲虫病在临床上不难见到,但子宫内膜蛲虫感染却很难为临床及病理医生所想到.我们自2002年1月发现第一例子宫内膜蛲虫感染起至2005年1月共搜集19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单腔人流吸引管和双腔负压可控式人流吸引管间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对80例孕5~10周的正常妇女分别用单腔管和双腔管施术,并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双腔管施术的孕妇腹痛程度和人流综合症发生率较单腔管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腔管出入宫腔的次数较双腔管多,吸引时间也较双腔管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腔感染率的检测虽然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单腔管组宫腔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双腔负压可控式人流吸引管具有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吸引管出入宫腔的次数,降低宫腔感染和宫颈粘连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戴海燕;任磊;朱泰来;徐文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年7月~2005年8月间的6例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早期症状、病情发展、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例术后病情明显好转,2例恢复较慢,GOS Ⅳ级.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外伤性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的关键.
作者:甘智龙;范新萍;李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和评价.方法对37例甲状腺肿块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除1例因肿块体积偏大,位置偏上极而术中中转常规手术外;36例全部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术,术后平均住院3d,无并发症.结论无注气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具有操作创伤偏小,美观、恢复快、且达到微创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挺;颜育祥;倪耀忠;牟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给药途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400例,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4mg口服,0.2mg阴塞,必要时每2~3h阴道加塞0.2mg.对照组400例,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必要时2~3h加服0.2mg,多重复给药4次.结果两组流产有效率分别为99.5%、99.25%,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引流产时间分别为(3±2.2)h、(5±3.5)h,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索前列醇用量分别为(0.71±0.44)mg、(1.27±0.16)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5%、81.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均能有效终止10~16周妊娠,试验组可明显缩短引流产时间,减少米索前列醇的用量,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红;任金祥;吴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对照实验,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6周,A组服用中药方剂,B组口服强的松.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肝功能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A组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佳,安全性好.
作者:徐荣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减轻化疗副反应,增加病人舒适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化疗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第2次化疗为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法,两次化疗后均使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对病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护理干预组病人的舒适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化疗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翁媛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154例病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的并发症中有13例与手术直接相关,发生率为8.4%,可分为入路相关性并发症、减压相关性并发症、植骨融合相关性并发症.结论熟悉颈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和做好术前准备是降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并发症重要手段.
作者:徐聪;廖琦;陈伟高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