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和丸(浓缩丸)的RP-HPLC指纹图谱研究

陈战国;赵海霞;金燕子;崔雨波

关键词:保和丸, RP-HPLC, 指纹图谱, 质量, 制备工艺稳定性
摘要:目的:建立保和丸(山楂、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麦芽、六神曲)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以0.5%的NH4H2PO4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4 nm,绘制保和丸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保和丸RP-HPLC指纹图谱,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结论: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具可操作性,可为评价保和丸内在质量的优劣及考察保和丸制备工艺的稳定性提供实验数据.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菲牛蛭及其制品的抗血栓、溶血栓作用

    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了水蛭的抗血栓、溶血栓药效学研究结果[1~4],而与菲牛蛭相关的抗血栓与溶血栓作用却未见较详细的研究报道[5].菲牛蛭是一种药典尚未收载的吸血水蛭物种,作者对其氨基酸组成成分、有害元素含量、农药残留量、体外生物活性、急性毒性试验及动物药效学试验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本实验报道其在抗血栓、溶血栓方面的药

    作者:吴志军;于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PLC测定舒胸片中4种皂苷的含量

    目的:用HPLC法测定舒胸片(三七、红花、川芎)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乙腈-水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0~6.02 μg(r=0.999 6),5.60~27.99 μg(r=0.999 9),2.84~14.20 μg(r=0.999 9),0.51~2.55 μg(r=0.999 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RSD为1.9%),103.7%(RSD为0.8%),106.6%(RSD为1.3%),98.5%(RSD为1.1%).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舒胸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黎小伟;梁云飞;林伟国;黄展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鸡白凤丸养血机理初探

    乌鸡白凤丸为理血通经的经典方,集温补、滋阴、调和、涩敛于一方,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药性.主要功效为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本实验对其养血的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殷玉婷;张季林;徐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传统中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高效、低毒的抗疟药物,为一种含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其衍生物包括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1991年,我国学者邓安定[1]等首次报道了青蒿素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选择性杀伤活性.此后的研究发现,青蒿素对肝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均具有抗癌活性,且作用广泛.本文就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世辉;潘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PLC测定糖肾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

    中药新药糖肾颗粒系由葛根、黄芪等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的颗粒剂,具有益气生津,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糖尿病(消渴病)气阴两虚,津液不足之烦渴,口干少津,倦怠乏力等症.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根据文献一般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等方法[1~3].本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肾颗粒及葛根药材中的葛根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强;章曙丹;冯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苦参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分布研究

    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功能[1].苦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和黄酮两大类,苦参黄酮A环上有异戊烯取代基存在,并且大多数黄酮在A环的C8位上取代基以lavandulyl的分枝异戊烯基侧链形式存在,黄酮的异戊烯基化增加了黄酮化合物的亲脂性,使其在生物体内更容易透过细胞膜到达作用目标,因而异戊烯基黄酮具有较强的抗微生物活性、抗炎活性、抗癌活性以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2].目前国内外对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跃,但是关于苦参黄酮含量分析的文章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苦参中总黄酮含量,发现此法快速、精确、偏差小.

    作者:刘鹏飞;程爱卿;邓天昇;杜俊民;侯相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冬凌草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及改进

    冬凌草片为冬凌草的单味药成方制剂,具有清热消肿的 功能,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试用于抗癌.该制剂质量标准收载在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1991年版上,为冬凌草的浸膏片.但标准项下仅有理化鉴别,专属性不强,故本实验建立薄层色谱鉴别进行定性.检验工作中发生不同厂家的产品片心质地不同,质地疏松的片心肉眼及显微镜下均能看到较多的植物组织,说明这类药品非完全是浸膏片,有掺药材原粉的现象.应增加定量分析来进行控制.曾有文献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凌草甲素进行质量控制,但该法麻烦费时,且无较纯的对照品提供,方法并不成熟.故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物测定法来控制浸膏的量以达到定量的目的,且操作方便,准确度较高、省时快速,结果不同样品的提取物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吕彬;董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天麻头风灵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天麻头风灵软胶囊属于用现代化制剂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由天麻、槲寄生、牛膝、玄参、钩藤、野菊花等中药制成,功能滋阴潜阳、祛风、强筋骨,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长期手足麻木,慢性腰腿酸痛等.天麻头风灵软胶囊由天麻头风灵胶囊经剂型改革研制而成,复方由10味中药组成,成分互相干扰严重,质量控制较困难.胶囊剂型原有质量标准(部颁标准WS3-B-0903-91)中,无含量测定项,鉴别项也仅包括齐墩果酸鉴别和当归药材鉴别两项.现对软胶囊制剂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其君药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天麻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和其中的玄参、野菊花、钩藤进行了定性鉴别,使制剂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作者:杨士豹;包慧敏;周春燕;檀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HPLC测定七味胃痛胶囊中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七味胃痛胶囊(木香、肉桂、荜茇等)中碳酸氢钠和碱式碳酸铋含量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方法和肉桂中测定桂皮醛的HPLC的方法.方法:火焰类型:空气/乙炔;钠空心阴极灯,铋空心阴极灯,钠检测波长:589.0 nm;铋检测波长:223.0 nm;乙炔气流量:1.8~2.0 L/min;空气流量:13.5 L/min~15.0 L/min;狭缝:0.2 nm~0.7 nm;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水-醋酸(45:55:0.2);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钠在2 μg~10 μg、铋在5 μg~25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5;铋相关系数r=0.999 8.结果表明碳酸氢钠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0.066%;碱式碳酸铋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1.053%.桂皮醛在0.147 2~3.680 0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1.07%.结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七味胃痛胶囊中碳酸氢钠和碱式碳酸铋及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其测定结果可靠,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陈寒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雷氏丹参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成药雷氏丹参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如维生素类和保肝类药物,必要时用人血白蛋白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中成药雷氏丹参片治疗,每次4片,3次/日.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M)、Ⅲ型前胶原(PC Ⅲ)、Ⅵ型胶原(Ⅵ-C)、肝功能、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的变化;部分患者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除Ⅵ-C外,观察组各指标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76.94%和5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05%和17.86%,P均<0.05);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两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雷氏丹参片有较明显的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抑制HBV及其复制等作用.

    作者:于首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优化当归多糖铁的合成条件研究

    伞形科(Umblliferae)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活血的作用主要是当归中的多糖成分刺激红细胞生成、促进造血祖细胞和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提高造血水平的结果;换言之,当归多糖是当归补血活血的主要活性成分[1~7].铁是构成机体内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多种氧化酶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作用不可或缺[8].

    作者:张玉;戴立泉;王凯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伪麻黄碱中二甲苯残留

    盐酸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 hydrochloride)是一种主要的植物化学药,广泛地作为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药物之一.国内主要的感冒药品种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均以此为基本原料.目前销售的盐酸伪麻黄碱来自药用植物麻黄地上部分的提取精制,其中二甲苯主要作为萃取剂在工业上循环使用.根据国家药典规定,终产品中二甲苯的残留量不得过0.2%[1].采用国际协调大会(ICH)[2]的指导原则,第14版《日本药典》、第4版《欧洲药典》及美国药典均将二甲苯定位二类溶剂,每日允许接触量二甲苯少于2170 ppm(2 mg/L)[3,4].目前尚未有对盐酸伪麻黄碱药品中二甲苯残留做出检测的报道.为了满足客户对该产品的更高要求,实验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二甲苯的方法,并对盐酸伪麻黄碱不同批号产品二甲苯残留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谢丽琼;邱晓莲;徐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PLC-ELSD测定清开灵颗粒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清开灵颗粒由胆酸和猪去氧胆酸、黄芩苷、金银花、栀子、板蓝根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作用,对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红或绛,苔黄,脉数者适宜;多用于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症.清开灵颗粒有效成分中有胆酸和猪去氧胆酸(Cholic acid and Hyodeoxycholic acid),原质量标准中没有胆酸和猪去氧胆酸含量测定,尚未见有报道其含量测定的方法.胆酸类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以往药物研究以及常规检验中,通常采取显色反应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进行测定,但该法缺少一定的专属性,受到方中其他成分及显色反应的条件等影响.

    作者:李晓蒙;刘慧琼;程力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保和丸(浓缩丸)的RP-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保和丸(山楂、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麦芽、六神曲)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以0.5%的NH4H2PO4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4 nm,绘制保和丸的指纹图谱.结果:建立了保和丸RP-HPLC指纹图谱,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有关规定.结论:该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具可操作性,可为评价保和丸内在质量的优劣及考察保和丸制备工艺的稳定性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陈战国;赵海霞;金燕子;崔雨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鼠体内泻心汤中黄芩苷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泻心汤4.5、9、18 g/kg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服泻心汤后血浆中检测到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另一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高.泻心汤灌胃给予4.5、9、18 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1/2=2.77、5.69、6.20 h,AUCo-∞=9.09、23.49、39.57 μg·h/mL,CL=12.52、6.962、11.50 L·h/kg,Vd=50.11、79.56、102.95 L/kg,Cmax1=1.89、3.32、4.79 μg/mL(Tp1=0.08 h),Cmax2=1.46、2.57、4.16 μg/mL(Tp2=3 h).结论: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可以吸收进入体内,其中以黄芩苷为主.

    作者:严东明;马越鸣;王天明;张宁;朱恩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养血扶正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养血扶正颗粒(黄芪、红参、淫羊藿、枸杞子等)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红参、淫羊藿、枸杞子、熟地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总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35:65),检测波长:320 nm,柱温:25 ℃,流速:1.0mL/min.结果:薄层色谱能明显检出黄芪、红参、淫羊藿、枸杞子、熟地,无阴性药材干扰.阿魏酸在0.503~24.1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2.69%.结论: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行,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养血扶正颗粒的质量,可作为本品质量标准.

    作者:张国霞;李平;韩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酒蒸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五味子的佳酒蒸工艺.方法:以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选择闷润时间、蒸制时间、酒的用量3个因素,以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五味子进行酒蒸工艺的优选.结果:蒸制时间对五味子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佳酒蒸工艺为取五味子100 kg,加入20%酒,拌匀闷润1 h,蒸制4 h,干燥即得.

    作者:陆兔林;殷放宙;毛春芹;马新飞;苏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中提取得到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成分之一[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等功能[2,3].目前穿心莲内酯主要有片剂和胶囊剂两种剂型,由于穿心莲内酯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特别低,为了提高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有必要制备穿心莲内酯的固体分散体.将穿心莲内酯和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其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本实验以PEG 6 000为载体材料,制备PEG6 000/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

    作者:索绪斌;张云凌;杨兆琪;张在军;王玉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及思考

    药物制剂从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的第一代剂型发展到了目前能根据所接受反馈信息而自动调节释放药量的第五代剂型,其中缓、控释制剂属于第三代,是给药系统研究(DDS)的一个重要部分.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目的,其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狭义的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的制剂[1].作为第三代制剂,西药该制剂的研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中药方面,有效成分繁多、含量较低、疗效评价极为困难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该剂型的发展.本文就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近十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

    作者:李俊松;冯怡;徐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脉通不同提取工艺中蒽醌类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目的:比较脑脉通(大黄、川芎、人参、葛根等)不同提取工艺对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Hypersil ODS2 C18柱,流动相以甲醇-0.1%磷酸水(75:25)在254 nm波长测定大黄5苷元.结果:乙醇提取工艺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优于水煎煮提取,合煎液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率高于分煎液.结论:中药复方提取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应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的理化性质对样品进行适宜的处理.

    作者:王淑美;冯素香;郭亚健;梁生旺;李建生;李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