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硝唑治疗根尖周炎、感染根管研究

周萍

关键词:替硝唑, 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周病, 厌氧菌感染, 慢性牙周炎, 根管内感染, 自觉症状, 临床疗效, 口腔感染, 抗厌氧菌, 急性发作, 感染根管, 牙周袋, 牙周病, 牙髓病, 死髓牙, 药物, 牙槽, 膜上
摘要:根尖周病主要由牙髓病继发,创伤和过深的牙周袋,也可在牙周病的基础上并发根尖周病.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一般为死髓牙,故常无自觉症状,但可在相应根尖部的牙槽粘膜上见前瘘道口,因此在口腔感染,尤其是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其厌氧菌感染[1]导致根尖周炎的根管内感染.替硝唑是新一代抗厌氧菌的药物[2],本文使用替硝唑治疗根尖周炎感染根管,观察其临床疗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包皮环切术的改良

    包皮环切术,常规采用阴茎根部浸润麻醉,用药量偏大,时有毒副作用发作,并伴有局部组织水肿,甚至血肿.

    作者:张景辉;徐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肾动脉狭窄和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风心病分析(附2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男,17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3月,加重伴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月在当地医院就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欠佳而转入我院胸外科拟行二尖瓣置换术,因心功能差,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查体:BP左上肢195/155mmHg,右上肢185/155mmHg,左下肢230/175mmHg,右下肢240/160mmHg,心界明显向左下扩大,HR100次/min,律齐,心尖部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行胸腹大血管及分支MRI示:(1)心影增大,以左心室、左心房增大为主;(2)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右肾动脉无异常;(3)左肾缩小,左肾动脉未显示.

    作者:危英;彭永平;江时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附62例报告)

    我院自1991年2月至2001年10月,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少峰;吕农华;何怀纯;王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及并发气胸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及并发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借助电视胸腔镜技术手术治疗8例肺大疱并自发气胸,其中右肺4例,左肺3例、双侧肺1例.结果全组病例的患侧肺在术后均复张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效果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外科治疗肺大疱及并发气胸的首选方案.

    作者:匡裕康;曾来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囊肿误诊为肺结核

    肺囊肿是肺部比较常见的疾病,部份继发感染反复发作病例.症状体征与肺结核相似,临床上易产生误诊,现将我科近年2例肺囊肿误为肺结核作一分析.

    作者:于雪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去甲肾上腺素与卡洛磺钠合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分析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药物多,为寻求有效的方法,我们于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用卡洛磺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用药治疗40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彤;陶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DSA检查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24例行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骶正中动脉等DSA检查.结果 24例中13例DSA发现病变,且良性者占大多数,部位以小肠居多.结论 DSA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部位准确,但不易确定病变性质.

    作者:骆柘璜;张蕃昌;邬远志;鲍坤旺;胡训英;刘九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毒鼠强中毒机制的探讨

    毒鼠强是一对人畜具有强烈毒性的杀鼠药.近几年来此类药物中毒患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就此药中毒的文献时有报导,但对其机制的探讨目前尚少见报道.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周从阳;尹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参总皂甙对心肌缺血电生理与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报道)

    人参总皂甙(ginsenosides,GS)是从中药人参提取的有效成份.关于中药人参的药理及GS对心血管系统的某些作用国内已有报道[1-4].我院心内科近10年来陆续研究了GS对急性心肌缺血电生理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从心电生理和细胞、分子水平探讨GS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用GS辅助治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提供理论依据,在国内外未见有类似研究报道.

    作者:罗伟;程晓曙;吴清华;姜醒华;陈图刚;李菊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尿道电解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探讨(附35例报告)

    前列腺增生症(BPH)初期尚能排尿,尽管不畅,尿流细,尿次多,常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正常现象.不少患者直至尿流点滴失禁、尿潴留方来就诊.往往已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经尿道电切(TURP)或电汽化术(TUVP).一般只能给予反复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维持生存,实为痛苦.近几年,我们探索经尿道电解治疗的高龄高危的PBH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志书;张长庚;夏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

    Plion骨折,即胫前远端爆裂性骨折,指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是由高处坠落时严重的垂直负荷,运动损伤及车祸所致.这种高能量损伤常有骨质的压缩和缺损,并伴有腓骨骨折、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面的损伤和粉碎骨折而造成关节不稳定.治疗上极为困难,预后欠佳,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0年12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10例,平均随访8个月,优良率80%,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冰;刘超群;肖雪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特大集体食物中毒的灾后救护

    灾后救护是急诊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得如何,直接验证绿色生命通道工程的质与量.2001年5月7日,我急诊科从7~21时收治抢救了因丧宴聚餐弓发的大范围食物中毒者1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001年度江西省卫生厅科技研究成果公告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1例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又称为Jessner-Kanof综合症和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本病属非感染性肉芽肿类疾病,特点为好发于面部的紫红色或黄红色浸润性斑块,病理上以真皮部位淋巴细胞浸润,不形成淋巴样滤泡为特征.本人在门诊中诊治了一位患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海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抗病毒药,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使大多数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1],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步观察,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张如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头皮血肿致眼球突出、视力下降1例报告

    患者,女,12岁,左眼视物模湖不清1d,患者诉3d前(1999年7月18日)因与一男孩吵嘴,被男孩抓住头发用粗木棒殴打头部,当时剧烈疼痛,但神志清楚,无呕吐及昏迷,今天上午发现头部肿胀,疼痛、眼部红肿、眼球突出,视物模糊不清,即来院就诊.门诊检查:头部外观肿胀,触之疼痛、发软而有波动感.视力:右眼1.5,左眼0.4,右眼各部正常,左眼:眼睑轻度肿胀,睑结膜充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尚清亮,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前房(-)虹膜(-)晶体(-),玻璃体(-),眼底:上方视盘边缘稍模糊,网膜反光增强,余均正常,眼压右5.5/6=14.57mmHg,左眼,5.5/5=17.30mmHg.

    作者:刘济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毒鼠强急性群体中毒48例救治体会

    毒鼠强属剧烈的神经毒杀鼠剂,我国早在1986年已明令严格禁止生产和使用,它对人畜具有强大的毒性,现将我省某地一起48例毒鼠强急性群体中毒的临床观察、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义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留导管内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4d前女性,43岁,外伤后右股骨骨折卧床1月,逐渐出现下肢、外阴肿胀,进行性加重.B超示左股静脉、左骼静脉血栓形成.人院时左下肢皮肤瘀紫,凹陷性水肿,活动受限,外阴部水肿.人院后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右股静脉穿刺送入5FCobra导管行左股静脉、左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逆行造影.确认双肾静脉开口,肝静脉开口位置,及下腔血栓静脉近心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于血栓近心端上方.导管分段逐部向血栓远端送人,保留导管内溶栓72h,造影.溶栓前造影显示患者左下肢静脉完全闭塞,左股静脉、左骼静脉严重狭窄内有大量血栓,下腔静脉血流滞缓,管腔内充满大量血栓一直延续至L1水平.肾静脉开口于L1水平以下0.5cm,肝静脉开口于T9水平.

    作者:王洪;赖珩莉;洪浪;魏云峰;龙恭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中性红清除法应用于大鼠胃粘膜血流测定

    目的为了探索一种大鼠胃粘膜血流测定方法.方法就中性红清除法进行改良并应用于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测定.结果改良中性红清除法成功地应用于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法免除了测试前抽血对动物的刺激、减少了胃液标本的需用量并由此大大缩短了测试过程,使测试时间可按实验需要而随意安排.结论改良中性红清除法应用于大鼠胃粘膜血流测定更简单易行.

    作者:彭贵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恙虫病1例报告

    患儿,男,3岁,因发热9d,第4d出现皮疹,经治无效高热持续不退,并出现咳嗽.于2001年6月29日入院.查体:T 39℃,R 30次/min,P 120次/min,全身浅清表巴结肿大,左胸前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脏无异常;肝肋下3cm,质软,脾脏无肿大,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实验检查:外周血:WBC10.5×109/L,N 63%,L 37%,异淋4%,肝功能:ALT150u,其余正常,肾功能正常,肥达氏反应阴性,抗0500u,血沉18mm/h,X光胸片报告右下肺炎性改变.入院后给予菌必治、病毒唑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在外院做血清外斐氏OXK反应阳性,确诊为恙虫病,经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曾丽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