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帆;廖瑜露;龚晓昌;叶新芊;李金高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临床特点、MRI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例,女11例.潜伏期为11~56个月,中位潜伏期37个月.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为主,T2WI均为高信号.结果 26例早期用地塞米松及高压氧或舒氧灵治疗,全部病例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在出现神经症状8~42个月死亡,现生存24例,生存时间为1.0~8.0年.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潜伏期短,症状重,治疗困难,预后差.建议设野时尽量减少脑组织照射剂量,以减少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并强调早期诊断与重视治疗如激素、高压氧、扩张脑血管等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坏死灶,可达到改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之目的.
作者:敖帆;廖瑜露;龚晓昌;叶新芊;李金高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颧部褐青色痣又称真皮痣,过去认为是太田痣的一个变种,但该痣有着与太田痣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表现,是影响中年青女性面部皮肤改变的常见色素增加性痣病.长期以来,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自2003年8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Q开关Nd:YAG激光结合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IPL)颧部褐青痣3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小华;雷伟;曾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肝癌并门脉高压有、无癌栓影像学特征,从而认识肝癌恶性生长中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由B超确定门静脉内是否出现癌栓分组:有癌栓组40例,无癌栓组40例.对其15个影像学特征、血浆中白蛋白比例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共17个项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无癌栓高于有癌栓的影像学特征项目6个及血浆中白蛋白倒置.有癌栓高于无癌栓的影像学特征项目5个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均P<0.001或<0.05.结论肝癌并门脉高压的病理特征:门脉内无癌栓以肝脏硬化解剖结构引起门脉高压为主;门脉内有癌栓则以癌栓播散引起门脉高压为主.
作者:高小萌;商建利;周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脑梗死病人141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73例,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和血塞通片对照组(68例,血塞通片4片,3次/d),两组均治疗2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4.25%,显效率87.67%,总有效率95.89%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4.70%、50.00%、70.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学平;凌和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回顾1997~2004年我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与治疗情况.方法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测定法,应用高效液相层析仪对高苯丙氨酸患儿做尿喋呤分析.结果共筛查苯丙酮尿症患儿11例,其中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4例,发病率占高苯丙氨酸血症的36.4%(4/11).结论加大新生儿筛查力度,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让所有孩子一出生就接受苯丙酮尿症的筛查,这对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蓉;王枫;徐小兰;黄志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与高凝状态相关的部分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方法按诊断标准设立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组,相同条件下检测两组的血小板参数,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与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樊锦秀;应炎斌;汪俊;祁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闷、气逼伴咳嗽半个月入院.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多年.彩超结果示:左室,右房,右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轻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P'波,P'R间期大于0.12s,QRS波群为室上性,频率为222次/min.同时可见QRS波群、ST段和T波振幅呈现高-低交替的周期性变化,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电交替.转为房颤,心率减慢后,电交替现象消失.
作者:颜素娟;葛晓珍;李菊香;罗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虽然南北五加皮不属同一科植物,但因两者在外形上相似,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上相近,而价格差异较大,故药材经销商常以北五加皮冒充南五加皮.另外,目前许多药店、医院把南北五加皮混淆使用,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本文中笔者从来源、外观性状、性味、成分、作用、药理及毒性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明胶海绵作支撑物的效果.方法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明胶海绵作支撑物,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达97.3%,术后鼻腔出血率2.23%.结论以明胶海绵为支撑物,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术后无需取出,减少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邓军萍;刘丽秀;涂雪华;梁建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癔病性失音也称功能性失音,是由于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暂时性发声障碍,是癔病的一种喉部表现,多发于女青年.
作者:兰梅香;杨春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6月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7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综合治疗基本相同,均接受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新鲜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d.结果拉米夫定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中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同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84.6%的患者HBV DNA很快出现阴转.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以往基础综合治疗同时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愈率.
作者:何颖;程娜;程晓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鼻出血患者的心理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分析58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出血量多时,产生紧张、惧怕心理.结论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心理紧张,值得提倡.
作者:仲济龙;周华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脏器功能评估、术中风险及对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1例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6例顺利完成LC,15例中转,中转率7.8%,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3~20d,平均4.5d.结论老年患者病史长,伴发病多,手术耐受性差,只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谌祖建;李绍员;黎(?);阳普根;李建华;张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眼底及视野改变,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对健康体检眼底检查中发现的197例343只眼视盘有异常改变者,用眼底数码照相机和全自动视野检查计检查,对结果异常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197例中72例101眼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占36.55%;49例74眼表现出青光眼性视野改变,占24.87%,被视为高度可疑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其中有51例68眼同时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和视野改变被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占25.89%.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发病隐匿,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于对健康人的体检,眼底的检查结合电脑视野计的应用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江西省卫生系统目前有17个一级学(协)会,会员总数7万余人,有792个团体会员单位,142个专业委员会.在我省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卫生系统各学(协)会(以下简称卫生学会)作为具有独特作用的群体,依靠自身的优势,发挥行政部门和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省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冯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其血胰岛素抵抗及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高血压病患者接受缬沙坦降压治疗21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与用药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的诱发因素之一.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作者:聂建平;付金国;赵勇;蔡新根;郭治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并按Mink和Fischer方法进行分级.结果 28例56个半月板中有38个损伤,其中Ⅰ级损伤8个,Ⅱ级损伤16个,Ⅲ级损伤14个(经手术证实).结论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可以清晰地显示半月板的形态、位置及其信号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损伤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丁耀军;柳健;张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骨科糖尿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48例骨科糖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骨科糖尿病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骨科糖病病人围手术期程序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闵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呈现多样性,但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表现为主.结论艾滋病且易并发马尔尼菲青霉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孙爱娣;余阳;陈开森;李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为主的早期强化化疗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后,早期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1.0/m2/12h×6次,配合柔红霉素(DNR)或米托蒽醌(MTZ)早期强化治疗I~2个疗程,后与其他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共6~8个疗程,停药观察疗效.结果 16例AML持续完全缓解(CCR)11例(CCR率69%),中位缓解时间15.2个月(5~43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25%),治疗相关死亡率1例(6%).结论采用ID-Ara-c为主的早期强化治疗方案提高AM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并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率.
作者:沈玲华;沈权;陈明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