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念;王巧玲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及医学模式不断转变,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是提高医院管理和质量的重要前提[1].护理质量是通过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全面、系统管理而实现[2].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管理手段是保证护理质量基础.因此护理管理者掌握并正确应用护理管理的理论及技巧,并通过领导行为的优化,提高护士积极性,使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文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each-back教育法联合问话技巧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teach-back教育法联合问话技巧进行糖尿病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bA1c、TG及对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teach-back教育法联合问话技巧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查阅门诊随访病例,收集329例PD患者的相关资料,按随访频率分为依从性好组278例和依从性差组5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分析PD患者随访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付费方式、居住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PD患者随访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透龄、付费方式、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人血白蛋白、血总钙及低密度脂蛋白,其中透析龄与随访依从性呈负相关,付费方式、人血白蛋白与随访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随访依从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PD专职医护人员应根据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蔡明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药物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12月采用个案追踪法追踪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升护士安全意识、进行流程改进、细化核对流程管理等,比较实施前(2013年1 ~12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个案追踪法实施后全院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用于药物不良事件的管理,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朱晶;魏琳;刘杨晨;林美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症状总体发生率为67%,以消化不良和便秘较常见;相关分析发现,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进食障碍及胃肠道症状均与生活质量多维度呈显著相关性(P <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消化不良、便秘和进食障碍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胃肠道症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我们应重视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症状,积极控制胃肠道病变,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程璐;王殿辉;安文娟;李倩;姜冬青;庄向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内科治疗的其他疾病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GOHAI)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GOHAI除对牙齿牙龈外观不满意、在他人面前吃东西不自在、感到紧张或不自在3个条目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天刷牙2次者,口腔生理功能、疼痛与不适、心理功能得分较低(P<0.05);每天使用牙签1次和每年至少看牙医2次者,口腔生理功能得分较低(P<0.05);每天使用牙线1次和采用竖刷刷牙法者,疼痛与不适得分较低(P<0.05);使用软毛牙刷者,口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得分较低(P<0.05),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的7个条目均对GOHAI总分有影响(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较差,其与口腔健康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贾金铃;贾凝;程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接受率及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血液肿瘤行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在PICC围置管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观察组以医护合作护理模式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围置管期间的护理;观察两组置管率及术后日常维护的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对PICC置管接受率和维护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血液肿瘤患者对PICC置管的接受率和维护配合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伟;胡丽丽;方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老年病学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以老年病学科护理单元的20名护士为研究组,选择2014年1~6月以老年病学科护理单元的20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研究组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理安全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得分.结果: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后护理安全质量得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得分为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运用于老年病学科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能力,促进老年病学科护理质量.
作者:周春来;韦洁梅;李文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CA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CAP患儿的身体治疗状况和精神症状.
作者:柳娜;李彩霞;徐丽;王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入住ICU行机械通气24 h后行主动和被动运动锻炼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主动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运动疗法可有效预防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聂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及临床症状减轻情况.结果:治疗后7、23 d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临床症状,调节收缩压和舒张压,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梁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层级链式护理法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为观察组,给予层级链式护理法;选取2015年4~6月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消失、肺罗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护理技术、责任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链式护理能够发挥护理的大效能,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秀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25例高龄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路径组及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接受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路径组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三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脑梗死患者开展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胡旭东;郭前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17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按照不同科室分为对照组356例和观察组36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住院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还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
作者:徐新;郑莉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IR)、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MI和腰围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FBG、2 hPG、IR、TG和TC均低于干预前,且经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调节糖脂代谢.
作者:王清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1].该病多始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病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孤独是当个体感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2].黄希庭[3]认为,孤独感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是个体渴望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却又无法获得满足,从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感受.有研究报道,孤独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由孤独带来的负面影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也是影响患者预后与复发的因素之一[4].为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对孤独感的改善干预综述如下.
作者:陈佳伟;宋玛丽;邝仕源;岑慧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模式(SDTM)在门诊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单胎妊娠G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SDTM进行管理,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管理后观察组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的依存性优于对照组,同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应用SDTM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冬梅;谢勇丽;陈辉;张雅薇;杨锐;文笑;张友梅;朱明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出疹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好发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强,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儿童普遍易感,出疹前1~2d至疱疹结痂为止,均有很强的传染性[1].在妊娠的后3周母亲感染水痘,大约1/4的新生儿发生感染.新生儿水痘并发症多,伴有心力衰竭及肺炎,病死率高[2].2014年1月,我科收治1例新生儿,其母生后即患水痘,感染患儿,使其在娩出后第18天发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梅;梁英福;莫民英;周美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研究》课程学习满意现况和存在问题,以便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整群抽取2012级护理本科生112名进行课程学习满意调查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研究》学习总体较为满意,79.46%护生课程学习满意的评价选择非常好;20.54%学生选择一般满意,68.75%教师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83.04%本科生评价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好.结论: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应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课堂气氛、改革教学方法、增加临床教学因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护理本科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作者:章妍;王庆华;姜英洁;李芝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艾滋病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进而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愈该病的方法和预防的疫苗[1].随着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数高达57.5万例,死亡17.7万例,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因此,对艾滋病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和人文关怀,已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新难题.近年来,随着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测量工具的选择和心理干预方面有了许多的认识和发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明;孟艳亭;王远侠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