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莲
目前,国际疾病分类ICD-10由北京协和医院率先推广使用已近十年,但在各级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少实际问题.
作者:杨雅秋;岳淑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可导致死亡,针对发病机制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治疗.我们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共诊治了1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1例因反跳呼吸衰竭死亡,其它全部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友;耿蕾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如外伤、肿瘤、畸形、炎症等,一旦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均需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急、重、复杂多变,极易发生并发症.开颅手术危险性大,变化多.术前的充分准备,可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前提条件;术后严密细致的观察,做好预见性处理,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的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欧添英;卢月彩;刘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经双侧子宫动脉注入聚乙烯醇(PVA)进行栓塞.PVA用量80~200 mg(平均100 mg),颗粒直径350~500 μm.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一年,治疗后痛经缓解率100%,完全消失的占96%.月经改善率达100%,月经量减少35%~68%,平均(52.3±8.7)%,P<0.01.栓塞后6个月子宫及病灶体积分别缩小43%和59%,P<0.01.结论 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王玉莲;王红军;田桂源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WHO 2003年消息指出,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近17亿[1].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又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包括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合并症中发生率高、出现早的一种[2],患病率在50%左右(28%~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怀国;梁翠格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后颅窝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治疗枕部、小脑等颅颈交界处疾病的手术方法,后颅窝减压可解除小脑、延髓和脊髓的压迫,扩大后颅窝体积,达到小脑、延髓和脊髓的减压,缓解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桩冠修复牙齿缺损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一些牙体组织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龈切术等治疗后,常采用桩一核一冠完成修复.本文对近三年修复的125颗前牙缺损,利用铸造桩核和螺纹钉树脂核修复,随访两年,比较两种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乌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腹腔镜胆切囊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痛苦轻,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干拢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芳平;刘国文;张良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手术和抢救的场所,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融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手术医师与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增大手术成功的几率,提高病人的康复质量[1].为此我科针对2006年上半年手术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忠丽;牟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杜冷丁(哌替啶)具有镇痛、镇静、镇咳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剧烈疼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1].其过敏反应少见报道.2006年11月19日我院成功抢救1例注射杜冷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武晓华;潘勤;刘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2006年8月15日,临沂市罗庄区某单位食堂发生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玲;赵荣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已不只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更应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护理,注重病人术中的舒适感和满意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些高难度、长时间的手术越来越多,由于手术中不能变换体位,若体位不能合理安置,将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损伤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或影响病人呼吸及血液循环,给病人造成损伤和痛苦.
作者:李敬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改良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 aryngoplast,upp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疗效,探讨OSAS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OSAS病人进行了改良的UPPP治疗,进行了全过程的观测及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出现1例暂时性的腭咽关闭不全,1例短时间的呼吸障碍,3例上呼吸道阻塞;术后当晚所有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基本痊愈11例,无效0例,6月后显效8例,无效3例.结论 改良的UPPP为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具体的手术适应证有待研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尹中普;孙晓;尹昕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及真皮浅层,有水泡形成,水泡较薄,基底潮红,水肿明显,可剧烈疼痛,水泡破溃可继发感染,使创面加深,所以如何尽快止痛,预防感染是临床治疗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把从2004年元月至2006年底收治的100例浅Ⅱ°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烧伤创面外敷75%酒精纱布对浅Ⅱ°烧伤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众所周知,心功能不全病人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且并发症严重,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腹部瘢痕小等优点,但据大宗病例文献报告,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情况差,年龄大,不但有胆囊疾病,而且支气管扩张合并心功能不全,更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加强对复杂高危胆囊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
作者:霍虹;赵玉慧;佟艾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72例并且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大、中、小剂量治疗.入院后均立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脑血流收缩峰速度来测定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 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用药后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小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滴注大、中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而小剂量尼莫地平则不能有效防治.
作者:赵君;李兴强;苗素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微创液化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本方法损伤小、清除血肿较彻底、并发症少及恢复快[1],大大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因此,本方法已成为国内外治疗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玉明;钟道利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导致了病理生理的改变,致使支气管管腔痉挛狭窄,导致通气和弥撒功能障碍,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继发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力衰竭.
作者:许振霞;付瑞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月的41例HIE患儿和3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内、第3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及CK-BB.结果 (1)HIE组血清CK、CK-MB、CK-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 (1)HIE血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MB、CK-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球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等检查评估,测量下肢站立位力线,确定截骨部位,采用球形胫骨高位截骨,用外固定器固定截骨断端,同时用骨圆针在股骨髁部钻孔减压,矫正维持下肢力线,随访结果参考窦宝信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优2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 采用胫骨高位球形截骨,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创伤小,矫正角度易掌握,矫正确切,截骨部位愈合好,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玉民;刘铁战;张苏斌;武东升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