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比较

卢胜

关键词: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治疗, 荨麻疹, 麻疹病人, 皿治林, 应用, 疗效, 疾病, 病因
摘要: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多难以查出明确诱因的疾病.我们于2002年1月~2002年7月,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了110例慢性荨麻疹病人,并与国产氯雷他定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脾损伤保脾治疗选择体会

    脾破裂传统治疗是脾切除.近年来,对脾脏组织解剖及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保留脾脏成为外科关注的问题.我院对脾脏损伤病例选择性采用非手术治疗31例,手术保留脾脏及部分脾脏18例,疗效尚可.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光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皮炎的护理

    职业性三氯乙烯(TCE)变应性皮炎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沿海城市发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病,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较高[1].我院自2001年12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此类重症皮炎患者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小婷;粟永波;江波;余爱民;罗雪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由于骨折部位呈高度粉碎和严重移位,给治疗带来相当的困难,故也称难治性骨折之一.如何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尽可能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是骨科医师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

    作者:陈长春;张群;吴木生;赵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凋亡调节蛋白在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凋亡调节蛋白抑癌基因p53和Bcl-2家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的相关性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用特异性针对人体的p53和Bcl-2家族的抗体检测这些凋亡调节基因在50例存档的、手术彻底切除的NSCLC患者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追踪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其表达的预后意义.结果(1)31例(62%)的NSCLC表达抑癌基因p53,典型的p53染色免疫阳性是细胞核染色.典型的Bcl-2家族蛋白呈胞浆染色,少数也可以呈胞核染色阳性.(2)p53的表达与患者的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p53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p53与Bax的表达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3)p53的表达阴性的肿瘤患者没有发生远处转移,p53的表达与远处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Bcl-2的表达与原发性NSCLC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P<0.05)呈负相关.结论抑癌基因p53和Bcl-2家族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等都很常见.p53突变可能使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而增加远处转移的风险.

    作者:吴镇洲;李清泉;钟立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颅内动脉瘤手术对麻醉处理要求很高,尤以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存在心血管应激反应如血压骤升或呛咳而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故需施行控制性降压,以使瘤壁松弛,减少破裂机会,保证手术安全.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行1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现对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中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甘草酸二铵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观察

    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商品名:阿拓莫兰)两种药物均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种肝病的治疗.本文旨在观察甘利欣联合GSH治疗酒精性肝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洲;季婷婷;任宗海;林勇;施正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38例分析

    本文对我院1998年4月~2∞4年5月诊断性刮宫并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和诊断价值.

    作者:李运萍;易永忠;胡汝贤;欧珏;钟梅;邓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比较

    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复杂,且多难以查出明确诱因的疾病.我们于2002年1月~2002年7月,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了110例慢性荨麻疹病人,并与国产氯雷他定比较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5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手术.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特别是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内结石嵌顿的腹腔镜手术难度大,也易引起胆管损伤和胆囊管内结石残留或结石挤入胆总管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极大,因而曾被LC手术视为禁忌证;后随着LC操作的熟练,适应证不断放宽.

    作者:金鑫;舒秉俊;郭国微;王平;周启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通过局部转基因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基因激活基质技术(gene activated matrix,GAM)可以在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伤口部位进行局部基因输送.近年研究表明带有基因信息的质粒可以被输送到严重受伤的腱、韧带、骨、肌肉、皮肤和神经组织.而且,直接向体内的骨、皮肤和神经组织转移带有基因信息治疗的治疗型质粒能引起强烈的组织再生性反应.本文还回顾了可增强GAM技术的新技术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

    作者:鹿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近年来,消化道吻合器以其吻合准确、手术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管、贲门癌的消化道重建术.我科自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应用消化道吻合器施行食管、贲门癌手术233例,疗效不错.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起才;万于华;饶华庚;刘季春;王勤;李志平;刘升;刘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的探讨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普及,乳腺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筛选乳腺肿块的常用方法.我们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乳腺肿块,旨在了解不同肿块的彩色血流信号特点及显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朱剑芳;蒋筑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L-乳酸锌口服液制剂的研制

    乳酸锌味甘甜,极易被人体所吸收,是一种替代硫酸锌的新型补锌剂.作为锌营养强化剂用于食品[1]:谷物类20mmg、奶粉类60mmg、食盐类1000mmg、固体饮料1000mmg(以元素锌计).作为补锌剂医药上可配制口液,也可配制治疗前列腺的注射剂等.

    作者:黄晓萍;王青牡;金卫东;孙姝嫒;范贵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精神病药对血糖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有许多副作用,而其中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就患者服用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对血糖的影响进行对照研究.

    作者:丁勤;马俊;聂桂芳;肖黄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Q开关Nd:YAG激光与平阳霉素联合应用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瘤,其治疗通常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我们联合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波长为倍频532nm)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1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伟;邓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R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炎,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向下蔓延所致,或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传统的X线胸片容易漏诊.我院自2003年11月31日引进CR机(计算机X线摄影)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2003年11月~2004年4月我科诊断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人的分析,来讨论该技术的诊断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谦;王加寿;苏纲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耐药基因检测与ATP法体外药敏相关性研究

    耐药基因检测与体外药敏是当今预测化疗疗效的两大手段,它们之间是相互印证、相互支持,还是相互矛盾,是临床医生用实验室方法指导化疗的主要根据.为此我们进行了耐药基因检测与ATP法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觐云;邹学森;蔡勇;李翔;刘冬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胆石症31例围手术期处理

    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类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且并发症多,因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尤为重要.我院自1980年以来对31例胆石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金善恩;周睿;郭义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视神经脊髓炎的T细胞亚型的分析

    目的探讨末梢血T细胞亚型在视神经脊髓炎及其临床分期中的特点及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分析视神经脊髓炎和健康对照的末梢血中CD4+记忆T细胞的表面受体.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视神经脊髓炎及其复发期时的CD4+CD45RO+CD62L-细胞显著增加.结论在视神经脊髓炎是以Ⅰ型辅助性T细胞反应占优势,在复发期这种反应的优势比缓解期要明显提高.同时也说明对T细胞亚型进行分析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晓牧;张昆南;王卫真;柳?;高幼奇;谢旭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临床应用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是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975年,日本土方贞久首先应用本项技术,初期报道有效率70%;1985年,美国Qink Kambin使本项得到发展和推广,有效率达85%.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