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才;闻金生
自CT和MRI应用以来,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由尸检的病理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溶栓和抗凝治疗的评价与争论,更引起了人们对HI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HI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晶状体脱位能导致严重的视功能障碍并可引起多种眼内并发症.临床治疗无一定模式,需根据临床状况和实际医疗水平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为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我院1991年1月至2001年3月晶状体脱位病人44例50眼的诊断和治疗继过,报告如下.
作者:涂雪华;邓军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催眠及镇静作用迅速、平稳、苏醒快而完全、毒性小、体内无积蓄、且不同剂量有不同程度的镇吐作用,但镇痛作用较弱,剂量偏大或注药速度过快易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1].很小剂量的氯胺酮即有较强的镇痛及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而咪唑安定亦有明显的抗焦虑、催眠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和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合用于小儿麻醉临床效果.
作者:吴取;余树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我省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方法通过我院25年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子宫颈癌从95.47%下降到79.90%,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癌从3.18%上升至15.8%,呈逐年上升趋势;子宫肉瘤无明显变化.子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有向老龄扩展趋势;子宫内膜癌的好发年龄为50~60岁,且有向年轻化扩展趋势.结论我省子宫颈癌仍占子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子宫内膜癌近年来逐年增多,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强子宫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方面的研究.
作者:傅荣;万建萍;黄学明;李诚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运用普遍,但操作主要凭医师的经验,穿刺不慎时,可引起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作者对硬膜外穿刺误伤神经根的2例患者,早期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患者恢复较快且未留神经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海虎;曾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皮康外洗液是由黄柏、金银花、连翘、黄芩、苦参、赤小豆、地肤子、芒硝、当归、蒲公英、紫花地丁、生地等12种药材经水煎煮、抽滤、浓缩而制成的外洗液,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其中,小檗碱、绿原酸是皮康外洗液中抗菌消炎的主要有效成份.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必须对皮康外洗液中的小檗碱、绿原酸进行化学定性和薄层定性鉴定.
作者:卢庆红;田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糖类分子以聚糖及糖蛋白等形式在细胞表面构成一层与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糖衣.其中糖胺聚糖(glycominoglycan),既往又被称为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是构成细胞表面糖衣的主要成分.已糖、胺和己糖醛酸或非含氮单以糖苷键相连构成双糖基本单位,而酸性糖胺聚糖即由许多重复的双糖基本单位组成.该重复双糖的基本结构是GlcUA-β1,3-GlcNAc1,4,即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酸葡萄糖胺以β13键连接而成.根据这种重复双糖结合骨架结构构成的不同,可将糖胺聚糖分为4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硫酸乙酰肝素及肝素.其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由25,000个重复双糖组成,是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的一类糖胺聚糖,但其分子量亦达1,000万[1].
作者:李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结核性膀胱挛缩手术治疗方法常采用肠管膀胱扩大成形术,包括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成形术等.近年来我们利用回肠袋膀胱扩大成形术,对8例结核性挛缩膀胱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正跃;吴勇;葛根;孙锡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血透中心2001年5月对1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OHSS)应用一般方法效果不佳的重度腹水、全身重度水肿、少尿、低蛋白血症利用血液透析装置,采用腹环注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萍;谢淑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纸夹板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纸夹板固定,并将患侧大腿固定在躯干上.结果经过3~13a的随访检查,患儿步态正常,X线片上看不到骨折痕迹,无下肢不等长和再骨折现象.结论纸夹板固定是新生儿股骨骨折有效,简捷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保利;邹勇;任德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壁性造釉细胞瘤是指有时在牙源性囊肿基础上出现的造釉细胞瘤,即在囊壁上出现实质性的肿瘤突起.牙源性囊肿除根端囊肿均可能变为或同时伴有造釉细胞瘤存在,由于壁性造釉细胞瘤临床表现与颌骨囊肿相同,故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及术后复发.1990~1997年我院曾收治7例壁性造釉细胞瘤病人,现报告和讨论如下.
作者:陆国平;唐维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临床常用于术后镇痛.本文通过与布比卡因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雅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上一般是指伤后持续昏迷6h以上,GCS评分3~8分,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及阳性体征者[1].这类患者伤势重、变化快,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现就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的几种并发症谈谈如何防治.
作者:殷春发;周仲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狂犬死亡病例,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江西省赣州市3县2000年40例狂犬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发病男高于女,9岁内年龄组发病高;(2)狂犬咬伤致死以6~9月份多;(3)被带毒犬咬伤占绝对伤占绝对优势(92.5%),其次为带毒猫咬伤(7.5%).(4)病例潜伏期短25d,长23a,6个月内发病高(92.5%).咬伤头面部病均在咬伤后2个月内死亡.(5)死亡病例绝大部分(90%)未注射狂犬疫苗,也未对伤口进行处理.结论被狂犬咬伤未注射疫苗、抗毒素血清,也未进行伤口处理,无论是咬伤上、下肢还是头面部,均可发病致死,但咬伤头面部发病的潜伏期较咬伤其它部位短(2月内死亡).防制措施:(1)政府组织公安、工商、畜牧农业,卫生等部门综合治理,分工合作,齐抓共管.(2)采取措施,确保咬伤者的伤口处理、狂犬疫苗及抗毒素血清的及时注射.(3)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李秋娟;李育强;高平;袁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联合用药化疗中,氟尿嘧啶的药代动力学,并与全身静脉化疗结果相比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应用3P97软件处理数据,分别计算插管化疗与静脉化疗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联合用药组与静脉化疗组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尿嘧啶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室开放模型,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优于全身静脉化疗.
作者:蔡丽萍;邬素芳;夏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胃镜检查护理已开展20余年,但病人的准备、物品的准备、环境的准备及术中的进展和预后使用处理及镜子的保养未有统一规程,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诊断和康复,为了提高胃镜检查的护理质量,作者通过对200例胃镜检查护理的研究,总结了一套较成功的护理经验,交流如下:
作者:周金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降压药疗效,具有客观、全面、动态的优点,尤其是对血压的波动、降压药物的谷峰比均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来,而且无需设立安慰剂对照组.卡维地洛兼有α1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降压迅速有效.我们应用ABPM观察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求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自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 tomy,LC)以来,选择病例在LC前或LC后联合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5例.EST取石不用麻醉,无需剖腹,创伤轻,出血少,取石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江水;牛亚明;张将;袁霞;何平;周毅;陈素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骨科常因治疗需要或疾病将病人限制于床上,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尤其是女性病人,整天被排尿困难所困扰,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取材便利,经济实惠、使用方便的女性卧床病人接尿器(简称接尿器).
作者:欧阳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膀胱因病变需手术全切或不能用作贮尿器时,常需作尿流改道.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多采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我院自1997年至2000年共收治膀胱癌患者3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钟少云;欧阳唐峰;何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