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治疗16例

伊贵铭

关键词:骨盆, 恶性肿瘤
摘要:骨盆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过去多采用截肢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近年来,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辅助化疗、放疗的运用,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保肢治疗已成为主流[1,2].我院2000-2003年共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肢体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过氧化氢溶液联合聚维酮碘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108例疗效观察

    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是常见的慢性口腔科疾病,我们采用过氧化氢溶液、聚维酮碘溶液交替做窦道通过术,并用聚维酮碘溶液做根管消毒剂,根管糊剂+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10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蔚;段新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应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130例ASAⅠ~Ⅲ级患者分为无痛结肠镜组(Ⅰ组,90例),传统结肠镜组(Ⅱ组,40例),Ⅰ组检查前2min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检查前1min以微量泵快速推注瑞芬太尼1.0μμg/(kg·min),检查中0.1μg/(kg·min)持续推注,施行无痛结肠镜检查.Ⅱ组施行传统结肠镜检查;评估二组患者术中和术毕恢复情况.结采结肠镜完成率Ⅰ组高于Ⅱ组(100%;95%).术中Ⅰ组SBP、SpO2、HR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镇痛评分VAS(0.58±0.87),镇静评分(2.12±0.26).无其他不良反应.Ⅱ组SB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Ⅰ组满意评分及自愿再次检查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吉贵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全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一侧腹部乳头状皮瓣造口术治疗多发性膀胱癌

    多发性膀胱癌目前术式较多,我院1997年12月-2004年12月对其中3例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一侧腹部皮肤乳头状造口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绪庚;吕振才;柏建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182例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

    眼外伤是多发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眼外伤一旦发生,其后果大多比较严重.现将我院收治的眼外伤患者18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荆献华;于翠杰;于春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凝血四项指标检查作为手术前常规检测项目,应用非常广泛,但其在肝脏疾病患者中的作用还未引起重视,为了探讨不同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的血凝情况,2004年6月-2005年1月我们分别对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正常对照组人群的血凝指标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罗云杰;杨利红;成守金;石风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治疗16例

    骨盆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过去多采用截肢治疗,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近年来,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辅助化疗、放疗的运用,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保肢治疗已成为主流[1,2].我院2000-2003年共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肢体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伊贵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

    1病历报告患儿,女,1岁.因白色大便5d,于2004年7月4日入院.患儿于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白色大便,为豆腐渣样,2~3次/d,量不多.尿呈深黄茶水色,无恶心、呕吐.2个月前曾出现白色大便,持续数日,自行变黄.无肝炎史及接触史,无输血史.查体:T 37.7℃,R 28次/min,P 110次/min,体重8kg.巩膜、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心肺(-).腹胀,上腹饱满,右上腹可触及一肿物,表面光滑,呈球状囊性感,肋下约5cm,剑下约6cm大小.血常规:WBC 9.6×109/L,L 0.605,N 0.324.大便常规:乳白色软便,脂肪球(卅).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182.75U/L(正常参考值0~40U/L),谷草转氨酶(AST)130.41U/L(正常参考值0~40U/L),碱性磷酸酶(ALP)267.82U/L(正常参考值15~130U/L),转肽酶(GGT)516.45U/L(正常参考值0~40U/L),总蛋白(TP)69.03g/L(正常参考值60~87g/L),白蛋白(ALB)37.05g/L(正常参考值35~55g/L),直接胆红素(DB)6.92μmol/L(正常参考值0~6μmol/L),总胆红素(TB)33.44μmol/L(正常参考值5.10~17.1μmol/L),肝功能五项指标(-),肝胆脾彩色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于胆总管部位探及-8.2cm×6.7cm无回声区,囊壁较薄,后方回声增强,肝胆脾(-).超声印象: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该患儿经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外科手术.

    作者:吕红珍;张欣;王凤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改良Shouldice手术在256例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城乡基层医院更为多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腹股沟疝发病率日益增多.据统计[1],老年患者约占60%~80%.因此,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医生的重要课题.1997年6月-2003年7月,我们对25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改良Shouldice[2]手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志虎;陈荣芝;尹秀敏;刘茂荣;黑颖睿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细菌在不同渗透压培养基上的青霉素敏感性研究

    通常认为青霉素通过在细胞壁合成中同转肽酶结合而抑制肽聚糖的交联,使细菌不能够建成完整的坚韧的细胞壁,致使较低渗透压环境中的水渗入具有高渗透压的菌细胞内,导致菌体破裂死亡.细菌细胞内、外渗透压差被认为是导致细胞壁缺陷细菌死亡的唯一原因.本研究用青霉素在不同渗透压的培养基上做抑菌实验,观察在低于、等于或高于细菌细胞内渗透压培养基上,细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及细胞壁缺陷细菌的代谢酶活性,探讨细胞壁缺陷细菌死亡的机制,报告如下.

    作者:杜秀梅;张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管生成素2在85例大肠癌中表达研究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血行性、淋巴性转移和消化道种植播散.临床上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前已有了无法检测出的微小转移,它是大肠癌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直接原因.因此,预测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对于判断预后及指导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生长是一个依赖血管生成的过程.肿瘤血管形成是由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炎性细胞产生的促血管形成因子诱导的,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一种因子.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生成素家族是与血管形成,成熟有关的因子[1],其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可与VEGF起协同作用,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3].Ang-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很少.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5例大肠癌标本内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微血管密度(MVD)值,并和Ang-2表达强度对比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作者:赵德芳;仝林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白细胞过滤器滤除效果的检测

    临床输血中发现,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可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WBC减少与荨麻疹等,这类输血反应大多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的抗体所致.为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我们对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雪红;李延华;赵秀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恶性黄疸塑料支架引流术致胆管壁急性炎症3例临床分析

    经十二指肠镜恶性黄疸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为恶性黄疸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体质状况,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力,是很好的围手术期措施.与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相比较,ERBD具有低并发症和病死率,以及无肝脏损伤的优点[1].2002年9月-2005年4月我院共行经十二指肠镜恶性黄疸的塑料支架引流术32例,大多数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9例中术中探查未见胆管壁的急性炎症,但另外3例ERBD后致胆管壁急性炎症,报告如下.

    作者:张浩;程而萍;李爱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426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年7月-2004年3月共行妇科手术98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426例,占同期妇科手术的43.5%.现回顾分析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手术诊治妇科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梅新珍;李文英;茅爱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壶腹癌局部切除23例临床分析

    壶腹癌的有效治疗目前仍为手术治疗,经典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因存在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及手术病死率高等难以避免的缺点,使其不适于全身情况差、高龄、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去除肿瘤、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治愈的治疗方法.现将我们1990-2004年实行壶腹癌局部切除的23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段升军;袁凯;公茂礼;李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瘢痕表层去除结合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治疗瘢痕

    全层瘢痕切除后结合自体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是治疗较大面积瘢痕的常用方法.但部分瘢痕并没有造成身体器官畸形或功能障碍,只是瘢痕颜色或高低不平等异常影响了局部的美观,瘢痕全层切除植皮反而会出现植皮挛缩,色素沉着.2002年3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瘢痕表层去除结合整张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旭;杨智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32例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国内外报道[1,2],小型或微型腺瘤切除后,症状改善率达70%~90%,垂体大腺瘤如切除彻底,有效率亦达30%~70%.经口鼻蝶人路切除垂体腺瘤是国内外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常规手术方式.我们于1999-2004年采取经口鼻蝶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红旗;薛艺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右下腹壁滑膜肉瘤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74岁.因发现右下腹部肿物5d伴疼痛,于2004年9月12日入院.查体:T 36.5℃,BP155/90mmHg;右下腹部可扪及一肿物,约6cm×7cm大小,轻度压痛,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差.B超检查:右下腹壁可探及一实性低回声区,边缘尚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下腹壁肌间,约6cm×7cm大小,无包膜,质韧,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行肿块及周围粘连组织一并完整切除.切开肿物,位于中心部位见豆腐渣样物质,周围呈灰白灰红色.病理检查:(腹壁)高分化滑膜肉瘤(低度恶性).确诊为滑膜肉瘤.

    作者:张华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治及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

    我院2001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中间综合征(IMS)72例,现就IMS的诊治和其与阿托品中毒鉴别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荣爱红;崔瑞芳;李俊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75岁以上煤工尘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疗效分析

    化学疗法是肺结核首选的、主要的病因治疗,它是控制结核病传染的唯一有效措施[1].老年结核病有其特点,而老年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更有其特殊性;我们通过对老年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患者进行年龄分层,观察抗结核化疗在老年不同年龄层的治疗效果,探讨其特殊性.

    作者:孔冬青;张志丽;李雅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甲状腺残余癌放化疗50例疗效观察

    甲状腺癌是发展较慢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残余癌主张放射治疗,我们回顾分析50例甲状腺残余癌的治疗情况,结果得出放疗配以化疗比单纯放疗,可提高5年存活率.报告如下.

    作者:潘勇男;王运文;马少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