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孙正霞

关键词:急腹症,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7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7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异位妊娠17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3例,过期流产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盆腔炎性包块4例,先兆流产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葡萄胎2例,诊断总符合率91.2%.结论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妇产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菏泽市牡丹区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对菏泽市牡丹区2010年麻疹疫情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牡丹区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6例,年发病率为5.42/10万.3-8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峰,以<1岁和>15岁的人群发病率较高,分别占21.21%和25.76%.结论 含麻疹成分的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是小年龄组发病的主要原因.15岁以上人群免疫水平较低,应通过实施成人麻疹疫苗免疫策略来降低发病率.

    作者:仇翠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影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因素分析

    药品是人类治疗、诊断、预防疾病的重要物质.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比较严格,检验周期长,就容易造成误差.笔者综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现就容易引起检验误差的因素做一分析.1 检验环境的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单独的洁净实验室内进行,每个洁净实验室还应装备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洁净实验室内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 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作者:刘广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体会

    基层医院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彻底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尽早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早期、足量、尽快、反复应用阿托品,尽早达到阿托品化,同时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永青;孙承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多发性硬化12例误诊分析

    目的 通过12例多发硬化误诊的病例资料分析探讨造成多发性硬化误诊的因素.方法 对12例多发性硬化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诱导电位检查、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及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结果 12例误诊病例中有5例误诊为脑梗死,3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误诊为脑血管缺血和重症肌无力各1例.结论 多发性硬化需要采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确诊以降低临床的误诊率.

    作者:牛亚飞;赵广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胸腺肽α-1治疗肝炎肝硬化前后细胞 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胸腺肽α-1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8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及胸腺肽治疗组各43例,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并与同期健康查体者3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轻度升高,CD8轻度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一般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能显著提高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孙海涛;李来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退变与磁共振成像局限性高信号的相关研究进展

    随着人体脊柱长期的负荷作用和年龄的不断增长,腰椎间盘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诊断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MRI在诊断椎间盘退变中能反映组织的多个参数,清晰辨别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等结构,可获得比X线、CT更多的成像信息,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MRI可直接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多个平面重建成像,无创伤,无辐射损伤,对病理变化及对软组织解剖提供了精确的分辨率,便于人群普查、临床随访及实验研究.

    作者:孙芬;孔庆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钩活术针刺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体会

    遵循钩活术创始人魏玉锁老师在学习班讲述的使用要点,自2004年11月至2011年5月利用微类内板1.2型钩鍉针治疗颈性眩晕312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如下:1选穴位要准风池穴、风府穴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因为后枕部的腧穴,相邻于延髓、小脑、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如果定位不准,不但影响疗效,更重要的是造成误伤.根据针灸学[1]风府定位:俯卧或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局部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腱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的分支及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的分支.操作: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人枕骨大孔,误伤延髓,不可灸.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失音,中风,癫狂.

    作者:肖艳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不同麻醉方式手术室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为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探讨麻醉方式对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1654例患者,对照分析全麻患者与其他麻醉方式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结果 全麻组患者感染率为3.8%,其他麻醉患者的感染率为0.3%.结论 全麻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增加麻醉设备的消毒频率,使用一次性过滤器、面罩及喉镜安全套,以降低麻醉引起的手术室感染率.

    作者:涂其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5-2010年甘肃省漳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漳县实行网络直报以来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5 049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432.40/10万,年均死亡率3.68/10万,病死率0.16%.2005-2010年(除2009年上升外)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各类传染病构成: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62.94%,呼吸道传染病占25.37%,肠道传染病占10.00%,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12%,其他类传染病占1.66%.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结论 漳县传染病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重点防治是血源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作者:马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小儿急性胰腺炎26例诊治体会

    与成年人相比,小儿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较低[1],但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儿童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与成年人不尽相同,而且变化较多.2004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6例患儿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14岁.21例患儿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为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1例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胆道蛔虫卵阻塞胆总管末端所致;3例为胰腺外伤后胰腺炎;1例患儿保守治疗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

    作者:孙勇;杜书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OPCABG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33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2例发生室颤,经改体外循环下手术成功.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7例、肺部感染5例、低氧血症12例、再次插管2例、谵妄3例.除死亡2例外均痊愈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风险高,维护相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加强隐性低心排综合征的处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邓劲松;韦华;张日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组织多普勒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早期改变的价值.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和75例正常对照者为对照组,均行常规超声及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并计算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二尖瓣环处心内膜面收缩峰值速度(Vs)、舒张期E峰速度(Ve)和A峰速度(Va)、Ve/Va比值.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E/A、Ve/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Va检出率高于E/A;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EF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V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敏感性较高,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

    作者:李兆芳;王军;张一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择期剖宫产术388例原因调查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原因,控制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方法 在产妇出院时采取问卷或提问的形式,答出拒绝试产及选择手术的原因.结果 选择手术的主要原因,有担心分娩疼痛,产生恐惧感占63.66%;担心产后身体的恢复占54.38%.其次胎儿因素占43.30%,医院因素占44.85%,社会人为因素占22.16%的原因.结论 降低择期剖宫产率,一是要加强宣教工作,二是要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罗灿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本社区健康体检资料统计与分析,发现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情况.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等已成为本社区老年人群的主要慢性疾病,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义标;胡燕华;林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的护理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放疗前的诱导化疗,在诱导化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粘膜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合理的个性化的护理能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诱导化疗.

    作者:陈简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通过静脉麻醉使孕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人工流产的一种术式.是一种对意外怀孕或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一般在怀孕12周内可以进行人工流产,但佳时间在孕8周左右[1].现将笔者在无痛人工流产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6月,来自我院门诊的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孕妇540例,年龄16~45岁,平均30.5岁.停经42~70 d,尿妊娠试验阳性,产科彩超提示宫内妊娠,心电图结果正常,孕妇无心、肝、脑、肺、肾等器质性疾病.

    作者:李海灵;王敏;张宇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银川市三所医院自2010年3月-2010年5月入院分娩的95例初产妇,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5例初产妇PPD 29例,发病率为30.5%.调查显示初产妇的文化程度、产后健康状况及新生儿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与PP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了解PPD的相关影响因素,对降低PPD的发病率、提高母婴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朴海善;顾晓筱;罗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7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7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异位妊娠17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3例,过期流产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盆腔炎性包块4例,先兆流产7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葡萄胎2例,诊断总符合率91.2%.结论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妇产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正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芒市地区德昂族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芒市地区德昂族地中海贫血病,了解其基因缺失突变类型及阳性率.方法 先以红细胞指数、微量血红蛋白电泳、HbA2定量等进行初筛,然后以PCR和反向点杂交技术鉴定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以跨跃断裂位点PCR(GAP-PCR)技术和凝胶电泳鉴定α-地中海贫血基因缺失类型,后再对所有地中海贫血阳性样本进行α-贫基因检测.结果 364例受检者中检出α、β-地中海贫血阳性共174例,占47.80%.其中α-地中海贫血占31.87%,β-地中海贫血占15.93%.结论 德昂族是芒市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地中海贫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会宣教、人群调查和重点筛查、遗传咨询、产前基因诊断等控制措施,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葛世军;禹崇飞;禹祖祥;陈祖聪;尹兆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双叶小产钳在剖宫产取头困难助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运用双叶小产钳在解决单胎头位剖宫产水中出头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单胎头位剖宫产术出头困难者术中应用双叶小产钳助产,评价胎头钳夹成功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90.6%胎儿一次性钳夹成功,Apgar评分7分以下者5例,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 剖宫产术中遇出头困难时合理使用小产钳能事半功倍,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作者:邹纬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