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CSF干预性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形成的影响

刘江;徐全;陈艰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 毛细血管新生, 大鼠
摘要:目的 探讨G-CSF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n=5)为正常组,B组(n=5)为药物动员组,C组(n=20)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D组(n=20)为药物动员+AMI组.C、D两组于术后1d、5d、9d、14d分批处死,收集标本检测.G-CSF给药方法:皮下注射10μg/kg.d,共5d.采用液氮损伤造成大鼠AMI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免疫组化测定心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和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1)B组、术后1dC组和术后1dD组血清中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P均小于0.05).(2)术后1d、5d、9d、14dD组血清中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3)术后1d、5d、9d、14dD组心肌梗死区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4)术后1d、5d、9d、14dD组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G-CSF能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增生,其部分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强VEGF分泌实现.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运用交锁钉髓内固定技术共治疗了16例肱骨干骨折病人,并根据肩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对术后肩肘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优14例,良2例,经术后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不破坏或小限度破坏骨折端骨膜及血运,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赖章贤;吴志安;肖伏先;刘建庭;司小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3例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阑尾炎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以期降低小儿阑尾炎误诊率.方法 对被误诊的23例小儿阑尾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误诊率为19.83%,误诊病例的种类较多.结论 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复杂,主要误诊的原因为对不典型病例认识不足、病史采集不详细、盲目相信辅助检查、小儿查体不合作和片面强调典型体征.

    作者:葛明浩;兰志建;陈之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联用利尿剂、地塞米松和浓氯化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利尿剂、小剂量地塞米松和浓氯化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98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5~10mg和10%氯化钠10~40ml,静脉点滴7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98例患者经加用地塞米松和10%氯化钠后24h尿量明显增加(610±28ml vs 3245±158ml,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5.4±1.6%vs 50.2±3.1%,P<0.01),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对血糖和血脂及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 联合应用利尿剂、小剂量地塞米松和浓氯化钠能明显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陈章强;李华泰;洪浪;王晓华;葛郁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复电刺激检查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重复电刺激(RNS)检查对重症肌无力(MG)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MG患者进行重复电刺激检查,共检查144条神经.结果 MG患者144条神经RNS诱发的波幅衰减阳性率67.3%.受检肌肉中三角肌阳性率高(85%),眼轮匝肌次之(67%),小指展肌低(29%).RNS阳性MG的患者100%在低频刺激时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波幅衰减明显的刺激频率为5Hz.结论 RNS检查在MG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鹭江;王彦青;吴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胰腺B细胞性非何杰金病淋巴瘤1例

    原发于胰腺组织的非何杰金病淋巴瘤(PPNHL)较为罕见,仅占所有非何杰金病淋巴瘤患者的1%左右,男性发病数约为女性的2倍,PPNHL中又以B细胞性较为多见.笔者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喜红;周凯;王俊;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经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栓塞治疗患者术后第3d,双下肢肌力由IV级恢复至V-,能独立缓行.2例手术患者,术后2个月肌力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至今无复发表现.结论 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尤其是DSA可以确诊脊髓血管畸形的类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早期治疗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曹文锋;吴凌峰;屈新辉;张昆南;吴晓牧;高幼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麻复合骶麻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骶麻对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年龄6个月~3岁腹腔镜手术4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麻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骶麻药物为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液,容量为1ml/kg.Ⅰ组术中异丙酚以100~150μg/(kg·min),而Ⅱ组为150~20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和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气腹后10min、气腹后20minⅠ组的HR、MAP虽较气腹前升高,但明显低于Ⅱ组(P<0.05).全麻复合骶麻组患儿拔管时间较单纯全麻组明显缩短,且苏醒期躁动及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亦较低.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骶麻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既利于术中的循坏稳定、术后早期苏醒,又可减少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朱广球;尤匡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改良输精管吻合术16例

    目的 改良输精管吻合术的术式,提高输精管吻合术后的复通率.方法 采用废弃并旷置的输精管结扎结节作为输精管吻合口管腔后壁外支架,输精管两断端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对合不吻合,外膜间断缝合.结果 本组16例,术后均有精子,其中要求再生育者12例,精子密度>20×10%ml者8例,其中配偶有孕者2例;<20×106/ml者4例,附睾淤积症者4例,精子密度>20×106/ml临床症状消失者2例,<20×106/ml伴临床症状好转者2例.结论 本术式输精管吻合术可供基层医疗单位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借鉴使用.

    作者:陈德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浅谈手术室带教的几点体会

    手术室是医院中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护理单元,工作环境与性质都有别于其他科室,其护理技术操作及工作规程与病房迥然不同,实习护士刚到手术室都会感到很陌生,无从下手,心理紧张,压力较大,较难适应手术室工作[1];如何让实习护士尽快的熟悉环境,了解工作性质,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手术台上台下的护理配合,是每位带教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针对手术室带教工作中的难点,结合一些经验积累谈谈如下几点体会:

    作者:顾萍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创伤后阑尾炎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后诱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略,提高对该病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5例创伤后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术前误诊,3例术前确诊,5例全部治愈.结论 该病较少见,早期易误诊或漏诊,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余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头皮洗剂Ⅱ号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 进一步完善头皮洗剂Ⅱ号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用溴滴定液(0.05mol/L)对头皮洗剂Ⅱ号含间苯二酚和水杨酸以间苯二酚总量计进行含量测定,同时用空白试验进行校正.结果 头皮洗剂Ⅱ号质量稳定,在质量控制方法中,质量标准Ⅱ优于质量标准Ⅰ;含间苯二酚、水杨酸以间苯二酚总量计应为6.7%~8.2%.结论 该方法操作切实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头皮洗Ⅱ号的质量控制.

    作者:廖银根;付志媛;何敏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妊娠中期235例羊水细胞培养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对产前诊断的可行性进行.方法 235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16~24周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培养,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 羊膜腔穿刺成功234例,成功率99.57%;羊水细胞培养成功214例,成功率91.45%;检出异常核型8例,异常检出率(3.42%).结论 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应做羊水细胞产前诊断.

    作者:张雅英;周红;黄瑞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板系统(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体会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板系统(Dynamic Hip System)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Regazzoni's手术方法,DHS钢板内固定.结果 临床治疗6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关节活动优良者95%,骨折愈合率为96.1%,髋内翻2例,占3.2%,断钉1例,取出后重新固定愈合.结论 DHS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作者:季永杰;杨晓玉;陈柏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心脏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 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正常人心脏左室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指标来评价其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QTVI测量36例正常人心脏标准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人心脏左室壁内各节段运动速度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QTVI技术能直接测定心肌各节段的运动速度,能较以往的目测法更客观的评价心肌的运动功能及供血情况.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9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1500例,发现心律失常95例(6.3%).结果 期前收缩31例(32.6%),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5例(15.8%),房室传导阻滞17例(17.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10.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3.2%),心房扑动5例(5.3%),心房颤动4例(4.2%),复合心律失常10例(10.5%).结论 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作者:杨娟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评价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进行小肠镜检查的患者.从小肠镜检查时间、阳性检出率、并发症等方面评价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2005年1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共进行推进式小肠镜检查15例.10例患者经口进行小肠镜检查,3例患者经肛进行小肠镜检查,2例患者分别经口及经肛进行检查.小肠检查时间短15min,长62min,平均检查时间为22min.7例患者诊断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47%.其中十二指肠水平段恶性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溃疡1例,小肠Whipple病1例,十二指肠憩室伴出血1例,回肠血管畸形2例,回肠淋巴瘤样息肉病1例.4例患者除术后轻微腹痛外,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电子小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国华;陈幼祥;徐萍;刘志坚;周小江;廖旺娣;朱萱;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1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丝线,脾动脉远端部分小血管栓塞,脾实质栓塞范围约50~60%.使用方差分析法及LSD-t检验对其进行PSE前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比较.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结果 栓塞后外周血细胞较栓塞前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腹痛、发热是其常见的副反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及严格操作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卫平;陈根生;刘伟;陈洪波;姚红响;曾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颅脑外伤患者智商测定与P300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外伤鉴定病人智商与P300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宁波市康宁医院医学鉴定室2004年6月~2005年6月因脑外伤而进行伤残鉴定的64例病例的智商与P300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 智测结果和P300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277,相关性较低.结论 对脑外伤鉴定病人行智力测试和P300检查都必不可少;P300可作为鉴别脑外伤病人伪装的参考指标.

    作者:房聪侠;谢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恶性肠梗阻的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恶性肠梗阻内科护理经验.方法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对症用药,治疗期间给予精心护理.治疗前后对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比较.结果 8例解除肠梗阻,10例症状明显缓解,7例症状略有缓解,但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前后有近90%患者QOL分值明显提高.结论 恶性肠梗阻的内科治疗与护理虽有较大困难,但只要做到正确及时的治疗,辅以精心护理,就能控制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江寅芳;祝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护理对策,降低创伤患者低血糖休克发生率.方法 制定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监护措施和抢救预案,统计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患者低血糖休克发生率变化.结果 2984例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23例,占0.78%,无低血糖休克.结论 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是一种安全的医疗措施.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监护措施和抢救预案,可有效控制极化液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休克.

    作者:刘国燕;王占科;黄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