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与透明质酸(HA)和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速率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81例肝硬化患者、对照组30例血清CHE活性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水平.结果肝硬化Child-A、Child-B、Child-C级患者,CHE活性依次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HA水平依次升高,且相差显著.CHE活性与H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CHE活性降低和HA水平升高与Child-Pugh分级具有一致性.结论血清CHE活性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血清CHE活性是评估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敏感而准确的指标,对评估手术治疗风险、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陈善华;赵丽;杨文东;袁振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与利多卡因和对照组比较,观察苏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选择160例ASAI-Ⅱ级的病人行胃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随机分为4组,组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与苏芬太尼50mg(2ml);组Ⅱ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与利多卡因40mg(2ml),组Ⅲ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与苏芬太尼50mg+利多卡因40mg(2ml);组Ⅳ对照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与生理盐水(2ml).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与组Ⅳ相比,组Ⅰ、组Ⅱ和组Ⅲ静脉异丙酚注射疼痛发生率降低(P<0.05),组Ⅲ较组Ⅰ、组Ⅱ疼痛的发生率更低(P<0.05),而组Ⅰ、组Ⅱ间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苏芬太尼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与利多卡因一样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与利多卡因之间无明显差异,而苏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和用有协同作用,静注异丙酚的疼痛发生进一步降低.
作者:裘卫东;张燕影;朱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畸胎瘤是胚胎早期未分化的多功能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先天性真性肿瘤.瘤内含有3个胚层的各种组织成份,又称胚芽细胞瘤,是一种混合性肿瘤,其组织成份复杂,各组织成熟程度悬殊,排列紊乱,分述如下:(1)外胚层:此层中出现多的为脑和神经组织,其次为皮肤、皮脂腺和毛囊,而汗腺比较罕见.(2)中胚层:有较丰富的未分化的胚胎性间叶成分和幼稚的软骨,偶可出现骨组织、肌肉组织,多为平滑肌,偶见横纹肌.淋巴样组织,牙胚等亦可出现.(3)内胚层: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和唾腺等多见.
作者:王慧;郑旺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小儿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临床特征是皮肤及粘膜分批发展迅速的皮疹,历经丘疹、疱疹、结痂等阶段,伴有程度不同的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全身症状.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了小儿水痘86例,随机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44例,病毒唑对照组42例,疗效满意.
作者:丁莜林;晁明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结肠镜检查牵拉反射明显,部分病人不能忍受,以至肠道痉挛,肠镜到达不了回盲部,影响病情的诊治.近期我院应用得普利麻加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行全结肠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雷支兵;金宇;周志鸿;张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使得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增大.随着钬激光技术应用于前列腺切除术,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增强.钬激光技术具有良好的气化、切割、凝固止血之功效,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极少.我院自2003年3月开展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浩;韩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是较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和淋巴瘤之后.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术前CT检查,生殖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本文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生殖细胞瘤的CT扫描资料,重点讨论CT特征及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许学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结核病的回升,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已为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常见疾病.结脑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结脑诊断治疗愈早,效果预后越好,反之则预后颇差.为此,临床工作者为探索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诊断早期结脑的方法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结果均不尽人如意.
作者:刘清;夏小明;周彰;范利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D-FISH)技术在未培养羊水及培养的外周血染色体标本检测方法及实用意义.方法选择18号染色体计数探针,红色标记;21号染色体特异位点探针,绿色标记的双色探针对30例未培养羊水细胞;5例正常者及5例先天愚型患儿外周血培养标本进行D-FISH检测.结果成功的23例羊水标本,出现2绿、2红双色杂交信号率90.91%.改进后双色杂交成功率100%(23/23).5例染色体正常者,4例21三体及1例18三体在间期细胞及染色体上均出现2绿、2红;3绿、2红;3红、2绿杂交信号率分别为94.6%、93.25%、92%.与羊水及外周血培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D-FISH技术不仅能检测培养的外周血标本,对未培养羊水细胞也是一种快速、简便、直观、成功率高的方法,在唐氏筛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余世容;刘艳秋;李宇中;罗坚真;马水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院自1999年5月至2003年4月共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91例,随机分两组采用钻颅和锥颅置管引流,现报道治疗结果,并对它们的疗效及优缺点作一分析比较.
作者:董继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主要由受寒引起,会造成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为了进一步探讨近年来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9年以来的发病情况及治疗转归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袁芳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妥泰(Topamax,托吡酯)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为广谱高效抗癫痫药,有多重抗癫痫作用机制,目前已在国内开放性应用于临床.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于2001年3月到2003年5月,应用妥泰单药治疗70例小儿各型癫痫,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3个月~15岁,年龄分布为<1岁18例,1~3岁14例,4~6岁18例,7~9岁13例,10~15岁7例.
作者: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SAaB)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知母皂苷处理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知母皂苷可明显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P<0.01),使细胞从G0/G1期进入S和G2/M期,其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知母皂苷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知母皂苷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作者:王卫东;程祖珏;邵卫中;康野;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和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因各种良性妇科疾病而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CISH术18例,LAVH术14例.对照组30例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AH).结果与AH术相比,CISH术和LAVH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少,住院时间短.结论CISH术和LAVH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敏芸;李玉群;吴承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时有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故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5月至2003年3月延误诊断的11例川崎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燕燕;郑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瘘道型根尖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我们采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及0.2%甲硝唑注射液反复交替冲洗根管,2%戊二醛根管消毒,复方甲硝唑糊剂牙胶尖根充治疗188例瘘道型根尖周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就诊的瘘道型根尖周炎188例,男102例,女性86例,年龄18~65岁.其中前牙85例,双尖牙52例,磨牙51例.
作者:苏兰萍;李强;贾剑巍;曾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68年,kantrowitz[1]等首次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取得了成功,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械和装置的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现已成为抢救心源性休克、心脏直视手术后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或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晓华;余茂生;洪明;罗国庆;胡昌兴;周文英;李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回顾性将我院2000年6月~2003年4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46例和1996年12月~2000年6月开腹胆囊切除术(OC)243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寇勋;郭锋;刘瑞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上经常碰到,SVT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3类.有时发作较难控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及数天,自行或经治疗后而终止,但发作较长者可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危及生命.我院从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45例,经各种方法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静平;方水林;杨智霞;丁红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暂时性动静脉瘘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蒋米尔教授1992年首先在国内提出和施行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一定的优点.1996年开始至今我们陆续做了12例,效果尚可.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庆黎;周凯;徐志丹;李华;罗小江;付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