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刘海泉;杨建伟;贾丙鑫;黎海亮
1临床资料将2003年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葛根素治疗组(观察组)35例,一般治疗组(对照组)25例,年龄50~80岁,平均62.5岁,男12例,女48例,按照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所有患者无严重低血压,未用β受体阻滞剂.60例入院前均使用硝酸酯、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无效.观察组用葛根素(北京四环科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3h,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调整硝酸酯剂量及服药时间,其他口服药二组相同,观察二组每天用药后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情况,疗程前后做静息心电图,用药前后做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常规检查.
作者:朱晓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应激性溃疡是危重患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早期阶段症状多不明显,特别是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后的患者,由于原发病的掩盖,往往临床医生不能够认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一旦病情发展,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加之原发病,病情就更加严重,病死率相当高.因此,对上机后的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对54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中应用甲氰咪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逄健;赵增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63岁.于9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后侧有5cm×4cm大小肿物,无疼痛,无发热,未经任何治疗,肿物开始时增长缓慢,近2年来肿物增长加快,波及整个大腿后侧,伴有疼痛,右小腿肿胀,麻木,行走不便,无发热,于2002年7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右大腿后侧见25cm×40cm大小肿物,已波及内侧及外侧,质韧,有弹性,表面皮肤张力较大,无明显界限,无活动,触痛,右小腿及足部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弱.B超示:右大腿占位性病变,并有钙化.X线片示:右大腿见巨大软组织肿胀影,未见骨质破坏.CT片示:右股骨小转子后下方到股骨髁上方见软组织卵形囊性密度灶,大层面约23.2cm×14.0crm,边缘清楚,其内见条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并有钙化灶,相应部位软组织挤压移位,未见股骨骨质破坏.
作者:张沿洲;陶胜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性肝损害也明显增多,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均可导致药物性肝炎[1].但停用抗结核药可能导致结核病复发及结核杆菌的耐药性产生.我们在不停用抗结核药的情况下,对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轻、中度肝损伤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必需磷脂联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庆夫;满中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一直以来血清甲胎蛋白(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其阳性率可达79%左右,而且特异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有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呈阴性,而且卵巢癌、畸胎瘤及孕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诊断原发性肝癌在检测AFP的同时,进行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及r-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2002年4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AFP,AFU加GGT三种方法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瑞丽;邵国庆;关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CT扫描不但有助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能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作出判断[1].笔者通过分析29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建伟;刘海泉;杨建伟;贾丙鑫;黎海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81例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二组,二组患儿均给予氨茶碱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疗程1周,观察二组患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的时间和次数、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等,判断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的例数(32/42)也优于对照组(17/39)(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几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志梅;花少栋;陈少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常用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但生物力学研究及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发现传统术式有以下缺点:硬膜外大量瘢痕形成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腰椎有失稳倾向,严重者导致腰椎滑脱.我院1998-2000年应用椎板截骨回植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伴有腰椎管狭窄症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景才;任延德;杜军;徐辉;冯献礼;陈长力;唐绍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鼻咽癌临床表现相似,甚至一些特殊类型在病理上也难以区分.因此,鼻咽部NHL常被误诊为鼻咽癌,现报告3例如下.
作者:孙志强;李卓江;景本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有典型临床表现时诊断不困难,但早期临床症状有时不典型,易误诊,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将加重患儿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为避免误诊,减少治疗上的失误,现将本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小儿肠套叠76例中误诊的32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收集以心房颤动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48例,就其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甲亢的认识.
作者:侯波;朱先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预防和治疗颈椎损伤、颈椎肿瘤和结核等伤病中的颈椎不稳定,避免继发性的颈髓损伤是贯穿在整个伤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我科2000年7月-2003年6月应用Halo-vest(哈罗架)治疗颈椎伤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建科;关平;柳光元;孙董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应用钬(Ho)激光经尿道行前列腺剜除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例,年龄51~82岁,平均72岁.均有典型的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其中尿潴留7例,其余8例残余尿量均>50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8±0.24)分.经腹部B超测前列腺大小,6例<30ml,6例30~60ml,3例>60ml.肛诊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怀疑有前列腺癌者,采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排除.并发冠心病1例,肺气肿2例,脑血管后遗症1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尿路感染及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术前行膀胱引流,抗感染治疗.
作者:张立华;李鹏;王继征;曹志华;张洪波;李珂;孙祺;杨立新;刘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胫骨Pilon骨折又称为Plafond骨折,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富有挑战性的骨科难题之一.近年的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方法,对其术后疗效均有较好的评估.我院1999年2月-2003年7月共收治胫骨Pilon骨折17例,全部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均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对疼痛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术后疼痛的危害性.虽然目前人们在患者自控镇痛(PCA)领域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单纯依靠药物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1].鉴于疼痛并非简单的感觉而且具有主观特性[2],因此,运用药物-心理综合镇痛法已成为术后镇痛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何相好;郭霞;王振英;杨利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为了解长期从事井下作业对煤矿工人血压的影响,2003年我们对1 324名煤矿工人进行了高血压病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事井下作业的采煤、掘进工829人,井下机电、运输、通风工235人,井下作业年限3~21年,平均11.3年.地面工种(包括充电工、煤炭运输工、高空作业的电工、井下安全检查员)260人.年龄27~52岁,平均38.5岁.
作者:陈建业;耿引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术后残胃贲门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到残胃贲门癌确诊时间为4~26年.所有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均能术前确诊.本组病例全部接受手术探查,其中10例行残胃全切除并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改行胃、肠营养管造瘘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为残胃贲门癌发病高峰期,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主张行残胃全切除并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
作者:肖可;段明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尘肺是一种人为疾病(man made disease),病因清楚.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的改变,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生产一线主要雇用农民工、临时工、合同工,中小企业私营厂矿有出现快速进展型尘肺的报道,这样的经营体制与劳动用工制度不利于尘肺防治管理.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尘肺防治的研究将有助于尘肺防治决策的制定,减少尘肺的发生.
作者:徐厚君;李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1997年2月-2000年2月测定了584例临产妇和10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血脂、血糖,以探讨临产妇生理变化情况,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临产妇组584例,均为我院爱婴病房的正常临产妇,年龄22~41岁;对照组100例,为女性健康体检者,年龄20~44岁.
作者:周秀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手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内(Ⅱ区、元人区)的损伤修复后易粘连,一直为肌腱外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清创、无创技术的改进,术后早期有限的功能锻炼的不断尝试,使得早日恢复手指功能成为现实.我科1996-2003年收治32例此类患者,均行一期吻合断腱,并视情况缝合修复鞘管,早期有限制的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志国;郭文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