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雍
目的探讨在异丙酚诱导以后用七氟醚和异氟醚进行诱导后吸烟者的气道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例ASA为Ⅰ~Ⅱ级17~75岁的每天吸烟支数不少于3支拟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病人,用异丙酚2~3mg/kg的静脉注射诱导后随机分配为两组: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麻醉维持过程中的气道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吸烟者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的副反应发生率10%,而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的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P<0.05).结论全麻病人在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后,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较异氟醚维持麻醉具有更低的气道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复发的因素及再治疗的的必要性.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局部复发的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灶位于内象限(含中央象限)者胸壁复发高于外象限;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2项均阴性者复发率高于均阳者;复发后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5年存活率.结论对初治的乳腺癌治疗一定要规范;同时早期发现局部复发并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敖帆;蒋春灵;廖瑜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63、TTF-1对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肺小细胞癌与肺低分化鳞癌手术标本P63、TTF-1蛋白表达及部分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细胞癌21例P63、TTF-1阳性表达分别为9.5%(2/21)、90.5%(19/21);Syn、CgA、NSE均为阳性表达.肺低分化鳞癌11例P63、TTF-1阳性表达分别为81.8(9/11)、18.2%(2/11);Syn、CgA、NSE部分表达.P63、TTF-1在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63与TTF-1联合检测,对肺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翼军;王春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血透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7月61例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尿毒症血透患者发生感染30例,50例次,医院感染率49.18%,例次感染率81.96%.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64.10%),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25.64%),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各5.13%).贫血越严重,血白蛋白越低,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较非糖尿病肾病医院感染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随着年龄增长及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率升高.结论尿毒症血透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原发病、贫血、营养状况有关,同时年龄也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董芍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自1986年~2004年,共收治胸部开放性损伤手术病例35例,其中心脏刀刺伤6例,肺及肋间动脉损伤29例.均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光云;庞其清;阮圣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高血压伴脑出血者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测量30例高血压伴脑出血者(组Ⅰ)、34例单纯高血压者(组Ⅱ)及35例健康对照组(组Ⅲ)的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Ⅰ QTd和QTcd较组Ⅱ、组Ⅲ延长(P<0.01),组Ⅱ与组Ⅲ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Ⅰ中QTd和QTcd在死亡者中较存活者延长(P<0.05),出血部位靠近中轴者QT离散度较长(P<0.05).结论高血压伴脑出血者QT离散度延长,并可能与预后有关,且可能受出血部位的影响.
作者:蔡小婕;陈玉峰;冯海明;江隆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诊疗特点.方法分析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发病以青年人为主,女多于男;临床上,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淋巴结活检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明显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该病预后大多良好,病程自限,仅少数复发.结论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要重视体检,尤其是伴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要考虑到HNL,宜及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作者:杨二杨;吴剑琴;王雅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严重烧伤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生大黄粉经口服或鼻饲,以肠鸣音和胃肠道对胃肠营养的耐受程度为标准,比较大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中毒性肠麻痹的缓解率.结果大黄治疗组对中毒性肠麻痹与常规治疗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生大黄能有效缓解中毒性肠麻痹,保护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善胃肠道对胃肠营养的耐受程度,拮抗系统炎症,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作者:曾彪;张惠玲;姚世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药物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性尿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有≥2次尿道感染史106例,应用敏感抗生素加经阴道给雌三醇软膏综合治疗(0.5mg/d,5~7d,继后2次/周,共3月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副反应、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尿道感染复发率,并与其以往单用抗生素治疗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用抗生素时间分别为(7±2.6)d和(25+8.3)d,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3.8)d和(13+5.9)d,治疗后半年复发率分别为0和88%,以综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且综合治疗用药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但阴道表层细胞百分比明显变化(雌激素轻度影响>69%).结论欧维婷阴道软膏配伍抗生素联合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性尿道感染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车萍;刘江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微创穿刺粉碎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优缺点.方法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治疗36例.结果36例痊愈,随诊2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结论应用YL-Ⅰ型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微创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成功率高,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朱晓忠;康平;罗继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AE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足叶乙甙、阿霉素)预处理方案疗效.方法应用CAEA方案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结果该方案有清除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均获重建,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57.8个月,3年无病存活率为83.3%,5年无病存活率为50.0%,7年无病存活率为33.3%.结论CAEA预处理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作者:于洪艳;吴永芝;孙英莉;杨玲;刘海军;王莉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常规治疗方案加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中药灌肠可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灌肠在减慢肾功能衰竭进展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彭涛;胡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内固定的应用.方法在对1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进行彻底清创后,根据Gustilo的分型决定是否使用内固定及确定内固定的选取和位置放置.结果16例中,2例术后并发骨髓炎,1例钢板外露再行二期手术.2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二期植骨及肌皮瓣转移,余11例均一期愈合.结论开放性骨折应慎重使用髓内钉;Ⅰ型、部分Ⅱ型(创面小)变闭合创面,清洁切口,内固定放置清洁侧;Ⅱ型创面大的,内固定放置清洁侧;Ⅲ型污染严重、软组织损伤大、骨折粉碎严重或有骨筋室综合征发生倾向者,宜选外固定支架.
作者:陈平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褥疮的综合措施.方法将80例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A、B两组.两组均采用预防褥疮的基本措施:(1)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无碎屑及排泄物的刺激.
作者:章建红;皮柳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取2001年全年对32例子宫病变患者(如子宫肌瘤、功血、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腺肌病),子宫无粘连或粘连轻、活动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32例阴式手术均成功,出血少,平均手术时间1h32min同比组腹式子宫切除1h28min(同例数比随机抽样)P<0.05,无特殊差异,术后出院时间4~7d,随访1~3年康复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切除子宫是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子宫大小、活动度及术者的经验和技术有关.
作者:朱晶英;颜友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儿童性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病例增多尤为突出.现将2002年7月~2004年7月在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28例儿童NGU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向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口腔及咽部高锰酸钾急性腐蚀伤少见,近来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福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厌食又称食欲不振,多为后天喂养不当或某些疾病引起.本院于近年诊治60例因后天喂养所致的厌食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斌;王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颅脑损伤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较少见,文献报告发病率约为0.05%.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外伤性脑梗塞提供了更好的诊断手段,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率已有明显的增加[1],新文献报告已达1.6%左右[2].严重的颅脑损伤易导致大面积的脑梗塞,即使很轻微的外伤亦可引发血管的损伤,而出现某些脑缺血症状.如果外伤性脑梗塞未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会导致外伤性病情的恶化,使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甚至死亡.
作者:郝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20例,19例成功,1例放弃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成功.结论只要早期诊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预后较好.
作者:沈保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