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
目的探讨原发性底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检查结果对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主要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但少数患者有眩晕发作,腰穿为血性脑液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别.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主要可通过补液提高颅内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高丽霞;卢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双异丙酚复合用于气管食道异物取出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氯胺酮静脉1mg/kg或5mg/kg肌肉注射后,静脉双异丙酚诱导量1mg/(kg·min),2min改用0.5mg/(kg·min)维持量,手术结束停止注药.结果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安全,麻醉满意.结论氯胺酮一双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食道、气道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蒋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乳化术后瞳孔变形原因并提出分类,以给治疗、预防提供帮助.方法从670例(716只眼)发生91例瞳孔变形随访观察,并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源性、变性性所致瞳孔变形多为速发,增殖性瞳孔变形多为迟发,P<0.05.结论速发与迟发瞳孔变形原因不同,预防、处理方法亦不同.
作者:吴坤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0年元月~2004年8月我院行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操作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患者术中发生包膜穿孔3例,占3.4%;术后继发性出血2例,占2.27%;术后发生电切综合征2例,占2.27%;术后尿路感染4例,占4.54%;暂时性尿失禁1例,占1.13%.并对上述并发症提出了防治措施.结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患者打击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系数较大,值得进一步推广总结.
作者:汪强;魏世杰;刘斌;谌辉鹏;万本笃;涂传仕;罗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老年人的某些生理改变可引起药物动力学的改变和药效学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较高.有学者调查了1600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现60岁以下的发生率为6.3%(52/887),而60岁以上的人为15.85%(113/713)[1].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根据个体的生理状况及心、肝、肾功能等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并进行严密观察,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低限度.
作者:吴李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R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HRCT的资料.结果 12例均为单发病灶,类圆形结节3例,梅花形结节3例,不规则结节6例;12个结节均为软组织密度;12例中9例分叶较深,3例较小结节边缘呈浅分叶;3例见胸膜凹陷征,4例于病灶近胸膜端见线样影,1例于病灶近胸膜端呈磨玻璃样晕影.结论在检测早期小肺癌时,与普通CT扫描相比,HRCT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范海波;叶慧峰;楼垂久;朱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病窦灵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工艺优化.结果方法简便,稳定,重现性好.结论可为黄芪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万伟中;祁乃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正常阑尾位于回盲部,以盆位为多见,其次为盲肠后位及盲肠下位,回肠前位和后位较为罕见,而壁内阑尾则更为罕见.现报告3例:
作者:沈保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鼻息肉临床多见,一般成人发病率达1~4%,容易复发是该病的一个特征,目前的治疗有手术和药物等综合治疗,但是手术后的复发率达15~40%左右,有的病人需要多次手术.近年来随着内窥镜的使用和类固醇激素药物的运用,复发率虽然较前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未完全解决.因此阐明鼻息肉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降低鼻息肉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距离完全阐明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鼻息肉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和多步骤的过程,趋化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就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游德龙;黄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镇静、止咳、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500mg/kg,1次/d,连用3d,观察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A、IgM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总有效率(P<0.05),明显缩短发热、咳嗽、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P均<0.01),治疗组的血清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VIG对于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陈金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因慢性肾衰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的异常心理表现.方法采用自评量表(SCL-90)检测93例接受HD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各因子分值.结果 15例患者各项心理因子分值明显超过相应年龄国内常模,存在心理问题.结论对慢性肾衰接受HD治疗的患者,应积极给予心理调适,做好心理治疗.
作者:汤俊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与奥曲肽联合与单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2例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予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作首剂静脉注射,以后静脉滴注40mg,每日1次,奥曲肽10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作首剂静脉注射,再以每小时25μg静脉滴注维持,连用3d.对照组:奥曲肽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5±5)h和(20±7)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与奥曲肽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有应用价值的止血方法之一.
作者:骆丹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扁桃体周脓肿的扁桃体切除手术不同时期的优缺点.方法 38例中,在脓肿期手术切除扁桃体18例,扁桃体周脓肿消退2周后,行扁桃体切除术20例.结果所有病例全部痊愈,结论在不同时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各有优缺点,在扁桃体周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病程短,手术操作风险大;在脓肿消退2周后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相对较易.
作者:徐海江;顾莉;封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患者尤其是ICU病区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D32GN细菌鉴定试条和ATB PSE分别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从2002年1月~2004年6月送检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193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其中162株来之ICU病区,其余来之呼吸科(13株)、脑外科(7株)、血液科(4株)、泌尿科(3株)及其他科室.有176株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口分泌物等),6株分离自血液,3株分离自尿液及其他各种标本(8株).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低的为复方新诺明(5.7%),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3%)、美罗培南(13.7%)、头孢他啶(14.6%)、哌拉西林(16.9%)、头孢吡肟(19.6%)、再次为环丙沙星(22.8%).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主要引起危重病人呼吸道感染;其多重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对其感染的治疗,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作为经验用药.
作者:陈秀苹;任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operation,LO)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其范围已涉及外科诸多领域,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近1年,有不少报道LO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在腹腔镜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LO对机体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于两方面:(1)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的影响;(2)腹腔镜手术关于气腹的基础研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气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余松林;邹书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机磷中毒患者65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次日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4ml,采用日立7071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测定CK-MB.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K-M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随着中毒程度加剧增高更显著(P<0.01);同时,中毒越深心肌损伤也越深.结论血清CK-MB的测定对评估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正己烷中毒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1],主要表现为四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由于病史长、恢复慢,又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因此正确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症状的缓解、疾病的转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雪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tlas钛缆内固定治疗可复型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8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Brook法固定,先在C1后弓和C2椎板行骨膜剥离;线缆中间对折,依次从下穿过C2椎板和C1后弓深面,于连结钢丝处剪断;然后用高速磨钻将C1后弓及C2椎板去皮质,取髂骨块移植;后分别将2根线缆拉紧,用收紧器进一步收紧固定.手术后头颅石膏外固定3~4个月.结果 7例脱位完全复位,1例大部分复位.结论 Atlas钛缆内固定治疗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作者:徐建军;张立岩;王济纬;陈日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的核酸载量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率,以及三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334份怀疑HBV感染的血清中HBV-DNA的病毒拷贝数,同时检测血清中ALT和乙肝前S1抗原.结果 275份HBV-DNA拷贝数大于103copies/ml样本中,前S1阳性率80.0%(220 /275),ALT异常率为69.5%(191/275);而59份HBV-DNA拷贝数小于103copies/ml的血清,其前S1抗原阳性率为25.4%,ALT的异常率为22%,且前S1抗原的阳性率和ALT异常率随着HBV-D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 HBV-DNA的载量与前S1抗原的阳性、ALT水平三者之间,有符合性和互补性,因此三者联合检测,对全面了解HBV感染者的病情、以及药物治疗的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琼;石挺武;姚晔;余莉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单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受检者常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对310例骨显像中单发病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肿瘤病史的256例患者,骨转移率为24.2%(62/256),无肿瘤病史的54例患者中,骨转移率为5.5%(3/5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总骨转移率为20.9%(65/310).其中前列腺癌20.8%(5/24),乳腺癌22.4%(17/76),肺癌32.7%(18/55),泌尿系肿瘤23.1(3/13),消化系肿瘤16.7%(7/42),其他肿瘤26.1%(12/46),无肿瘤病史患者中,94.4%(51/54)的单发病灶主要是良性病灶.结论在骨显像单发病灶中,有原发肿瘤病史患者24.2%为早期骨转移灶,无原发肿瘤病史患者94.%主要为良性改变.初步得出了全身骨显像中单个病灶临床分析标准和价值.
作者:张青;杨晓青;关晏星;张庆;熊立跃;欧阳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