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明
目的 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PVP治疗OVCF的327例(462个椎体)患者,对其中再次入院31例患者的病因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相应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再次入院,其中女27例,男4例,年龄61 ~87岁,平均(73.4±8.7)岁.伤椎填充不佳4例,再发骨折18例,伤椎充填不佳合并临近椎体再骨折1例,转移性肿瘤5例,脊柱结核2例,原因不明1例,随访1~5年,平均(2.1±0.7)年,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3例,轻微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后再发疼痛患者以再发骨折为常见病因,部分患者需要同轴活检术才能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效果满意.
作者:唐振华;桂红利;伍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不同折返类型的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浙医二院心内科收治的204侧折返机制引发的PSV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PSVT不同折返类型与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并对各型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AVNRT和AVRT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占66例和91例,P>0.05),IART和SNRT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多见(各7例,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性别差异上,AVNRT多见于非老年女性(占65.8%),AVRT多见于非老年男性(占46.4%),IART和SNRT以老年男性居多(占40.0%和44.4%).结论 PSVT因折返机制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折返类型,各型在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作者:张良根;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其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18例,统计患者的卧床时间、采血检验次数、基础病情、机械通气时间、年龄、药物的使用等参数情况,探讨其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应关系.结果 在218例ICU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49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卧床时间、采血次数、脑卒中、手术史等情况为ICU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较多,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减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华玉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3年信阳市浉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人群特征及检测情况.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求询者的数据,采用Excel整理数据,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882例求询者接受了VCT服务,男性占70.75%,女性占29.25%;年龄集中于20(39岁.65.19%的求询者类型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882例求询者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检出率为2.49%;男男性行为史人群HIV阳性率高,阳性率为6.99%.结论 浉河区VCT求询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求询原因大多为非婚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史人群HIV阳性率较高,今后艾滋病防治要重视婚外性传播人群(暗娼和嫖客)和MSM人群的干预,预防HIV经性传播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作者:林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护士颈椎亚健康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3月-2012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选择南阳市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从中随机抽取46个病区,共511名护士,填写自制颈椎亚健康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后分析使用频率表描述颈椎亚健康患者症状分布特征及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颈椎亚健康患病率为46.61%,咽喉炎、长期超负荷工作、夜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及工作时低头姿势较多为颈椎亚健康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47、3.265、1.528、1.591、1.293,CI值分别是2.006 ~5.320、1.035~4.879、1.021 ~2.287、1.044 ~2.424、0.788 ~2.121,P值均<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不良姿势等易导致护士颈椎亚健康状态,应积极自我调节、增加锻炼加以改善.
作者:吴俊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肝功能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共823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身高、体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值,计算体质指数(BMI)并进行体重分组,对各组肝功能、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不同体重组TC均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177,P=0.910),TG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0,P=0.000),不同体重组AL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792,P=0.000);Pearson相关分析50岁以上中老人ALT值分别与BMI和TG之间皆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7,0.158,P值分别为0.008,0.000),并且不认为ALT与TC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控制体重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高甘油三酯型高脂血症,对保护肝功能亦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卡;赖秀华;李天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车祸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车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用更具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睡眠质量量表,得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车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车祸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都存在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低下的问题,临床开展更具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临床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症分为支气管炎组和肺炎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CT和CRP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其CRP和P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治疗后也均有所降低;②肺炎组患者其治疗前后CRP和PCT水平的变化均高于支气管炎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支气管炎组患者治疗前PCT水平变化较CRP水平变化更具有特异性.结论 CRP和PCT在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前呈现升高,而治疗后下降的特征,其中肺炎患者变化更加显著,而PCT水平在支气管炎组中表现突出,可作为支气管炎发作的特异性指标检测.
作者:欧阳立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从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首先按照年龄大小分为A组(1个月至1岁)140例,B组(>1~3岁)160例,AB两组内再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与对照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片,出现腹泻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该药物.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率、腹泻持续时间3项.结果 观察 组腹泻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腹泻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中的观察组(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1~3岁年龄的小儿AA)预防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雯;幸黔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介绍北京羊坊店社区卫生中心建立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模式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流程,并探讨该服务模式对社区康复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康复学会、三级医院康复专家为指导,社区卫生康复中心为重点,中心下属社区站为依托的三级社区康复网络服务.并制定了社区康复网络服务工作流程,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对该服务网络运行6个月前后社区康复患者接受康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 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模式运行6个月后接受社区各种康复服务的患者月均人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接受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北京羊坊店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模式对社区康复患者有良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金秀慧;朱学庆;姜英;李秋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以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本文对2005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建立的5支全科服务团队开展社区家庭责任制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作者:宋徽江;庄康路;张文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使用吸痰器对病房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病房空气质量的措施.方法 根据病房有无使用吸痰器的患者对病房进行分组,A组为有使用吸痰器患者病房组,B组为无使用吸痰器患者病房组.在进行干预之前,对病房空气进行细菌含量的基线调查,基线调查完成后对病房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3天后再次检测空气中细菌含量,以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 干预前,A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427.5±6.77cfu/m3,B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257.7±1.70cfu/m3.采取干预措施后,两组病房空气细菌含量均明显下降,A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298.0±8.03cfu/m3,B组病房平均每日菌落数为239.9±1.52cfu/m3,A组病房细菌含量下降更为明显,且细菌含量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吸痰器排出气体对病房空气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病房空气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勤富;邵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服务团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后及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门诊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给予健康教育、营养治疗、体育锻炼、电子档案,每人每年不少于4次或以上的空腹血糖检测和随访,并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9.1±1.8)(10.4±2.5)mmol/l]与干预组[(6.2±1.2)(8.1±1.8)mmol/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占41.43%,死亡2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占22.14%,无死亡病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对2型糖尿病的二、三级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丁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确定长沙地区引起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的类型.方法 从12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提取RNA.将RNA进行逆转录、扩增、测序,并通过构建基因进化树进行分析导致长沙地区患者感染的诺如病毒的主要种类.结果 63个样品中含有诺如病毒,分别为GⅡ-3、GⅡ-4、GⅡ-12三种类型,其中GⅡ-4为主要病原体.结论 在长沙地区,诺如病毒GⅡ-4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的主要致病株.GⅡ-4基因进化快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毒株.
作者:漆辉洲;钟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干预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管理.干预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管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降糖效果、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别.治疗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比较,餐后2h血糖水平(6.3±1.5)比(7.4±1.6)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5.6±0.3)比(6.3±0.4)%,t =2.159,P=0.003]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D评分(23.73±3.74比27.43±4.82,P<0.05),抑郁情绪明显缓解.GQOLI-74评分(73.51±7.52比67.44±7.56,P<0.05),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结论 心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伴抑郁情绪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谷丰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术后一般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改良小切口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玮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利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第二组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第三组采用一次性带针胸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疗效比较方面,第一组与第三组总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第二组的总有效率,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方面,堵管率比 较,第一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第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感染率、皮下气肿率比较,第二组与第三组两组相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第一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性带针胸管引流术的效果较为满意,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凯文;张深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乌司他丁40万U溶于3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2次/d;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显72.73%,观察组9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703.7±62.2)、(670.0±61.1) ng/ml]与实验组[(432.3±63.6)、(488.7±55.8)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肖安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促进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72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给与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组7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促进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24周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 入组时两组间SDSS MRSS 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周时SDSS MRSS 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理健康促进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孟艳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收集、整理患者各项检查诊断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226例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间差异不明显(x2=1.547,P =0.081);动态心电图对室早单发,室速,房早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窦性停博,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无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较常规心电图更有效、更灵敏,对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蒋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