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1年度江西省卫生厅科技研究成果公告

关键词:江西省, 卫生厅, 科技, 研究成果
摘要: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减容手术治疗进展

    1 历史回顾弥漫性肺气肿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疾病,1991年美国COPD死亡率上升至占所有致病死因中的第4位[1].Cooper[2]等人于1995年早报告一组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治疗肺气肿成功病例.

    作者:余健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洗胃管抢救误服中毒65例的应用

    洗胃是清除胃内毒物的有效方法,就地洗胃尤其关键.对农村卫生所、偏远山区卫生院误服中毒约占抢救病人的30%至40%.我院从1984年4月至2001年9月应用改良洗胃管对65例误服中毒进行洗胃,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1例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又称为Jessner-Kanof综合症和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本病属非感染性肉芽肿类疾病,特点为好发于面部的紫红色或黄红色浸润性斑块,病理上以真皮部位淋巴细胞浸润,不形成淋巴样滤泡为特征.本人在门诊中诊治了一位患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海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因素,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抗病毒药,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使大多数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1],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步观察,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张如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用普通凸阵探头作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B超引导体会

    国内采用B超引导作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研究已有报道[1].我院于2000年10月引进美国多弹头射频治疗机治疗肝癌已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水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ET、CG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同步动态测定A-MI组(n=44)、正常对照组(n=38)的血浆ET、CGRP的浓度水平.结果 AMI组即刻、1d、第7d天ET、CGRP比值明显降低,且ET与CGRP均明显高于AMI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ET/CGRP比值明显降低,且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至第14天ET、CGRP明显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与CGRP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陈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包皮环切术的改良

    包皮环切术,常规采用阴茎根部浸润麻醉,用药量偏大,时有毒副作用发作,并伴有局部组织水肿,甚至血肿.

    作者:张景辉;徐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4例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治有相当的困难,容易误诊,现报告4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治过程,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认识,尽早对其作出正确诊断,以利病人治疗.

    作者:何锦华;古金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尽管通过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多数中、晚期患者,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集中到肝癌的基因治疗上,试图从分子水平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国信;刘晶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尿道电解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探讨(附35例报告)

    前列腺增生症(BPH)初期尚能排尿,尽管不畅,尿流细,尿次多,常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正常现象.不少患者直至尿流点滴失禁、尿潴留方来就诊.往往已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经尿道电切(TURP)或电汽化术(TUVP).一般只能给予反复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维持生存,实为痛苦.近几年,我们探索经尿道电解治疗的高龄高危的PBH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志书;张长庚;夏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盘状三角支撑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尤其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升高.过去对粗隆部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固定材料的改进以及相关学科的进步,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成为了一种较安全、积极、有效的方法[1].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使用自制盘状三角支撑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1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勇;帅鸿鹦;余泉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001年度江西省卫生厅科技研究成果公告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997、2000年中老年干部、高知体检分析

    为便于作好干部保健工作,本文对1997年2000年两年体检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省直机关中老年干部、高知、1997年2000年体检.其中l997年体检2166名(男2058名,女108名),2000年2270人(2120名,女150名).

    作者:黄清;吴茂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参总皂甙对心肌缺血电生理与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综合报道)

    人参总皂甙(ginsenosides,GS)是从中药人参提取的有效成份.关于中药人参的药理及GS对心血管系统的某些作用国内已有报道[1-4].我院心内科近10年来陆续研究了GS对急性心肌缺血电生理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从心电生理和细胞、分子水平探讨GS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用GS辅助治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提供理论依据,在国内外未见有类似研究报道.

    作者:罗伟;程晓曙;吴清华;姜醒华;陈图刚;李菊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微量多巴酚丁胺介入心肌断层显像评价心肌梗死病人存活心肌

    目的探讨微量多巴酚丁胺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评价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对25例心肌梗死病人先行静态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后行微量多巴酚丁胺介人显像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病人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有78个节段放射性分布异常,多巴酚丁胺介入后有50个(64.1%)节段灌注改善.结论微量多巴酚丁胺介入心肌断层显像是临床评价心肌存活安全、可靠且无创的方法.

    作者:张青;王梦洪;杨晓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十二指肠韧带横断损伤2例

    肝十二指肠韧带横断损伤是胆囊切除术和胃大部切除术中和罕见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修复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我们曾接诊到外院转来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横断伤,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孙明生;朱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预给量万可松对气管插管和术后肌痛的影响

    琥珀胆碱有起效快,肌松完善等优点,而被作为常用的气管插管药,但是注射后产生的肌束不协调的颤动,会引起术后非手术区肌肉疼痛等缺点.本实验旨在预给小计量的万可松,观察气管插管条件及术后非手术区肌痛的发生,以期在保持顺利气管插管的条件下,防止或减少术后非手术区疼痛的发生情况.

    作者:陈江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颌升支高位截断腮腺深叶肿瘤摘除术

    腮腺深叶肿瘤突出于口内腭咽侧者,按照常规的手术进路,暴露欠佳,操作困难,有些学者曾提出口内切口或口内与口外联合切口摘除肿瘤的手术方法,但手术进路仍不理想.也有提出经口外离断下颌升支的手术方法,操作较为方便,但可导致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破坏,遗留下唇麻木,虽有文献报道1年内神经可恢复50%,但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我们采用口外切口加下颌升支高位截断的方法(即下颌孔平面以上).手术野暴露较好,操作方便,且保存了下牙槽血管神经,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米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成人型胆总管囊肿23例诊治分析

    成人型胆管囊肿,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分型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我院自1993至2000年共收治23例,现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娄思源;章永恩;谢望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采用留置针头行外周动脉抽血,外周静脉输血,速度4-5ml/min,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培养等检查.结果总胆红索、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50.80%、50.52%(P<0.01),平均换血量150ml/kg,迅速改善了机体内环境.结论外周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经济,值得继续探讨.

    作者:王启新;何玲;江英;袁岑;辛萍;周根水;詹美玲;欧阳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