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黄邀
目的评价孕妇高血脂的意义.方法检测181例孕妇血脂、载脂蛋白和脂蛋白,并以56例非孕妇女作对照组.结果孕妇组的血脂、载脂蛋白和脂蛋白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LP(a)两组差异显著(P<0.05),TC、TG、HDL-C、LDL-C、apoA1、apoB指标两组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TG相差大,约为对照组的2.4倍,apoA1/apo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高血脂是特殊生理的需要,不同于临床的高脂血症,更不能用临床诊断标准来评判.
作者:叶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卵巢肿瘤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在妊娠期行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妊娠期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早产流产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华七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阑尾蛲虫病在临床上不难见到,但子宫内膜蛲虫感染却很难为临床及病理医生所想到.我们自2002年1月发现第一例子宫内膜蛲虫感染起至2005年1月共搜集19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型与流产型患者血清中PGE2与bcl-2蛋白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与20例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及15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PGE2与bcl-2含量.结果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PGE2与bcl-2含量高于正常同期妊娠妇女,分别为(1992±402)ng/L、(90±44)u/L,(411±297)ng/L和(49±31)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PGE2与bcl-2蛋白含量高于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是(2159±386)ng/L、(104±45)u/L,(1775±315)ng/L、(72±38)u/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中PGE2与bcl-2含量高于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PGE2与bcl-2含量与不同类型输卵管妊娠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RV-Ag(IgM)阳性159例,随机分成儿对照组、儿泻停组、培菲康组和联合治疗组,并对四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儿泻停组、培菲康组和联合治疗组3d总有效率分别为20.5%、55.0%、56.8%和88.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优于单独给药.
作者:罗芳;黄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介绍用包皮环扎专用器械行小儿包皮环扎手术.方法63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年龄5~15岁,平均10.5岁,在局麻下行包皮环扎术.结果630例手术均成功,环平均11.3d自行脱落,术后出血1例,获1个月以上随访567例,外观满意.结论包皮环扎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胡金钟;朱再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年龄,自身基础性疾病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10例住院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胸神经,其次是三叉神经、腰神经;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伴有基础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内脏肿瘤、SLE及移植病人等;重症带状疱疹发生率(24.14%),显著高于无基础性疾病者(6.3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症带状疱疹的发生可能和患者在基础疾病背景下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活跃有关.
作者:洪钢;方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GElogiq 4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对有、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疾病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老年患者十分重要.
作者:雷荣土;周立英;金珏;王鑫;洪乐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4年来经B超及CT检查的115例脂肪肝病例,采用肝脾CT值比值及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等定量CT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肝/脾CT比值法分级诊断,轻度脂肪肝57例,中度36例,重度22例;(2)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分级诊断,轻度58例,中度34例,重度18例,正常5例;(3)两种定量方法诊断符合率87%.结论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比值法结合应用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徐小平;龙建新;宦丽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5年8月应用HP治疗急性毒草鼠强中毒病人9例,并用定量方法分析并动态观察HP过程中患者血中毒鼠强的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HP前病人血中的毒鼠强平均浓度为34.08μg/ml,而HP后的平均浓度为20.87μg/ml;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并全部存活.结论HP治疗能清除体内的毒鼠强,临床诊断不能够单纯凭借血中毒鼠强浓度进行诊断、治疗,应该结合临床症状统一考虑.
作者:赖登攀;叶怀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中、后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血透前、中、后三阶段的心理特点,基本病情及其透析并发症等进行综合评分,并积极给予相关护理.结果1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安全完成血透疗程,并发症少,程度轻.结论详细了解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基本病情,在血透前、中、后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护理,给确保满意血透效果,进一步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小珍;肖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颈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烧伤时容易累及,治疗有其特殊性.我们自2003年2月~2005年12月共治疗21例颈部烧伤病人,都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彪;张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打工族精神障碍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临床特点及影响其发病的有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住院的639例打工族首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提示打工族首发精神障碍者具有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未婚、农村者所占比例大;打工距发病时间短;多数有精神刺激并以急性起病等特点.结论打工族首发精神障碍与上述特点有密切关系,其心理健康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作者:彭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和神经生化、内分泌和免疫等因素与焦虑症发病的关系,并对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去甲肾上腺素(NE)、总皮质醇及白介素-2(IL-2)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方法(1)对象病例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和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PD)诊断标准60例患者.(2)EPQ评定.(3)血浆NE、血浆总皮质醇、血IL-2测定.(4)对EPQ和血浆NE、血浆总皮质醇、血IL-2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GAD组与PD组神经质与精神病质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GAD组和PD组N分和P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5),E分和L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GAD组和PD组血清NE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GAD组IL-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GAD组和PD组N分与NE、血浆皮质醇、IL-2均成显著性正相关(P<0.05);两组P分均与NE成显著性负相关,与血浆皮质醇均无相关性,GAD组P分与IL-2无相关性(P<0.05);两组E分与NE显著性正相关,与IL-2无相关性,GAD组E分与血浆皮质醇无相关性,而PD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1)GAD组和PD组存在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2)GAD和PD存在神经生化和免疫改变如NE均增高,GAD血浆IL-2降低而PD增高.(3)从相关分析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是所选三个生物学检查与焦虑症人格关系相关程度高指标.
作者:谢健;高力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的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1例行膝关节镜术的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优54例,良25例,可2例,优良率97.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科学系统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丽华;包光辉;王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西药致肝损害70例(64.8%),中药致肝损害38例(35.2%);HBsAg阳性3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6例,占43.9%,重症肝炎6例,占16.7%,死亡2例,占6.5%,HBsAg阴性72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8例,占25.0%,重症肝炎2例,占2.8%,无死亡病例.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
作者:刘国焰;邱荣锋;汤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儿腺样体和扁桃体手术中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与异氟醚在术中对比及术中并发症的比较.方法择期选择ASAⅠ-Ⅱ级4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n=20)和异氟醚组(n=20).分别测定两组术中循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组较异氟醚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并发症也更少.
作者:朱雷;沈国容;赵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入院48h内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对其脑CT改变及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其病灶位于基底节区者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5.61%,平均血糖8.36±1.28mmol/L与非基底节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升高组患者临床表现较重,预后较差,与血糖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影响,并可作为其预后指标.
作者:林强;仇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平复制患者建立拉米夫定(LM)、干扰素(INF)序贯治疗方案,并采用对比研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组,抗病毒序贯治疗组32例,LM先连续服用6个月(100mg/d),第5个月时重叠使用α-INF3MU/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用8个月;INF治疗组29例,前6个月α-INF 3MU/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后6个月3MU/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LM治疗组29例,LM服用12个月(100mg/d)以上.结果经治疗6月后抗病毒序贯治疗组、INF组、LM组的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有效率)分别为75.0%,37.9%,24.1%,抗病毒序贯治疗组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持续有效率分别为78.4%,34.4%,20.6%,抗病毒序贯治疗组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抗病毒序贯治疗组、INF组、LM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YMDD变异率,分别为3.1%,0,20.6%,表明LM容易造成HBV-DNA变异.结论抗病毒序贯治疗方案具有显著增加抗病毒效果,有较好的短期和持续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从而提高了干扰素、LM各自药物的疗效,能显著缩短LM的抗病毒治疗疗程,减少停药后的反跳和病毒耐药性突变的发生.
作者:于强;聂忠;高世定;席启辉;彭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征,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骨科手术228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用药指征,用药方法是否正确等评价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228例病人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有207例,占90.8%,平均用药(0.7±0.4)d,单一用药率92%;术后228例病人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平均用药(8.1±3.8)d,其中联合用药63.8%.结论骨科手术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存在滥用,需加以纠正,合理应用.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