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东;舒发达
目的通过介绍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探讨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前景.方法在C臂机定位下,确认椎间盘突出间隙,于脊柱中线旁开1.5cm处取一1.6cm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及内窥镜,于椎板下缘咬除部分骨质及黄韧带,显露神经根、硬膜囊及突出的椎间盘,行髓核摘除或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切除增生小关节.结果 32例均随访6个月,按Nakai标准疗效评定,优27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 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将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内窥镜化、微创化.该项技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是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必然发展趋势.
作者:许永武;黄科第;邱晓洪;郑雪丽;李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气管、支气管结核(原称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不单发生在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尚可侵犯肌层甚至软骨.经内科治疗无效者,产生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阻塞、肺不张等严重合并症者则需外科手术治疗.将我科自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共行气管、支气管结核外科手术治疗1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7例,女9例,年龄16~54岁,平均28.5岁.临床症状:咳嗽16例,其中干咳(7/16)43.7%,发热(6/16)37.5%,痰血(6/16)37.5%,胸闷气促(3/16)18.7%,喘鸣1例.病变部位:左主支气管2例,左上叶支气管4例,左下叶支气管1例,右主支气管1例,右上叶支气管6例,右中间支气管1例,右下叶支气管1例.肉芽增殖型5例(31.25%),瘢痕狭窄型11例(68.75%).术前内科治疗时间6~12个月,平均7个月.痰菌阳性者2例.
作者:马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分型方面,有极外侧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1]),游离脱出型[2]等报告.我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属极外出型者21例,属游离突出型者29例.此两型统称为特殊类型腰椎间突出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中,大年龄者67岁,小者27岁;男30例,女20例,病程9个月~5a,39例有明确的腰外伤史.1.2 影像学检查:本组50例均作了CT扫描检查,6例作了MRI检查.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椎间盘突出18例;极外侧型21例(其中腰椎间孔内侧12例,腰椎间孔外侧9例);游离突出型29例(其中旁侧型23例,中央型6例).伴有椎管内病变者15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者其CT图像显示一侧椎间盘后缘异常突出,填充于侧隐窝,在椎间孔或孔外侧有条状或椭圆形的突出物,将神经根挤向内侧.游离突出型的CT图像显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突出物密度不均,呈不规则,有的呈锐角.
作者:廖忠林;黄朝辉;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脏起搏器治疗已挽救了成千上百万人的生命,并已成为临床熟练的治疗技术,但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现分析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机理、经验教训以及处理办法.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75年~2000年6月间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资料,共500例,男327例,女173例,年龄17~90岁.其中首次植入者472例(944%),更换28例(5.6%),病因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67例,二度AVB57例,三束支传导阻滞2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248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植入起搏器类型:VVI345例,AAI98例,AAIR2例,VDD7例,DDD42例,DDDR1例,双房起搏3例,三腔起搏2例.以1990年为界统计,前15a植入136例,后10a植入364例.
作者:吴清华;程晓曙;吴延庆;程应樟;程开诚;徐金汤;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诊断风心病左房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MTEE观察22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TTE及MTEE的血栓检出率分别为14%及55%(P<0.01),MTEE能检出左房自发性超声显影(SEC)现象,而TTE则无法显示.结论 MTEE对左房血栓检出率极高,其应用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预防栓塞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燕娜;李泉水;李沿江;蔡建华;吴清华;程晓曙;吴延庆;李菊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结果15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者,病变范围大者,其增高更为显著.结论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与ICAM-1增高有关,检测ICAM-1血清水平有助于尖锐湿疣预后的判断.
作者:潘凌云;许文斌;袁巧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业已成为成熟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我院于2000年6月至8月利用胃肠机透视条件初步应用RFCA治疗7例SVT患者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接受RFCA治疗SVT患者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4.9岁).SVT病史9~50a(平均23.5a).全部患者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未见异常.发作时心电图示:SVT,心率188~214次/min.临床诊断:SVT.1例伴有高血压病Ⅰ级.1.2 方法 1.2.1 设备与器材:500mA日本岛津胃肠X光机,北京杰日欧公司产GEP-16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及WSI-Ⅱ型500KHz射频消融治疗仪.心内膜标测电极导管及标测消融导管分别产自美国DIAG公司及CORDIS公司.此外尚须备好除颤仪等急救器材.
作者:徐江祥;李起栋;王健;曹原;周海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解抗癌药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于1999年6月至2000年7月,使用coulter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对87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CD3,CD4,CDs),自然杀伤细胞(NK,CD16/CD56)进行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恶性肿瘤组为在我院住院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8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18~69岁,中位年龄40岁.其中肺癌49例,胃肠癌11例,乳癌10例,恶性淋巴瘤18例.分别采用EP、CAP、ELF、FAM、CHOP等方案进行全身化疗.并于化疗前1~2d及化疗后2~3周采血检测,正常对照组选择我院健康职工共34例(男18,女16例),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37岁.
作者:熊建萍;万以叶;陈文俊;詹勤元;黄作美;周绪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搏循环骤停是心脏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决定患者的生命和预后.我们将15例心搏循环骤停的救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993年11月至2000年6月我院共施行各类心脏手术1200例,术后发生心搏循环骤停15例21人次(有2例各发生2次,另2例各发生3次),占1.25%.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1例为4岁小儿,其余均为18岁以上成人.手术类型:瓣膜替换术1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发生时间:术后48h以内14人次,48h以外7人次.诱因:1例小儿为静推头孢霉素过敏,1例机械瓣故障,2例缺氧,6例心律失常,5例诱因不详.
作者:汪朝阳;邵国丰;沈韦羽;张志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当其发生丢失或突变时可使细胞无限地生长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乳腺癌中的p53蛋白进行检测,来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60例乳腺癌组织为我院1995~1999年乳腺科手术切除标本.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9岁.上述材料均以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腊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作者:吴耀华;刘冬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血管细胞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其结构和功能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心血管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发现,心血管细胞凋亡是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细胞学基础.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失衡使血管失去正常的结构,引起血管重构,加重高血压的病理状态;内皮细胞凋亡增加血液的致凝性,启动或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心肌细胞的凋亡,可导致心室肌细胞数目减少,促进高血压心脏心衰的发生.因此,研究高血压时细胞的凋亡,对阐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心血管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赖珩莉;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由于Ⅱ期子宫内膜癌生存率明显低于Ⅰ期,对Ⅱ期癌手术均取广泛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1,2],手术分期法将Ⅱ期癌定义为Ⅱa、Ⅱb两亚期.本文通过回顾分析35例临床Ⅱ期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探讨宫颈间质浸润的不良预后,适当缩小Ⅱa期患者手术范围及术前提高子宫颈浸润诊断符合率的可能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大68岁,小38岁,平均53.71岁.病理类型分泌腺癌25例(其中1级4例,2级12例,3级9例)、透明细胞癌5例、粘液性腺癌1例、浆液乳头状腺癌1例、腺鳞混合型癌3例.术后颈管病理情况:颈管无癌浸7例,累及子宫颈管内膜腺体17例,浸及子宫颈管间质11例.
作者:郭华伦;李诚信;邓克华;罗兵;李汉萍;丘仑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左室不同构型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将91例高血压分成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检测各组脑血流动力学的参数.结果 (1)正常构型组脑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0.001);脉动指数(PI)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0.001),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2)向心性肥厚组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但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1).(3)离心性肥厚组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各参数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0.001),而PI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2~0.001).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不同构型的演变过程中,伴随有明显的脑血流速度变化.
作者:丁卫江;周玉珍;徐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下半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22例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岁.外伤性胸腰段脊椎骨折并截瘫17例(全瘫10例,不全瘫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2例.严重复合伤(多根肋骨骨折并血气胸,脾破裂,上下肢多处骨折)2例.产后大出血并DIC子宫切除加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后1例.褥疮面积大10cm×10cm,小5cm×4cm.褥疮发生时间3~20d,半均12d.1.2 臀大肌的应用解剖:臀大肌是臀部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臀大肌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臀上、下动脉.臀上、下动脉的分支均有相应的静脉伴行.臀下神经与臀下血管伴行,支配臀大肌运动.
作者:鄢秋元;涂建国;胡建平;熊志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5年4月以来,我们行改良Millard氏口轮匝肌重组法修复单侧Ⅲ0唇裂180例,一次性地使上唇、鼻孔、鼻翼、鼻尖等患侧畸形形态整复更接近于正常形态,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180例单侧Ⅲ0唇裂中,男105例,女75例.年龄5/12~44岁,其中12岁及其以上者37例.1.2 手术设计与操作1.2.1 定点与画线:在健侧唇峰定点1,人中切迹定点2,健侧裂隙唇红缘定点3,使1~2等2~3;患者患侧唇红缘增厚处定点4,使4到患侧口角的距离与1到健侧口角的距离相等.鼻小柱健侧基底部定点5(不超过健侧鼻小柱);鼻小柱患侧基底部定点6,使6~4距离等于健侧人中的长度.改患侧鼻翼外侧底部定点7.弧形沿皮肤连结3和5点,直线沿皮肤连接4与6点,沿患侧鼻翼底部和外侧弧形连接6与7点.(见图1)
作者:雷伟;邓小华;徐学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一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来源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属结外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包括低恶性B细胞淋巴瘤、伴或不伴低恶性成分的高恶性B细胞淋巴瘤[1].国内近年关于MALT的报告日益增多.我院自1992年以来经手术或内窥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证实MALT共7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吕农华;王崇文;曾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监测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量的变化,对制定治疗方案,预防大出血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8例肝硬化患者的门脉血流量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及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肝硬化患者28例,其中男25例,女3例,平均年龄44.3岁(25~68岁),经临床、生化及影像检查综合确诊,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分别为¨例和17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例,混合性肝硬化5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另检测健康对照组20例,这些对象不患任何肝脏疾病,其年龄、性别与肝硬化组患者具可比性.1.2 方法:使用美国ATL公司Ultramarker-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取样容积为2.5~3.5mm3.
作者:陈小珠;刘俊;黄群;吴斌;胡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少见.现将我院诊治并有随访资料的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69岁,绝经19a,反复阴道流血3个月,间断性呈暗红色,偶感下腹隐痛.1991年5月15日就诊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收住院.患者12岁初潮,27岁结婚,G4、P4均为足月顺产,既往月经规律.入院体检:T36.6℃,P72次/min,BP15/10kPa,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萎缩,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7×6×5cm,表面光滑活动,质中,双附件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子宫6.8×5.9×4.8cm,宫腔内可见2.9×2.7cm强回声光团.临床诊断:子宫肉瘤?于1991年5月22日行全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子宫7.5×6.2×5.4cm,宫腔前壁正中有一1.5×1.5×2.5cm淡红色鱼肉样组织.宫颈及双附件未发现异常.病理报告为子宫癌肉瘤,浸润浅肌层,肉瘤成份以圆形细胞为主,瘤灶较局限,宫颈和卵巢未见癌浸润.术后未补充其他治疗.随诊至1994年5月因本病肺转移死亡.
作者:杨新民;李诚信;钟传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放射治疗是脑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仅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且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1991年3月~1996年2月收治的接受放疗的肺癌脑转移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8岁.脑转移的诊断根据CT和/或MRI.有神经精神症状者72.0%(36/50),有头痛者68.0%(34/50).脑转移单发灶46.0%(23/50),多发灶54.0%(27/50).肺癌病理类型:鳞癌26.0%(13/50),腺癌26.0(13/50),小细胞癌8.0%(4/50),未分类40.0%(20/50).脑转移早于肺部原发灶诊断30.0%(15/50),后于诊断52.0%(26/50),后者相隔的中位时间为7.5个月(1~44个月).脑转移与肺原灶同时发现18.0%(9/50).
作者:万桂芬;徐建华;吴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兔烧伤休克延期复苏的时间界限及复苏补液和用药的较好方法.方法实验一:6组大白兔,每组6只,全麻后致伤40%Ⅲ度.分别以致伤后0.5h,1h,1.5h,2h,2.5h,3h开始复苏.实验二:4组大白兔,每组7只.均以致伤后2.5h开始输液.液体性质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B组:生理盐水+全血;C组:生理盐水+山莨菪碱;D组:生理盐水+全血+山莨菪碱.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测定毛细血管口径(CVD)、血流速度(BFV)及血流量(BFR).结果 (1)前三组动物之间各项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后三组之间各项观测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二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A组各项指标同实验一;C组MAP、HR值同A组比差别无显著性.B、D二组在补液后5h已同正常值无差别(P>0.05).BFV、BFR指标中,C组有一过性短暂上升,B、D组二组于6h后上升致与A、C二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兔烧伤休克大致2h为延期复苏.在抗休克治疗中,胶体的补充是必须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此效果不明显.
作者:范锟铻;李国辉;杨鸿明;郭光华;李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