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手术门静脉损伤2例教训分析及治疗体会

李恤民;黄红萍

关键词:胆道手术, 门静脉损伤, 教训分析, 十二指肠, 医源性, 生命, 控制, 处理, 出血, 病人
摘要:医源性门静脉损伤多发于肝、胆,胃、胰、十二指肠等手术中,损伤后出血凶猛,难以控制,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1例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7例),对干预组术后2 h进行严密监护、心理护理、腹部按摩、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术后2 h平均出血量干预组为(190.28±25.58)ml,对照组为(297.33±67.68)ml.结论实行干预性护理能较好地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

    作者:冉令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组织抑制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目的 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荆(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它们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MMP-1及TIMP-1在EMs的异位内膜组织(64例)及在位内膜组织(40例)中的表达,并与同期32例子宫正常内膜组织进行对比.结果 MMP-1在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高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均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TIMP-1表达降低(P<0.01).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的MMP-1过表达,而TIMP-1表达下降,两者间的比例失调使异位内膜组织更具侵袭性,这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元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瓶颈问题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效果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迅速发展,在双向转诊制度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和思考,以期为卫生行政部门解决该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国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CV-N)并探讨其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CV-N分别作用于HSV-2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判断CV-N的抗病毒效果.结果重组CV-N对Vero细胞毒性较低,对HSV-2无直接灭活作用,可干扰病毒向宿主细胞的吸附,其抗病毒生物合成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昔洛韦.结论重组CV-N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HSV-2病毒作用.

    作者:安立冰;刘宗涛;于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管理需求调查

    据文献报道,全球有10亿高血压患者,中国1.3亿(占11.36%)[1].由此可见,作为生活方式疾病之一的高血压病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黄艳;赵洁;赵根明;王德坚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诊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于一组病情处于进展状态的疾病,其发病急,变化快,如及时识别和治疗,将能转危为安,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治,则将贻误病情,病死率很高,因此该综合征是当今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我国急救运输系统尚不完善,基层医疗单位作为其前诊场所之一,对其诊断及处理是否正确、及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85例ACS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朱平辉;杜文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复方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饮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每日4次,共4周.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共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90.0%,对照组总显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厚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以求找到更合理、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HBIG剂量.方法对221名乙肝孕妇抽血查HBV DNA,按其载量分为A、B两组,每组孕妇所生婴儿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HBIG 100 U和200 U联合相同方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比四组的效果.结果四组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在HBV DNA定量<105 copies/ml时(A组),100U组与200 U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105 copies/ml时(B组),200 U组的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较100 U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母HBV DNA程度不同宜采取不同剂量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作者:邓宇;李娟;李伟群;张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52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术后随访半年到6年.结果治愈35只眼,治愈率为67%;好转17只眼,好转率为33%.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简单、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曹锐生;苟小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来加强实验室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以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部分.当今实验室仪器设备自动化、微量化的程度在快速地提高,各种试验用试剂稳定性能不断增强,分析中、分析后检验质量控制已被检验界高度重视,如果分析前质量控制做不好,得不到正确的标本,就无从谈及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关键的环节,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检验信息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重要内涵之一.

    作者:张静;李希涛;赵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为探讨在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39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总结、阐述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求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商莉莉;赵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临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7年临沂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研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卫生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7年临沂市共报告6138例病人,病例集中在5、6、7、8月份,以5岁以下散居婴幼儿为主,整体呈散发状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手、足、口、臀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结论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理、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加大宣传及督导力度是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83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83例老年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临床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程、血糖等)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伴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9.0%,其发生与年龄、病程长短、血糖高低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性别无关.经治疗,83例中痊愈和显效60例(72.3%),好转20例(24.1%),死亡3例.结论控制血糖、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应用抗凝药物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杜洛民;李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脊柱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交通意外事故逐年增多,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的病例逐年上升,此类病例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护理问题.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精心的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洁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某社区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测定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社区35岁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解有关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等指标.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质指数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肥胖(或超重)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刘晓翔;王晓虹;季伟;陈丽;刘月;谢延军;甄铁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毒鼠强中毒心肌损伤标志的临床应用评价

    毒鼠强,化学名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s),是剧毒的急性中枢神经兴奋性杀鼠剂,对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剧毒[1],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具有中毒量小、毒作用快、后果严重的特点.其死亡率极高,至今尚无特效解毒剂.我国政府于1991年明令禁止国内生产和使用毒鼠强,但因其生产成本低廉,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而导致毒鼠强在市场上的销售屡禁不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作者:孟羽俊;田英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36例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6例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蝶入路显微切除36例垂体腺瘤病人的病例资料.微腺瘤17例,大腺瘤13例,巨大腺瘤6例.结果手术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活检1例.病人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宁旗军;张慧亚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与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高、人群患病普遍的病种之一.2007中国高血压学科疾病治疗规范和发展策略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约2亿,与2002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增加了20%多,而高血压病知晓率只有30%,治疗率约24%,控制率仅为6%.

    作者:滕瑛珏;许景丽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2004~2006年,我院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器经伤椎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17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黄海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地市级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情况及分析

    目的 了解地市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诊治情况.方法对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6 h以内就诊者仅66例,占40.7%;溶栓治疗28例,占17.3%;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9例,占5.6%.结论应加强社区医生的培训,积极开展院前溶栓治疗,缩短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并加强再灌注治疗.

    作者:张洪刚;卜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