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耿希华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58例ACS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观察实施计划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体重指数( BMI)等生理指标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在实施6、12个月后,患者TC、TG、LDL、HDL、BMI等生理指标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CS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增加其治疗有效性,并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亚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膏,实验组在清创后外敷生肌玉红胶原海绵,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皮肤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治疗体表慢性创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鲁梅;樊玲丽;韩晓玲;许睿;蔡晖;吉卉丽;姚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处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而言,大量新技术和仪器的引入,患者对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都说明管理理念转变的重要性[1]。手术室护理管理已经逐渐开始向着数字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现代化方向转变,这不光体现在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上,新的管理模式也是提高整体服务质量的基本要素。现将手术室护理管理趋向与发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秀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临床上某些常用药物,如头孢匹罗粉剂经溶解后,瓶内产生正压,抽吸时经常会出现药液在针眼处外溢现象,这样既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也造成药液浪费。我们经临床实践,发现克服其缺点的抽吸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燕;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住院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6例抑郁症住院自杀患者根据其心理活动变化,经过自杀危险性分析后,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加强患者自我调控能力、阻断患者负性心理、语言交流法、鼓励加强社会交往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本组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P<0.05)。结论:对抑郁症住院自杀患者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恢复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隋延辉;刘静;赵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搏骤停患者,病死率高,在进行积极心肺复苏的同时或之后尽早接受介入治疗则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2012年10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搏骤停患者,经长时间心肺复苏后紧急施行PCI术,术后进行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剑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之一。常常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小儿多动、不合作以及一些因疾病而躁动的患者,造成穿刺部位药物外渗而形成水肿。临床中经常使用一次性纸盒作输液固定用具,但效果欠佳。原因在于一次性纸盒容易变形,不舒适、不透气,容易产生异味。在骨科,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是常见的医疗用品。由于患者的需求,留下部分不能使用的高分子夹板和弹力绷带。因此,利用高分子夹板联合弹力绷带制作成一种输液工具。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武梅;伍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感染患者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的现状。方法:采用现场查看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50例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按照科室不同分为内科组、外科组,按照时间不同分为白天组、夜晚组。结果:医务人员对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合格率为49.42%;内科组消毒隔离实施合格率与外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白天组医务人员对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在医疗物品专用、环境消毒、人员限制,防护用品的使用,手卫生方面的实施合格率与夜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实施消毒隔离合格率不容忽视,应加强外科和夜晚医务人员对产ESBLs细菌消毒隔离执行力度,是有效预防产ESBLs细菌在院内传播的方法。
作者:宁小玲;潘玲;刘小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脑梗死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知晓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再发住院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教育后,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个月内复发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树珍;谢桂珍;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吴月意;冯仕娜;伍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家属在其亲属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54名白血病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选择63名同期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理测评量表评价两组家属在亲属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1、3和6个月SAS、SDS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家属在亲属住院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应通过护理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胥莉;肖凌凤;李士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护理配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有效率、总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 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相对无创、简便易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而治疗期间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发挥其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RICU环境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制定RICU的环境质量管理评分标准,查找对科室病房环境管理问题,并从中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改进。结果:活动前后,RICU环境质量管理评分及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全体圈员的和谐程度、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愉悦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九项指标评分较活动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RICU病房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提高病房环境的管理质量,同时提高圈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作者:唐丽黎;何艳;肖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足其身心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孔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肾内科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3月肾内科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2年9月~2013年5月肾内科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两组于护理前及护理后第1周末均接受SDS和SAS测评,并做好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改善病情预后。
作者:张红;王裕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时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和血压的影响,以寻求合适的吸痰时间。方法: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ICU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由培训合格的护士分别采用5、10、15 s的时间进行吸痰,由2名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记录患者吸痰前2 min、吸痰后2、5 min血压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吸痰时间间隔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1),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A组(P<0.01);三组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10 s影响小,吸痰效果好。
作者:李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遵医行为及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FT3、FT4及TS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甲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心内科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其在中医院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对实习任务知晓率及各阶段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带教路径是一套既顺应目前教学形势,又能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教学方法。
作者:唐荣芳;程友桂;孙开婷;刘萍;姜素琴;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下简称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手术的顺利完成需要洗手护士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血管吻合时更是争分夺秒,对洗手护士传递器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很高。冠脉搭桥手术器械数目多且精细,为方便管理,我科在手术台自制了冠脉搭桥手术器械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3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将电子体温计放于患者左侧腋下,同时将汞式体温计放于患者右侧腋下,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及完成全病区患者体温测量所需时间。结果: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与汞式体温计测量腋温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低于用普通汞式体温计(P<0.01)。结论:电子体温计与汞式水银体温计比较更适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应用。
作者:孙小惠;季衍丽;张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