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陈桂林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1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丝线,脾动脉远端部分小血管栓塞,脾实质栓塞范围约50~60%.使用方差分析法及LSD-t检验对其进行PSE前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比较.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结果 栓塞后外周血细胞较栓塞前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腹痛、发热是其常见的副反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及严格操作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卫平;陈根生;刘伟;陈洪波;姚红响;曾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镍铬合金烤瓷和金合金烤瓷修复龈下冠边缘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35例镍铬合金烤瓷修复和35例金合金烤瓷修复患者,修复完成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龈变色.结果 镍铬合金烤瓷修复组的牙龈炎和牙龈变色比金合金烤瓷修复组低.结论 金合金烤瓷龈下冠边缘能防止修复后牙龈炎的发生.
作者:林芝;诸海敏;朱形好;丁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复电刺激(RNS)检查对重症肌无力(MG)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MG患者进行重复电刺激检查,共检查144条神经.结果 MG患者144条神经RNS诱发的波幅衰减阳性率67.3%.受检肌肉中三角肌阳性率高(85%),眼轮匝肌次之(67%),小指展肌低(29%).RNS阳性MG的患者100%在低频刺激时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波幅衰减明显的刺激频率为5Hz.结论 RNS检查在MG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鹭江;王彦青;吴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difusse large Bcell lymphoma,GI-DLBCL)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纤维内窥镜(7例)、手术(15例)及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4例)证实的GI-DLBCL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性GI-DLBCL中胃3例,小肠2例,大肠2例,余19例为继发性.胃DLBCL CT表现可分为3类:(1)弥漫浸润或多发型9例(75.0%);(2)节段型3例(25.0%);(3)息肉型,本组资料未见.CT平扫及增强除2例可见略低密度灶,增强后多为轻到中度均匀强化.肠道DLBCL的CT表现分为3类:(1)弥漫浸润型9例(50.0%);(2)多发结节型7例(38.9%);(3)肿块型2例(11.1%),增强后亦多为轻到中度均匀强化.26例中有6例合并肠梗阻或肠套叠.10例所见腹腔肿大淋巴结大多数均匀强化,只有1例坏死.6例肝脾浸润均表现为巨大瘤块.结论 GI-DLBCL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对其部分病例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作者:舒仁义;张霞萍;叶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改良输精管吻合术的术式,提高输精管吻合术后的复通率.方法 采用废弃并旷置的输精管结扎结节作为输精管吻合口管腔后壁外支架,输精管两断端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对合不吻合,外膜间断缝合.结果 本组16例,术后均有精子,其中要求再生育者12例,精子密度>20×10%ml者8例,其中配偶有孕者2例;<20×106/ml者4例,附睾淤积症者4例,精子密度>20×106/ml临床症状消失者2例,<20×106/ml伴临床症状好转者2例.结论 本术式输精管吻合术可供基层医疗单位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借鉴使用.
作者:陈德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原发于胰腺组织的非何杰金病淋巴瘤(PPNHL)较为罕见,仅占所有非何杰金病淋巴瘤患者的1%左右,男性发病数约为女性的2倍,PPNHL中又以B细胞性较为多见.笔者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喜红;周凯;王俊;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经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栓塞治疗患者术后第3d,双下肢肌力由IV级恢复至V-,能独立缓行.2例手术患者,术后2个月肌力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至今无复发表现.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尤其是DSA可以确诊脊髓血管畸形的类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早期治疗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曹文锋;吴凌峰;屈新辉;张昆南;吴晓牧;高幼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阑尾炎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以期降低小儿阑尾炎误诊率.方法 对被误诊的23例小儿阑尾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误诊率为19.83%,误诊病例的种类较多.结论 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复杂,主要误诊的原因为对不典型病例认识不足、病史采集不详细、盲目相信辅助检查、小儿查体不合作和片面强调典型体征.
作者:葛明浩;兰志建;陈之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内碎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连续4年的光明复明活动中对110例不同硬性白内障在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前房内碎核,并与同期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对比.结果 110眼白内障患者中软核完成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Ⅱ-Ⅲ级软核术后第1d角膜反应极轻,轻度反应占70%,矫正视力≥0.5占50%,而巩膜隧道切口角膜反应占31.8%,矫正视力≥0.5占28.2%,硬核术后反应呈中、重度反应,而巩膜隧道切口呈轻、中度反应.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67眼(60.9%)随访1~3个月无角膜大泡性病变发生.结论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对Ⅱ-Ⅲ级核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创伤小、操作安全.
作者:谭辉;林志铭;谢爱宏;文树生;李桃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为柯萨奇A型病毒;有时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如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好发于夏秋季,春冬季也不少见,是一种急性的发热型自限性疾病,患儿往往因咽痛流涎而拒食.
作者:吴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选用奥林巴斯(01ympus)HX-5LR-Ⅰ型钛夹推送器以及MD850型金属钛夹,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即时止血率达100%,无1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18例患者共用金属钛夹48枚,平均每例2.67枚.结论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
作者:张利军;杜桂如;何瑾;曾金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电切综合征(TURS)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电切综合征(TURS)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综合征(TURS)术后诊断符合100%(10/10),治愈率100%(10/10).结论 监测术前术后血Na+、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是TURS的诊断方法;适当应用速尿、高渗氯化钠是治疗TURS的主要方法.
作者:黄承智;胡平生;张龙;涂仁泉;肖跃林;罗凌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与联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农药中毒抢救的效果.方法 采用日本产NIKKISODKP-22型血泵机行HP,灌流器采用瑞典金宝ADSORBA300活性炭和珠海丽珠HA型吸附树脂.CVVH采用瑞典金宝PRISMA血滤机,滤器采用金宝M60型血液灌流器.用单针双腔导管在股静脉,颈内静脉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置换液按碳酸氢盐方法配制.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31例次HP联用CVVH,HP时间4~30h,平均(15±1.0)h,抢救成功17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 HP和CVVH联用可相互补缺作用.血液净化治疗还可同时改善和恢复机体功能状态,缩短病程,促进肾功能恢复.故对于农药中毒病人多的山区医院,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江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鉴定病人智商与P300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宁波市康宁医院医学鉴定室2004年6月~2005年6月因脑外伤而进行伤残鉴定的64例病例的智商与P300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智测结果和P300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277,相关性较低.结论 对脑外伤鉴定病人行智力测试和P300检查都必不可少;P300可作为鉴别脑外伤病人伪装的参考指标.
作者:房聪侠;谢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对产前诊断的可行性进行.方法 235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16~24周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培养,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 羊膜腔穿刺成功234例,成功率99.57%;羊水细胞培养成功214例,成功率91.45%;检出异常核型8例,异常检出率(3.42%).结论 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应做羊水细胞产前诊断.
作者:张雅英;周红;黄瑞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1.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旁侵犯及脉管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临床分期晚、存在宫旁侵犯、肌层浸润≥1/2及存在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景钊;龚玲;董磊;邹长林;李文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对28例胃肠道间质瘤(GSI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分析.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本组病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在6~68岁,肿瘤发生部位分布在胃11例,小肠9例,十二指肠3例,网膜和肠系膜3例,结肠2例.虽然发生于不同的部位,组织学形态却都相似,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两者以不同比例或单一细胞形态构成肿瘤.结论 GSIT常见的症状是胃肠出血和腹部肿块,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检查方可确定诊断,采取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舜颖;施旻;曹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Dieulafov病致胃肠道出血极少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3%~6.7%.它的特点是无任何前驱症状的复发性大量出血,病变可在整个消化道出现,如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直肠,但一般病变位于高位胃体,75~95%位于胃食管结合部6cm以内,主要在小弯侧[1].我院自1992年3月~2006年4月共收治本病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云晔;吴礼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6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症状、体征,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结果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可出现胸闷、心脏杂音和主动脉结钙化等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结论 心脏杂音、主动脉结钙化提示SDHVD可能,需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
作者:邹安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手术室是医院中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护理单元,工作环境与性质都有别于其他科室,其护理技术操作及工作规程与病房迥然不同,实习护士刚到手术室都会感到很陌生,无从下手,心理紧张,压力较大,较难适应手术室工作[1];如何让实习护士尽快的熟悉环境,了解工作性质,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手术台上台下的护理配合,是每位带教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针对手术室带教工作中的难点,结合一些经验积累谈谈如下几点体会:
作者:顾萍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