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的药物治疗

林茶明

关键词:治疗宫颈糜烂, 宫颈肥大, 好转率, 治愈率, 颗粒型, 单纯性, 治糜灵栓, 抗宫炎片, 治疗慢性宫颈炎, 直径, 口服, 方法, 外用, 局部
摘要:目的寻找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的方法.方法外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1日或隔日1次,5次1疗程.口服抗宫炎片治疗宫颈肥大,6片,3次/d,3个月1疗程.结果Ⅰ度糜烂:单纯性糜烂治愈率85.6%(131/153),好转率14.4%(22/153).颗粒型糜烂治愈率87.5%(21/24),好转率12.5%(3/24).乳突型糜烂治愈率82.4%(14/17),好转率17.6%(3/17).Ⅱ度糜烂:单纯性糜烂治愈率80.5%(33/41),好转率19.5%(8/41).颗粒型糜烂治愈率80%(20/25),好转率20%(5/25).乳突性糜烂治愈率75%(15/20),好转率20%(5/25).Ⅲ度糜烂:单纯性糜烂治愈率83.3%(10/12),好转率16.7%(2/12).颗粒型糜烂治愈率81.5%(22/27),好转率18.5%(5/27).乳突型糜烂治愈率74.1%(20/27),好转率25.9%(7/27).宫颈肥大:宫颈直径4cm,1疗程后好转率65.6%(183/279),2疗程后好转率100%(279/279).宫颈直径≥4.5cm,1疗程后好转率55.7%(49/88),2疗程后好转率71.6%(63/88).结论局部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抗宫炎片口服能有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宫颈肥大.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超声微探头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内镜微超声探头检查对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电子胃镜拟诊117例胃病变,采用FujinonSP-701型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全部病例经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部分较大胃外组织压迫病灶,在行TEMP时加用体表超声检查.结果117例中胃平滑肌瘤45例,胃外压迫14例,炎症13例,息肉10例,脂肪瘤9例,胃癌6例,胃溃疡5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4例,淋巴瘤2例,静脉曲张2例,平滑肌肉瘤1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结论TEMP对胃壁隆起性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利民;朱丽民;翁冬兰;池孔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非淋菌性尿道炎28例治疗分析

    儿童性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例增多尤为突出.现将2002年7月~2004年7月在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28例儿童NGU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向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肾移植的效果.方法94例同种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组).E组行硬膜外T12-L1、L2-L3两点穿刺;E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经硬膜外插入腰麻穿刺针,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2.0ml,拔出腰麻针后硬膜外腔置管.局麻药用2%利多卡因+1.73%碳酸利多卡因.术中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及桡动脉穿刺置管,用HP 3046 A监护仪监测ECG、ABP、CVP、SPO2.术毕应用PCIA泵术后镇痛.结果(1)血流动力学改变:C组腰麻后短时ABP下降,两组病人麻醉前与移植肾血流开放后SBP改变不明显,DBP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移植肾的血流灌注.(2)局麻药用量:E组明显大与C组,P<0.01.结论CSEA效果确切,肌松好,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但应注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PCIA泵的使用,有利于移植肾的良好灌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王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63和TTF-1在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P63、TTF-1对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肺小细胞癌与肺低分化鳞癌手术标本P63、TTF-1蛋白表达及部分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细胞癌21例P63、TTF-1阳性表达分别为9.5%(2/21)、90.5%(19/21);Syn、CgA、NSE均为阳性表达.肺低分化鳞癌11例P63、TTF-1阳性表达分别为81.8(9/11)、18.2%(2/11);Syn、CgA、NSE部分表达.P63、TTF-1在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63与TTF-1联合检测,对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翼军;王春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梗塞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颅脑损伤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较少见,文献报告发病率约为0.05%.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外伤性脑梗塞提供了更好的诊断手段,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率已有明显的增加[1],新文献报告已达1.6%左右[2].严重的颅脑损伤易导致大面积的脑梗塞,即使很轻微的外伤亦可引发血管的损伤,而出现某些脑缺血症状.如果外伤性脑梗塞未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会导致外伤性病情的恶化,使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甚至死亡.

    作者:郝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部开放性损伤大出血诊治分析(附心脏损伤6例)

    我院自1986年~2004年,共收治胸部开放性损伤手术病例35例,其中心脏刀刺伤6例,肺及肋间动脉损伤29例.均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光云;庞其清;阮圣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60例小儿厌食症治疗分析

    厌食又称食欲不振,多为后天喂养不当或某些疾病引起.本院于近年诊治60例因后天喂养所致的厌食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斌;王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欧维婷阴道软膏综合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性尿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综合性药物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性尿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有≥2次尿道感染史106例,应用敏感抗生素加经阴道给雌三醇软膏综合治疗(0.5mg/d,5~7d,继后2次/周,共3月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副反应、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尿道感染复发率,并与其以往单用抗生素治疗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用抗生素时间分别为(7±2.6)d和(25+8.3)d,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3.8)d和(13+5.9)d,治疗后半年复发率分别为0和88%,以综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且综合治疗用药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但阴道表层细胞百分比明显变化(雌激素轻度影响>69%).结论欧维婷阴道软膏配伍抗生素联合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性尿道感染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车萍;刘江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对吸烟者气道反应性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在异丙酚诱导以后用七氟醚和异氟醚进行诱导后吸烟者的气道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例ASA为Ⅰ~Ⅱ级17~75岁的每天吸烟支数不少于3支拟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病人,用异丙酚2~3mg/kg的静脉注射诱导后随机分配为两组: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麻醉维持过程中的气道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吸烟者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的副反应发生率10%,而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的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P<0.05).结论全麻病人在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后,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较异氟醚维持麻醉具有更低的气道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体阔筋膜在Ⅱ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体阔筋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行Ⅱ期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取自体大腿外侧阔筋膜包裹义眼座植入眶内16例,随访6个月~1年半.结果术后创口愈合好,眼窝凹陷矫正,义眼活动度好.结论自体阔筋膜包裹义眼座行Ⅱ期植入,矫正眼窝畸形,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谢爱宏;李桃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38例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和米非司酮(RU486)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米非司酮200mg一次顿服,MTX50mg/m2单次肌注;单用MTX的32例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2.11%,对照组治愈率为71.8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β-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为(16±8.98)d,平均住院日为(12.92±4.24)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周芹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的药物治疗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的方法.方法外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1日或隔日1次,5次1疗程.口服抗宫炎片治疗宫颈肥大,6片,3次/d,3个月1疗程.结果Ⅰ度糜烂:单纯性糜烂治愈率85.6%(131/153),好转率14.4%(22/153).颗粒型糜烂治愈率87.5%(21/24),好转率12.5%(3/24).乳突型糜烂治愈率82.4%(14/17),好转率17.6%(3/17).Ⅱ度糜烂:单纯性糜烂治愈率80.5%(33/41),好转率19.5%(8/41).颗粒型糜烂治愈率80%(20/25),好转率20%(5/25).乳突性糜烂治愈率75%(15/20),好转率20%(5/25).Ⅲ度糜烂:单纯性糜烂治愈率83.3%(10/12),好转率16.7%(2/12).颗粒型糜烂治愈率81.5%(22/27),好转率18.5%(5/27).乳突型糜烂治愈率74.1%(20/27),好转率25.9%(7/27).宫颈肥大:宫颈直径4cm,1疗程后好转率65.6%(183/279),2疗程后好转率100%(279/279).宫颈直径≥4.5cm,1疗程后好转率55.7%(49/88),2疗程后好转率71.6%(63/88).结论局部用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抗宫炎片口服能有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宫颈肥大.

    作者:林茶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inswanger病与Binswanger型脑梗死

    随着CT、磁共振成像的广泛应用,人口寿命的延长,Binswanger病(Binswanger'disease,BD)、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Binswanger型脑梗死(Binswanger类型的脑梗塞,CIBT)频频出现在文献中.本文旨在初步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作者:石元洪;吴向斌;邹小新;金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阴式子宫切除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取2001年全年对32例子宫病变患者(如子宫肌瘤、功血、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腺肌病),子宫无粘连或粘连轻、活动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32例阴式手术均成功,出血少,平均手术时间1h32min同比组腹式子宫切除1h28min(同例数比随机抽样)P<0.05,无特殊差异,术后出院时间4~7d,随访1~3年康复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切除子宫是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子宫大小、活动度及术者的经验和技术有关.

    作者:朱晶英;颜友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伽玛刀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5例分析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1月~2004年8月经胃癌术后,CT证实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35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腹痛症状在2个月内基本缓解,缓解率为94%(33/35),影像学CT上病灶体积缩小31例(88%),其中缩小50%以上27例(77%).PR:77%.结论伽玛刀治疗胃癌术后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安全、微创、副反应低、近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沈洁;金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银黄灌洗液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化脓性膝关节感染的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对21例不同类型的膝关节感染病人在使用膝关节镜辅助下,进行相应外科处理后,按照辩证论治原则,使用银黄灌洗液进行局部灌洗.结果21例病人中,效果优良者19例,效果欠佳者2例.结论使用银黄灌洗液进行局部灌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可充分发挥中药清热利湿解毒及清除坏死组织的功效,具有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对膝关节组织无损害,可反复进行等优点.同时可充分发挥膝关节镜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作者:何建华;谢水华;李思云;魏水崽;陈雨姣;熊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颅内血肿量≥30ml微创清除术病例.应用SIEMNS SOMATOM PLUS螺旋CT机,层厚10mm,层间距10mm,螺距1.0.YL-1型穿刺针.然后分别分析、评价定位和穿刺抽吸效果.结果22例均定位准确或较准确,血肿抽吸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颅内血肿术前建议在CT引导下早期完成微创手术,这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技术.

    作者:张晓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碘酊与安舒妥预防褥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褥疮的综合措施.方法将80例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A、B两组.两组均采用预防褥疮的基本措施:(1)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无碎屑及排泄物的刺激.

    作者:章建红;皮柳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逃避免疫清除的机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一般定植于人胃上皮的黏膜层,其感染者超过世界总人口的50%,但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发展为具有临床症状的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HP的自然感染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强烈的应答,包括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但这种应答无法阻止HP的慢性感染,这主要是由于HP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来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本文综述了这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俊;周南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58例老龄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痴呆评估研究

    脑中风后出现痴呆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我们采用长谷川和痴呆量表对58例首次出血脑中风后遗症期的老龄患者进行痴呆评估,结果痴呆发生率1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昭马;易飞;童道明;曾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