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江西首例报告

廖晚珍;彭卫华;孙爱娣;余阳;陈开森;李静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双相培养, 鉴定和药敏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呈现多样性,但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表现为主.结论艾滋病且易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临床特点、MRI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11例.潜伏期为11~56个月,中位潜伏期37个月.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为主,T2WI均为高信号.结果 26例早期用地塞米松及高压氧或舒氧灵治疗,全部病例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在出现神经症状8~42个月死亡,现生存24例,生存时间为1.0~8.0年.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潜伏期短,症状重,治疗困难,预后差.建议设野时尽量减少脑组织照射剂量,以减少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并强调早期诊断与重视治疗如激素、高压氧、扩张脑血管等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坏死灶,可达到改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之目的.

    作者:敖帆;廖瑜露;龚晓昌;叶新芊;李金高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眼底及视野改变,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对健康体检眼底检查中发现的197例343只眼视盘有异常改变者,用眼底数码照相机和全自动视野检查计检查,对结果异常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197例中72例101眼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占36.55%;49例74眼表现出青光眼性视野改变,占24.87%,被视为高度可疑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其中有51例68眼同时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和视野改变被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占25.89%.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发病隐匿,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于对健康人的体检,眼底的检查结合电脑视野计的应用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7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综合治疗基本相同,均接受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新鲜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中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同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84.6%的患者HBV DNA很快出现阴转.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以往基础综合治疗同时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愈率.

    作者:何颖;程娜;程晓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Tolosa-Hunt综合征1例

    Tolosa-Hunt综合征又称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安氏将本病归类为偏头痛[1],而李氏认为本病为一独立病种,并非偏头痛[2].本人治疗1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仕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及护理

    目的总结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及分阶段康复训练.结果 13例手术病人均康复出院,没有发生褥疮、感染、血栓或再度移位等并发症,促进了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缩小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室2078例新生儿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对NICU中2078例新生儿行血气及电解质检测共3910例次,运用酸碱平衡代偿预期公式对新生儿酸碱失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422例次(87.52%)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单纯型酸碱紊乱1591例次(46.49%),双重酸碱紊乱1790例次(52.31%),三重酸碱紊乱41例次(1.20%).结论NICU中新生儿酸碱失衡以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9.80%)居首位,其次是单纯型呼吸性酸中毒(16.29%),应重视三重酸碱紊乱及其处理.

    作者:唐文燕;谭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部锐器伤1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锐器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19例腹部锐器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9例确诊为单纯腹壁伤14例,105例腹部穿透伤病人中保守治疗16例,其中2例病人于保守治疗后18、34h后出现腹膜炎体征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4例,结肠瘘1例,因首次手术漏诊再手术1例(左半结肠伤未发现),死亡3例,死亡率2.52%.结论全面了解受伤时的情况对判断锐器伤是否进入腹腔及是否损伤脏器很重要,应根据病人全身及局部情况,对穿透伤进行选择性观察及手术,以降低剖腹探查阴性率.

    作者:钱洪军;陈范昶;曾小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剂量阿糖胞苷早期强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为主的早期强化化疗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后,早期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1.0/m2/12h×6次,配合柔红霉素(DNR)或米托蒽醌(MTZ)早期强化治疗I~2个疗程,后与其他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共6~8个疗程,停药观察疗效.结果 16例AML持续完全缓解(CCR)11例(CCR率69%),中位缓解时间15.2个月(5~43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25%),治疗相关死亡率1例(6%).结论采用ID-Ara-c为主的早期强化治疗方案提高AM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并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率.

    作者:沈玲华;沈权;陈明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与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筛查与治疗

    目的总结回顾1997~2004年我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与治疗情况.方法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测定法,应用高效液相层析仪对高苯丙氨酸患儿做尿喋呤分析.结果共筛查苯丙酮尿症患儿11例,其中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4例,发病率占高苯丙氨酸血症的36.4%(4/11).结论加大新生儿筛查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让所有孩子一出生就接受苯丙酮尿症的筛查,这对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蓉;王枫;徐小兰;黄志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双侧锁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自3年前患者绝经后开始出现双侧锁骨区钝痛不适,活动时疼痛加剧,发病呈间歇性,并发现偶尔出现局部隆起一包块且会自行消退,当时未予重视.近半月来,双侧锁骨区疼痛加重,以夜间为甚,左侧症状较重,不能自行缓解,遂来院就诊.查体:右锁骨近端2/3增粗,左锁骨全长膨大,均无明显包块,有压痛,活动肩关节时疼痛加重.实验室检查:血、便、尿常规正常.X线检查示右锁骨内侧2/3呈膨胀性改变,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左锁骨全长膨胀性改变,骨质有破坏,其内见虫蛀样密度减低区,无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见附图).X线诊断:考虑双侧锁骨肿瘤.

    作者:黄国华;张志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7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脑梗死病人141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73例,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和血塞通片对照组(68例,血塞通片4片,3次/d),两组均治疗2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4.25%,显效率87.67%,总有效率95.89%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4.70%、50.00%、70.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学平;凌和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声带滴药法治疗癔病性失音

    癔病性失音也称功能性失音,是由于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暂时性发声障碍,是癔病的一种喉部表现,多发于女青年.

    作者:兰梅香;杨春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及效果.方法本组48例采用了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法、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法进行综合护理.结果配合临床治疗,42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康复出院.结论系统的综合护理可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喜;秦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含有苯扎氯胺防腐剂的鼻用类固醇对豚鼠鼻黏膜作用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体内应用含苯扎氯胺防腐剂的鼻用类固醇对豚鼠鼻黏膜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实验成年豚鼠50只,随机分成喷药组和对照组,喷药组用辅舒良进行双侧鼻腔喷药,一侧一喷,1次/1d,分别于喷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随机活杀动物各5只,取中鼻甲前端黏膜.HE染色,并制作电镜标本,光镜,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及显微图象分析测量.结果喷药后1周~4个月鼻腔黏膜组织形态及纤毛未发生明显的异常改变.结论辅舒良鼻喷剂鼻腔腔局部应用是安全的,短期和长期的使用都有很好的耐受.

    作者:朱新华;刘月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观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TCI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h、4h的意识状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 (1)TCI组各时段血流力学平稳,对照组在插管中,及手术关键步骤等时段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TCI组,有统计学意义;(2)在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及离开恢复室时间TCI组均短于对照组;(3)拔管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h,OAAS评分TCI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能满足支撑喉镜手术,和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更快.

    作者:王必铭;王益兵;许新友;祝继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诊断

    目的讨论CT在诊断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表现,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证实的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CT表现:两侧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同时出现对称性低密度病灶8例;尾状核头部低密度病灶呈椭圆形,仅豆状核出现对称性低密度病灶1例.伴有额、颞叶内不规则低密度影1例.另外还有几种伴发征象,双侧脑室前角变小3例,外部性脑积水1例.结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梅海英;付福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兔脑出血灶周缺氧诱导因子-1α、IL-6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IL-6在脑出血灶周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家兔28只,分为A、B、C、D 4组,A组4只为对照组,B、C、D各8只,采用不同量的新鲜动脉血制作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家兔脑出血模型灶周脑组织中HIF-1α、IL-6的表达.结果各组脑出血灶周组织中HIF-1α、IL-6的表达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灶周存在HIF-1α、IL-6表达,为判断脑出血灶周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提供了依据;HIF-1α可能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张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程序化护理

    目的总结骨科糖尿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48例骨科糖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骨科糖尿病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骨科糖病病人围手术期程序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闵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3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目的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椎菅内麻醉方法,它兼有spinal anesthesia,SA与epidural block,EA的双重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对其3种操作方法(针内针、针旁针、针外针)的阻滞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3种方法比较:针内针法操作简单,相对节约时间,适用于急诊手术,但存在硬膜外导管置管困难的问题,失败率高于另两组,针旁针法、针外针法操作方便,硬膜外置管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腰麻,更具安全性实用性.

    作者:赵文君;唐辉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氟化泡沫防治老年人根面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评价氟化泡沫防治老年根面龋的能力.方法收集94例根面龋患者,共267颗患牙,分为3组,分别使用氟化泡沫、0.2%NaF漱口液和蒸馏水对照组进行防治,半年后进行临床效果的对比检查.结果氟化泡沫与0.2%NaF漱口液均能抑制根面龋发展并促进其再矿化.而氟化泡沫防治根面龋效果明显优于0.2%NaF漱口液.结论氟化泡沫作为临床上防治老年根面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试剂.

    作者:黄彦;何予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