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为调整、推进社区老年医疗服务和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4-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EpiData3.1软件创建数据库.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和趋势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 428名体检者中,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高血压(53.7%)、超重或肥胖(51.8%)、高尿酸血症(23.2%);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均P<0.05);而低HDL-C血症、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均P<0.05).趋势卡方分析,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肌酐升高及血尿素氮升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均P<0.05);而超重或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均P<0.05).结论 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异常患病率较高;社区慢性病防控应注重控制率和管理效果的提升,实现干预人群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者:刘胜峰;潘效营;赖华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考察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1 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化痰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连续治疗2个月,在治疗结束后进行4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平均病程及复发次数,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8.18%)(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平均病程短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病程,减少复发次数,提升患儿免疫功能.
作者:宋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13.02±1.10)、(15.32±0.79)]低于对照组[(18.53±1.11)、(20.59±0.97)](均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邢志娟;张子云;徐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胸部小切口病灶清除术与传统手术在外穿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进行治疗的外穿性脓胸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传统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加外穿病灶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胸部小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数字分级法(NPS)评分、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d、2d、3 d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比较,胸部小切口病灶清除术可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朱元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液基细胞学与细胞块免疫组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接收的疑似肺癌患者72例,使用支气管插管针吸活检技术进行检测标本的采集,分别采用病理组织学、液基细胞学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液基细胞学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法的检测结果、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72例疑似肺癌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共检出阳性患者68例,其中鳞癌35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6例,其他4例;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均比液基细胞学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胞块免疫组化相比液基细胞学诊断肺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可提高临床肺癌诊断率,为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与氨溴索联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期炎症因子的影响,了解两药联用对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7d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痰液及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单用莫西沙星显著,患者治疗后痰液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炎症反应显著减轻.
作者:程旺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脑转移性癌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转移性癌患者共20例(其中10例单发,10例多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IMRT计划.分析两组分别运用两种放疗方法的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单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适形度,但均匀度无明显优势.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均P<0.05);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小受照射剂量和平均受照剂量、左右视神经的平均剂量与3D-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与3D-CRT相比较,靶区适行度及均匀度均在可接受范围.IMRT计划中左右晶体的受照剂量显著增大(均P<0.05),其他危及器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放疗计划均能达到满意的靶区覆盖率.IMRT与3D-CRT都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但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靶区异质性.多发脑转移病灶组中IMRT放疗方式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没有表现出优势.
作者:王树超;田楠楠;李宏;李琨;李爱菊;刘文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希望水平及心率、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44例为常规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44例为优质护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家属希望水平及心率、血压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优质护理组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坚持服药依从率(97.73%、93.18%、95.45%)均高于常规组(84.09%、77.27%、79.55%)(均P<0.05);优质护理组家属希望水平总分、舒张压、收缩压[(40.28±4.27)分、(75.68±12.76)mm Hg、(124.81±15.84)mm Hg]高于常规组[(36.81±5.48)分、(68.94±11.25)mm Hg、(113.48±16.37)mm Hg](均P<0.05),心率[(83.58±18.89)次/min]低于常规组[(147.81±19.57)次/min](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希望水平,改善患儿心率及血压水平.
作者:张俊苹;王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比较两组肠胃激素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两组AMY、GAS、IL-6、TNF-α、CR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CK、MTL、CD3+、CD4+、CD8+、CD4+/CD8+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患者肠胃刺激并降低血清中的淀粉酶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王韶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脑心通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NO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均高于对照组,ET-1、hs-CRP、IL-8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表评分(NIH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能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佟攀峰;李庆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手术对脑出血患者应激状态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给予试验组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激状态、炎症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E、Cor、ALD、5-H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TNF-α、PCT、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脑脊液漏、再发出血、颅内感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1.86%)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硬通道微创手术相比,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应激状态,控制各项炎性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4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罗库溴铵、咪唑安定联合异氟醚进行麻醉,研究组予以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前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接受麻醉后各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h和术后12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芬太尼、咪唑安定联合异氟醚相比,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配伍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彭辉;赵勇辉;张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以儿童中医健康管理为抓手,探索在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模式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以0~36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为重点推行项目,形成“中心-公共卫生科-全科团队”的中医预防保健组织网络,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与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融合后,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的服务内涵,满足了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适合社区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
作者:薛展英;潘雪君;蔡利强;董丹;侯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空心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克氏针内固定配合术后石膏托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侧腕关节的屈伸、背伸、主动活动、尺偏、桡偏度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腕关节的恢复优良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能够有效促进韧带早期修复,加快腕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董丰乐;冯卫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采用加强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手术的患者79例,作为一般组,给予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手术的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强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一般组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12.66%)高于观察组(3.80%)(P<0.05).一般组术前评估、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措施评分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在手术室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卫小娜;张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路径化护理措施对围术期混合痔患者的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化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达98.1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以及肛门坠胀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混合痔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周丽娟;程亚丽;佘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1%)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IL-6、IL-8、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提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况,安全性高.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分次根充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周期、治疗费用及治疗满意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分次根充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周期更短、费用更为低廉,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孙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在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非营养性吮吸治疗,观察组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喂养效果、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均P<0.05)、白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联合治疗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可有效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水平,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性高.
作者:肖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浆1,3-3-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300例,其中200例为深部真菌感染者,100例属于细菌感染者,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观察深部真菌感染者真菌培养情况及阳性检出率及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价值.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非真菌感染组及对照组,非真菌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真菌培养为金标准,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疾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4.78%、72.03%、81.5%.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具有理想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疾病检出率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