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琴
目的 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中药活性组分左旋紫草素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 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左旋紫草素与胰蛋白酶猝灭机制;根据Stem-Volnler和Scathard方程求得不同温度下左旋紫草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并且利用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两者间的键合距离.结果 在温度为303、310、318 K时,测得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84502×105、1.28896×105、0.74927×105/M及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6106、1.12327、1.11062;同步荧光研究表明左旋紫草素与胰蛋白酶有着较强的结合,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闻的距离r为3.36nm.结论 左旋紫草素与胰蛋白酶有强的结合,左旋紫草素对胰蛋白酶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综合实验得到的结果,确定了二者间的作用力,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r都小于7nm(为3.36 nm).
作者:陈莹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不合理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科为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了乙状结肠肛门拖出式保肛根治术,均获得了成功.
作者:赵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是小儿往往因血管充盈度差、暴露不清晰、患儿不合作、固定不好、护士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家长期望值高等诸多因素,使静脉穿刺不能顺利进行,以至于延长患儿的治愈和康复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作者:黄春辉;黄丽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为了顺应围生医学的发展,提高产科工作质量,笔者所在科室自2001年以来逐渐开展导乐分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又将腰硬联合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于导乐分娩中[1],大程度的缓解了宫缩阵痛,加快产程进展,提高顺产率,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苏琴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53岁,电焊作业18年.1999年诊断为慢性重度锰中毒;曾3次进我院治疗,前2次病情稳定无精神症状,第3次进院后发现精神紧张、多汗、烦躁易怒,表情淡漠、情绪改变,幻想、幻听、自言自语,自己的意念不受支配,总觉得脑子里有人对他下达指令,7个昼夜不能入眠,喜独处不与外界交往,多疑,社会兴趣缺乏,缺乏主述能力,请精神病医院会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作者:于江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民的健康问题影响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中国农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纵观建国以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这项制度的推行可谓一波三折.
作者:武亚男;姚兆余;郭文芹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As发生的早期单核细胞被内皮细胞征募,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巨噬细胞表达清道夫受体(SR),从而介导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摄取,导致脂质积聚形成泡沫细胞,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事件.
作者:唐娟;文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1],常因手术后皮瓣坏死、积液而影响术后及时化疗.
作者:金永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一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在各类手术中,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及时准确发现深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及阻塞程度.
作者:南淑伟;张理玲;孙琦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近年来,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急重症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而且在临床输液治疗中也在不断推广应用,主要用于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通路.现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又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一侧,也可发为双侧,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弹响、疼痛和张口受限,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笔者2003~2009年运用电针配合TDP照射治疗此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磊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和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使用硝酸酯类扩充冠状动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及控制血压、血糖;治疗组增加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胸痛、心悸、胸闷发作减少次数以及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结果 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有效率73.3%;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痛患者合用通心络胶囊和硝酸酯类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症状消除较快,在社区医院中值得推广.
作者:王文真;罗艳春;方立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淡水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一般多采用抗菌药物防治此类疾病[1].养殖业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使得许多软体动物来源的致病嗜水气单胞菌产生了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同一种属乃至不同种属细菌之间转移扩散,造成耐药菌株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用药安全[2].
作者:朱建萍;叶展翔;朱烨;赵燕艳;岑敏敏;邱婷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老年人口多,发展快的国家.2006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
作者:祁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临床上以单侧疝为主,但合并对侧隐匿性斜疝者诊断困难易造成漏诊,笔者自2000年应用彩超诊断隐匿性斜疝,漏诊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连波;李磐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69岁,体重66 kg,因车祸致左下肢挤压疼痛肿胀.门诊X光片示左胫腓骨骨折,门诊医师以左胫腓骨骨折、左下肢软组织挤压伤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年,糖尿病病史6年,自行间断服药,未行系统治疗.
作者:段斌斌;刘雅静;刘大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汉密顿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表对来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及其相关家属进行调查,计算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冠心病人群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冠心病抑郁患病率为27.27%,70~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60~岁年龄组(P<0.05),老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 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病程长、日常生活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社会支持差等因素增加了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性(均P<0.05),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与老年冠心痛抑郁状态的发生无关(P>0.05).
作者:王淑玲;来临;谢俊琴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下的运动神经元.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作者:亓琴;张淑红;马衍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老年人中易发生肺栓塞且易误诊漏诊,当合并恶性肿瘤时,肺栓塞的诊断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笔者回顾性分析老年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12例,旨在进一步探讨老年肺栓塞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张晓红;靳艳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而银屑病作为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社区医师对其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影响银屑病的综合防治效果.
作者:刘贵民;杨世虎;卓金凤;徐新博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