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合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工程事故逐渐增多,胸腹部创伤亦成倍增长,其中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是胸、腹部创伤中一种严重的合并损伤,发生率占胸腹创伤的2.3%~6.7%[1].1990-2005 年我们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48例,治愈43例,死亡5例,治愈率89.6%,术前漏、误诊14例,漏、误率29.2%.
作者:杨宁伟;张玉德;丁仓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在长期临床中观察发现,自拟六味除痹汤加味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能大大减少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用量,从而减轻了该类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肾的毒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记忆和认知减退是正常老化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痴呆、轻度认知障碍(MCI)和正常老化是出现在老年人中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减退状态.
作者:万继峰;李长新;傅国庆;徐云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颅骨板障型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20例板障型脑膜瘤,从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发生于颅盖骨,1例发生于前颅窝底;颅盖骨中额骨10例(50%),顶骨4例(20%),颞骨3例(15%),枕骨2例(10%).术前确诊6例;误诊9例(误诊为骨瘤6例;膏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5例以颅骨肿瘤性质待定为术前诊断.结论 板障型脑膜瘤发病率低,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诊.分析该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影像学和临床表眄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乔建民;陈玉莉;周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990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溃疡108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4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成人腹股沟疝患者56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强;沐奉官;朱红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术前CT可对脑出血进行明确定位、定性诊断,但术中操作仍难免存在一定偏差,有时术中需反复穿刺及牵拉脑组织多方寻找血肿,副损伤较多,并可出现血肿残留及再出血等情况,如果术中应用B超检查,即可术中精确定位,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作者:张小章;侯凤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2001年1月-2007年5月共采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1例,其中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崔明军;张小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输血和有创伤性的治疗及检查均可能成为病毒性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及梅毒(RPR)等的常见传播途径,医院内因输血引起病毒感染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作者:王改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历报告患者,男,53岁,因胸闷、胸痛、咳嗽20余天于2006年7月31日入院.在外院曾诊断为冠心病,疗效不佳.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颈静脉轻度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性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遥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脏未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矫艳;郑建伟;吴海军;晋炳申;刘国栋;李征;姜文斌;于文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二组均开放上肢手背静脉.K组先用1%氯胺酮0.1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静注;接着用丙泊酚1.0mg/kg,静注.P组单纯用丙泊酚2.0mg/kg,静注.二组均在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遇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每次0.5mg/kg.观察二组患者的SBP、DBP、HR的变化,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给药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K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较理想.
作者:马翔;蔡杰衡;高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临床上并不少见,且极易误诊,现对我院1994-2004 年住院治疗SSc 84例的临床、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薛翠萍;李凤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麻醉期间通常静脉辅助镇静剂如咪哒唑仑等,由此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产生抑制,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所以麻醉期间加强监护非常必要.
作者:尹立军;张守林;高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蛋白质组(proteome)是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条件甚至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其蛋白质的存在状态也不尽相同.
作者:王桂芳;杨梅;徐爱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咽部异物感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伴有这一症状,疾病性质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而临床上如果简单地把它当作咽炎来治疗,往往很难奏效.现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现这一症状常见的几种疾病并采用不同中药方剂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余宏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败血症、菌血症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能否快速、准确地从血中检出病原菌,是能否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病原菌检出时间是众多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和自动化生产商不懈追求的目标.现对我院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郭民;孟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患.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常致漏诊、误诊.目前,本病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而得以诊断.
作者:肖良平;刘俊;王照谦;王俊杰;王珂;朱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肌腱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之一,而肌腱缺损在肌腱损伤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对于临床肌腱缺损的患者,我们一般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自体肌腱移植.当肌腱缺损范围大,为多根时,自体肌腱移植材料受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给修复重建肌腱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史占雷;高顺红;刘德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耳源性眩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眩晕,发病率约占周围性眩晕患者的17%~20%[1],近年来逐渐为人们认识,并根据解剖学理论引入耳石症手法复位技术.我们选择视频眼震图检查确诊病例72例,应用手法复位技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炳强;石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范围内,多为闭合性骨折.少数桡骨远端骨折因治疗不当并发桡骨短缩畸形或桡骨骨不连导致继发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严重影响前臂和腕关节的功能恢复.2000-2005年,我们采用改良Milch术,治疗32例此类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边澎涛;边靖;张明柱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