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径化护理对围术期混合痔患者的影响

周丽娟;程亚丽;佘军

关键词:路径化护理, 混合痔, 术后恢复,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路径化护理措施对围术期混合痔患者的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化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达98.1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以及肛门坠胀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混合痔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球蛋白与血清炎症因子动态监测应用于小儿肺部反复感染的价值

    目的 观察动态监测免疫球蛋白与血清炎症因子用于小儿肺部反复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部反复感染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并不监测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动态监测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疗效及停药后6个月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停药后6个月感染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监测肺部反复感染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利于临床医师根据检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有力确保患儿免疫力加强,炎症反应得到更好控制,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作者:张书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腹部X线和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腹部X线和CT扫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效果及影像学特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x线急性肠梗阻类型、病因诊断准确率(98%、96%)均高于CT(86%、88%)(均P<0.05),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腹部CT扫描诊断正确率更高.

    作者:陈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1%)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IL-6、IL-8、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提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况,安全性高.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上海市某远郊社区6428名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为调整、推进社区老年医疗服务和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4-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EpiData3.1软件创建数据库.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和趋势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 428名体检者中,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高血压(53.7%)、超重或肥胖(51.8%)、高尿酸血症(23.2%);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均P<0.05);而低HDL-C血症、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均P<0.05).趋势卡方分析,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肌酐升高及血尿素氮升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均P<0.05);而超重或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均P<0.05).结论 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异常患病率较高;社区慢性病防控应注重控制率和管理效果的提升,实现干预人群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者:刘胜峰;潘效营;赖华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液基细胞学与细胞块免疫组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液基细胞学与细胞块免疫组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接收的疑似肺癌患者72例,使用支气管插管针吸活检技术进行检测标本的采集,分别采用病理组织学、液基细胞学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液基细胞学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法的检测结果、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72例疑似肺癌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共检出阳性患者68例,其中鳞癌35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6例,其他4例;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均比液基细胞学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胞块免疫组化相比液基细胞学诊断肺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可提高临床肺癌诊断率,为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考察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1 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化痰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连续治疗2个月,在治疗结束后进行4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平均病程及复发次数,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8.18%)(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平均病程短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病程,减少复发次数,提升患儿免疫功能.

    作者:宋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利奈唑胺联合痰热清治疗老年肺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联合痰热清用于老年肺炎病人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奈唑胺联合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痰热清用于老年肺炎患者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孙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路径化护理对围术期混合痔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路径化护理措施对围术期混合痔患者的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化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达98.1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以及肛门坠胀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混合痔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周丽娟;程亚丽;佘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出院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对比两组遵医行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遵医嘱服药、低盐饮食、自测血压、心率、规律运动、定期复诊五个方面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老年CHF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有利于提升其遵医行为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作者:李英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吮吸治疗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在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非营养性吮吸治疗,观察组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喂养效果、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均P<0.05)、白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吮吸联合治疗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可有效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水平,加快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且安全性高.

    作者:肖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比较两组肠胃激素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两组AMY、GAS、IL-6、TNF-α、CR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CK、MTL、CD3+、CD4+、CD8+、CD4+/CD8+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患者肠胃刺激并降低血清中的淀粉酶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王韶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并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分次根充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周期、治疗费用及治疗满意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分次根充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周期更短、费用更为低廉,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孙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4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罗库溴铵、咪唑安定联合异氟醚进行麻醉,研究组予以瑞芬太尼、罗库溴铵、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前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接受麻醉后各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h和术后12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芬太尼、咪唑安定联合异氟醚相比,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配伍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彭辉;赵勇辉;张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科团队提供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以儿童中医健康管理为抓手,探索在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模式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以0~36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为重点推行项目,形成“中心-公共卫生科-全科团队”的中医预防保健组织网络,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与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融合后,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的服务内涵,满足了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适合社区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

    作者:薛展英;潘雪君;蔡利强;董丹;侯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疹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疹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湿热型湿疹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加用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热型湿疹,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银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联合氨溴索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与氨溴索联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期炎症因子的影响,了解两药联用对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7d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痰液及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莫西沙星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单用莫西沙星显著,患者治疗后痰液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炎症反应显著减轻.

    作者:程旺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转移性癌IMRT与3D-CRT剂量学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 比较脑转移性癌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转移性癌患者共20例(其中10例单发,10例多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IMRT计划.分析两组分别运用两种放疗方法的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单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适形度,但均匀度无明显优势.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大受照射剂量(均P<0.05);视交叉和脑垂体的小受照射剂量和平均受照剂量、左右视神经的平均剂量与3D-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与3D-CRT相比较,靶区适行度及均匀度均在可接受范围.IMRT计划中左右晶体的受照剂量显著增大(均P<0.05),其他危及器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放疗计划均能达到满意的靶区覆盖率.IMRT与3D-CRT都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但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靶区异质性.多发脑转移病灶组中IMRT放疗方式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没有表现出优势.

    作者:王树超;田楠楠;李宏;李琨;李爱菊;刘文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医闹”入刑后医院应急管理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闹”现状和《刑法》中“医闹”的新规制,对医闹入刑后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医闹”入刑后医患矛盾的解决办法.

    作者:刘正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强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采用加强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手术的患者79例,作为一般组,给予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手术的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强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一般组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12.66%)高于观察组(3.80%)(P<0.05).一般组术前评估、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措施评分低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在手术室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卫小娜;张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及TNF-α、hs-CRP、IL-6、IL-8的影响,探讨该方法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平喘、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祛痰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氧驱雾化治疗.比较两组TNF-a、hs-CRP、IL-6、IL-8、FEV1、FVC、PEF等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IL-8等炎症因子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可能与普米克令舒恢复气道纤毛摆动、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体内TNF-α、hs-CRP、IL-6、IL-8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气道高反应有关.

    作者:李小卉;陈俊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