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朴;张志勇;江尚回;李慎惠
应激性溃疡是危重患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早期阶段症状多不明显,特别是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后的患者,由于原发病的掩盖,往往临床医生不能够认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一旦病情发展,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加之原发病,病情就更加严重,病死率相当高.因此,对上机后的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对54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中应用甲氰咪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逄健;赵增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宫腔镜锥形切除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251例(中度宫颈糜烂83例,重度宫颈糜烂168例),术后随访3~31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8min,术中平均出血11.8ml.术后2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为98%,90%的宫颈恢复正常大小,宫颈表面润泽,光滑.结论宫腔镜锥形电切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申爱荣;杨淑玲;封全灵;杨雪峰;李根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omy,LC)已逐渐成为胆囊疾患的常规手术方式.随着LC设备的更新及技术的成熟,急性胆囊炎LC不再是外科医生的限制[1].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3月行腹腔镜探查及LC治疗急性胆囊炎共89例.以2003年5月术中应用超声刀治疗前后分为A、B二组,现将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家朴;张志勇;江尚回;李慎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Ⅱ)是肝细胞产生的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在体内、体外能促进细胞生长、肥大、分裂及增殖.近年来生长因子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癌中存在IGF-Ⅱ的异常表达,肝癌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IGF-Ⅱ水平亦相应发生变化.有关血清IGF-Ⅱ水平与肝癌的关系以及血清IGF-Ⅱ水平对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尚乏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Ⅱ含量及其与AFP的关系,初步探讨IGF-Ⅱ在肝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高俊茶;康喜荣;张曼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在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幸存者中的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2/5,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脑干包含着重要的神经核团;有广泛的网状结构,对维持生命活动及意识状态起重要作用.我院神经内科2002-2003年收治脑干梗死患者50例,探讨脑干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减少其发病率、致残率,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邓孝纯;李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胃柿石多发生于产柿地区及柿熟季节,患者有吃大量柿子特别是未成熟柿子史.我院1999年2月-2004年2月收治100例胃柿石患者,现将对其溶石治疗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英;高生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有典型临床表现时诊断不困难,但早期临床症状有时不典型,易误诊,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将加重患儿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为避免误诊,减少治疗上的失误,现将本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小儿肠套叠76例中误诊的32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常预示病变急骤活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但如及时治疗,症状可以完全缓解.需要提出的是,SLE在使用激素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可突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这时必须分清是狼疮继续活动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狼疮性脑病,还是由于激素应用过量而引起的精神症状.这种区分和鉴别,对患者的治疗用药和预后十分重要.而区分和鉴别的主要依据是血清免疫学化验和CT检查.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患,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1984-2002年我们采用脾照射术联合激素等药物治疗本病患者19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玉荣;罗桂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尘肺是一种人为疾病(man made disease),病因清楚.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的改变,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生产一线主要雇用农民工、临时工、合同工,中小企业私营厂矿有出现快速进展型尘肺的报道,这样的经营体制与劳动用工制度不利于尘肺防治管理.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尘肺防治的研究将有助于尘肺防治决策的制定,减少尘肺的发生.
作者:徐厚君;李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手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内(Ⅱ区、元人区)的损伤修复后易粘连,一直为肌腱外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清创、无创技术的改进,术后早期有限的功能锻炼的不断尝试,使得早日恢复手指功能成为现实.我科1996-2003年收治32例此类患者,均行一期吻合断腱,并视情况缝合修复鞘管,早期有限制的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志国;郭文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预防和治疗颈椎损伤、颈椎肿瘤和结核等伤病中的颈椎不稳定,避免继发性的颈髓损伤是贯穿在整个伤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我科2000年7月-2003年6月应用Halo-vest(哈罗架)治疗颈椎伤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建科;关平;柳光元;孙董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对疼痛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术后疼痛的危害性.虽然目前人们在患者自控镇痛(PCA)领域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单纯依靠药物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1].鉴于疼痛并非简单的感觉而且具有主观特性[2],因此,运用药物-心理综合镇痛法已成为术后镇痛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何相好;郭霞;王振英;杨利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颅内出血是小儿时期较严重的疾患,其后遗症是存活儿神经系统障碍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婴幼儿颅内出血后遗症的康复已逐渐引起了家庭、社会和儿科医生的普遍关注.现对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73例婴幼儿颅内出血B超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B超指导本病的治疗和预后价值.
作者:刘庆华;姜忠强;宋曰宏;伊长英;王景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穿琥宁注射液是由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后,再生成单盐而制成的微黄色灭菌水溶液,具有抗菌、消炎、解毒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高热、胃肠道疾病、肺炎、疱疹性咽喉炎等.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用药剂量及用药浓度等影响,近年来穿琥宁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马丽君;史俊玲;王会丽;刘建东;刘素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膝关节开放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处理困难且愈后较差,严重者可致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工作中,这种损伤的治疗措施有别于其他部位.1998年3月-2004年1月我院治疗此类损伤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进;张立峰;王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1年5月-2003年4月我院采用关节镜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52例,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57膝),男14例,女38例,年龄49~66岁,平均57.5岁.左膝20例,右膝27例,双膝5例.术前52例均有膝关节反复疼痛;关节肿胀18例,活动受限24例,膝内翻4例(5膝),弹响9例,关节绞锁3例,上下楼困难17例(20膝).病程短4个月,长19年.本组患者均口服消炎镇痛药及理疗,效果欠佳.52例均行X线检查,有23例患者行MRI检查.根据X线分期[1]:初期:骨硬化或骨赘形成,无关节间隙变化31膝;中期:关节间隙变窄16膝;晚期:关节面改变2膝;关节内游离体3膝;膝内翻5膝.MRI检查有关节积液13膝,半月板损伤2膝.
作者:刘顺法;徐纪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头发微量元素铁含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58名3~4、6~7、12~13岁组健康查体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p抗体及粪便Hp抗原,两者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血清抗体阴性为非Hp感染,并测定血红蛋白.同时采集发样,进行发铁含量的测定.结果①258例中血清抗HpU-IgG及粪便抗原均阳性者128例,总阳性率47.67%,3~6岁、6~7岁、12~13岁年龄组Hp阳性率分别为38.82%、54.21%、55.56%,前者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②Hp阳性的儿童发铁含量(38.8±9.63)μg/g明显低于Hp非感染组(44.7±10.87)μg/g(t=-21.30,P<0.001);③12~13岁年龄组Hp感染与非感染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1).结论儿童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发铁、血红蛋白降低.
作者:张铁民;张天哲;武英;闫红;高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2例,采用清胰汤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20~60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分类和诊断标准[1].其中SAPⅠ级52例,Ⅱ级10例.1.2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54例,治疗采用:①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时间长15d.
作者:刘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临沂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随机抽取1 534名8月龄~39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1 534人中抗体阳性1 190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2~4岁儿童抗体阳性率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月龄~2岁儿童188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MV复种5~7岁儿童186人,免疫成功率61.29%;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结论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苗高抗体水平者.
作者:李永军;孙梅旺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