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溢欣;郭锋;刘瑞荣;寇勋
目的 探讨挫压伤断指再植的适应症和条件.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血管、神经、肌腱修复行断指再植12例13指.结果 再植13指成活12指坏死1指,成活率92.3%.结论 充分把握适应症,应用精巧的显微外科技术,术前、术中、术后妥善处理和术后合理、科学的康复锻炼是断指再植成活和功能恢复缺一不可的条件.
作者:孙溢欣;郭锋;刘瑞荣;寇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5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准确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配合营养支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广飞;张炳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治疗肾上腺、肾脏、精索静脉曲张、乳糜尿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及后腹腔途径对119例肾上腺疾病、肾脏疾病、精索静脉曲张、乳糜尿等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114例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5例,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经腹腔镜行肾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乳糜尿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黎源;孟栋良;黄海鹏;饶芝兰;金松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照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结果 A组与B组差异明显,(1)痛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2)麻醉效果A组优良率100%大于B组优良率87%;(3)局麻药用量A组在10~15 ml之间,明显少于B组25ml;(4)A组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B组3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徐小智;肖勤;常军;万明卿;胡小勇;吴华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衰竭病人MARS人工肝治疗的佳时机、治疗次数、每次治疗时间及疗效.方法 将接受MARS治疗的肝衰竭病人152例,按MARS治疗的次数分为单次MARS治疗组42例,多次MARS治疗组60例,内科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MARS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对比分析MARS治疗前及治疗6,7,8h的相关实验室数据,比较单次MARS治疗组、多次MARS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以及死亡病例的特点.结果 MARS人工肝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P<0.05),无明显合并症者治疗效果好,连续多次的MARS治疗病人的预后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出现多个并发症时,无论MARS人工肝治疗还是内科加强治疗,病死率均明显增加.MARS治疗时间6,7,8h在毒素的清除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ARS治疗时机应尽量选择早期无并发症时,特别危重的病人应进行多次MARS人工肝治疗,间歇期不应过长(24~48 h),每次MARS治疗的时间以6h为宜.
作者:何江龙;陈士彬;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预防研究抗肿瘤药物异长春花碱致静脉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 使用抗肿瘤药物异长春花碱治疗的病人,对照组:采用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组:复方黄连油湿纱布外敷局部.结果 126例确诊恶性肿瘤病人静脉使用异长春花碱对照组和预防组无差异.结论 两组方法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而复方黄连油剂外敷成本低,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且无禁忌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珍珠;王霞;熊建萍;谭美莲;娄朝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的VEGF表达和用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在400倍显微镜下计数.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中其表达VEGF阳性率为52.0%,VEGF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大小、肝门淋巴结转移,肿块卫星灶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病理分型无关.MVD值增高肿瘤的大小、肝门淋巴结转移,肿块卫星灶密切相关.MVD值增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分级、分型无关.结论 VEGF和MVD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VEGF的表达与MVD值是判断原发性原发性肝癌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罗庆丰;黄传生;高玟;涂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鱼腥草阻断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MDCK(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细胞程序化死亡(凋亡)的效果.方法 采用姬姆萨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 1病毒感染组MDCK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2试验组分别与药物对照和细胞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该研究提示甲1型流感病毒可诱导MDCK细胞凋亡,而鱼腥草能阻断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MDCK细胞凋亡.
作者:杨慧;李剑琦;杨斌;冷红文;何士勤;俞红;周南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NICU早产儿经口和经鼻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入住MCU需置胃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经鼻组和经口组,所有病例SPO2>95%,比较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及恶心症状发生率,采用监护仪监测置胃管前后SPO2的变化,并采用DAN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疼痛表达得分情况.结果 经口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100%,高于经鼻组70%,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置胃管恶心症状发生率61.9%,低于经鼻组86.7%,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经口组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DAN评分得分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口胃管置入法明显优于经鼻胃管置入法.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计算机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80例女性患者双侧乳腺利用CR及传统屏/胶乳腺X线摄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40只,乳腺增生76只,良性肿瘤41只,乳腺癌3只.X线平片检出乳腺正常42只,乳腺增生75只,良性肿瘤37只,乳腺癌2只,性质待定4只.CR系统成象质量及照射剂量方面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废片率为0.结论 乳腺CR摄片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戴洪新;黄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8月进行的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或取石术8例,联合阑尾切除术10例,联合肝囊肿开窗术6例,联合肾囊肿去顶术4例,联合肠粘连松解术4例.结果 32例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手术时间35~120min,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2.8±17.8)h,术后1~4d患者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未行T管引流者3~5d,行T管引流者17~24d.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手术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顺序,方能安全有效地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腹部病变.腹腔镜联合手术减轻了本需开腹作联合手术的腹部创伤,经济有效.
作者:王恺;邹书兵;王刚;黄明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徒手旋转复位降低头位难产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31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枕后位1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手法旋转复位可缩短难产性,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毛茶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1%地卡因表面麻醉结膜、泪道及下鼻道,扩张泪点后将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插至鼻泪管阻塞部位,引入导光纤维,击穿阻塞处,将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泪道并留置1~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35例(40只眼)随访3个月,治愈率为92.5%.结论 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恢复近似鼻泪管的管状结构,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邱艳飞;何建中;赖伟;钟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8例腹动脉瘤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他们疾病的特点分别从加强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心理、饮食、卫生宣教、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8例患者除1例因术前瘤体破裂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危险期.结论 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血肿、感染及异物排斥反应发生.术后不需拆线,3~7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d.全组病人随访疗效满意,无疼痛、硬结,未见复发以及异物排斥、睾丸萎缩等后遗症.结论 PHS集Lichtenstein、Rutkow、Stoppa术式优点于一体,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尤其适合老年疝及巨大疝的治疗.
作者:周凯;洪华章;袁喜红;王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已上市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抗菌作用更强,突出的优点就是血浆半衰期长(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半衰期长的,约41h),每日只需给药1次.
作者:谭和平;雷招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体会.方法 对158例260枚息肉应用高电频圈套器和热活检钳子,在结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结果 156例手术顺利,2例术后当晚解鲜血便,经处理治愈.结论 高频电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成熟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殷芳芳;殷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0~3个月小婴儿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本组26例患儿均为新生儿科及儿内科的住院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应用心肌营养药物,补液、补钾及纠正水电紊乱、酸碱失衡,室上性心动过速者使用洋地黄知己或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心动过缓者给予阿托品.结果 治疗4~14 d后,治愈18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2例.16例出院后6个月随诊无心律失常发作.结论 小婴儿心律时常无症状者占多数,常在生后常规体检或在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且多数为功能性.新生儿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以感染、缺氧为主要因素,而1~3个月的小婴儿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和电解质紊所致.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婴儿在0~3个月时出现心律失常时预后均良好.
作者:阳斌;黎瑞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把1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然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3~4 d的治疗后症状消失及减轻的病例数治疗组均多于对照组,无效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64%.结论 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陶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小儿静脉输液引起护患纠纷常见原因的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3月期间,发生在我院因静脉输液引起的37例护患纠纷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纠纷中除与药品、器材质量有关外,主要与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和医患沟通不畅有关.结论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强化输液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等是预防和减少纠纷的根本所在.
作者:李小兰;孙庆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