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脑冠状面上颞叶脑回与髓突的对应关系

李雪鹏;张业辉;纳青青;林炎生;张剑凯

关键词:端脑, 冠状面, 髓突, 脑回, 定位
摘要:目的:研究髓突与颞叶脑回在冠状面上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颞叶脑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正常人脑标本,用广告颜料对颞叶脑回染色,作层厚6mm之冠状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颞叶脑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结果:颞叶脑回所对应的髓突绝大多数为1支,极少数为2支.髓突方向在不同的冠状切面也是固定而且基本是对称的.结论:颞叶脑回与髓突之间在冠状面上有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在冠状面上定位颞叶脑回.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丹参酮ⅡA组).模型组大鼠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PD模型;假手术组在与模型组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乳化液;正常组不作处理.模型组在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TUNEL检测大鼠中脑黑质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的表达降低,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增多,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较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大鼠中脑黑质内TH的表达增多,GRP78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在一定程度减轻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弱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田新红;徐玉英;郝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指长比与男性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宁夏汉族男性指长比(2D∶4D)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比较宁夏汉族男性186例(对照组93例,胃癌患者组93例)左右手指长比(2D∶3D、2D∶4D、2D∶5D、3D∶4D、3D∶5D、4D∶5D)均值及其差异性,分析2D:4D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转移距离间的相关性.结果: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患者组各指长比均值均低于对照组,2D∶4D、3D∶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组2D∶4D<1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D∶4D均值与胃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转移距离无相关性.结论:指长比,尤其是2D;4D与宁夏汉族男性胃癌有关,可能是胃癌早期筛查的间接指标之一.

    作者:陆宏;王璐;白春月;于皓臣;马占兵;霍正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科研反哺教学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的探索及意义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该意见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有效地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所谓科研反哺教学,指的是高校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盛花;桂丽;黄大可;谢芬芬;祝晓梅;郑丽明;贾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遗体捐献者病案库的建立及应用

    病案资料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而完整地记录了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情况、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过程,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也是医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资料,对于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临床对疾病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因而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将病案资料的管理情况作为医院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沈良华;姜华东;顾传龙;叶小康;凌树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LARITY组织解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在神经系统研究领域,为了实现从完整的生物组织中获得其详细的形态结构及分子信息,科学家们做出了长久不懈的尝试和努力,也因此带动了相关领域研究技术的革新[1-2].传统方法中,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科研中采用多成熟的方法是组织切片和结构重建技术[3].然而,该技术大的缺点是大多数研究只能在极小范围的神经组织中进行,而切片会导致组织结构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或破坏,同时所获得的组织信息仅为20~50μm的厚度[3],即使是使用当前先进的双光子显微镜,其可视厚度也不超过600~800 μm[4],这极大地限制了对脑内一些物质分布不同脑区基因表达情况的研究,也完全不能满足从组织的整体水平研究其结构-功能相关性的需求,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领域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满才;王向文;马玉婧;张昕;魏振刚;张亚武;马建忠;徐小东;张有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强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建设的探索

    郑州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2007年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在原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与创新,于2013年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并在爱课程网站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于2016年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就在不断推进课程内涵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分享,以期破解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中实效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示范性不强、影响力不大、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作者:朱晓燕;丁一;邢文英;张钦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后虫草素增强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的表达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虫草素对脊髓组织内突触分化诱导基因1(SynDIG1)表达和神经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神经损伤修复的内在机制.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与损伤组行脊髓半横切损伤,随后治疗组给予虫草素处理,损伤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术后14、21、28、35 d用BBB和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测定脊髓组织内SynDIG1活性.结果: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均表明术后14d损伤组和治疗组均有神经细胞SynDIG1表达,在28 d达到高峰,之后呈高水平表达,且SynDIG1水平在高剂量治疗组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损伤组,BBB和斜板试验评分在高剂量治疗组均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和损伤组.结论:虫草素明显改善损伤区域的微环境,激活神经系统的内源性修复机制,促进神经细胞SynDIG1大量表达,有利于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孙丹华;陈旭东;徐纪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博来霉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检测TNF-α和ICAM-1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模型组有广泛充血水肿,肺泡腔有大量渗出液和炎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部分肺泡间隔增宽,管壁增厚,不同剂量姜黄素量组肺组织的损伤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模型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不同剂量姜黄素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中剂量姜黄素组TNF-α和ICAM-1的表达水平低.结论: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以中剂量保护作用强,且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CAM-1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胡亚男;郭志刚;李银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透射电镜在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连接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透射电镜技术在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连接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罗氏血糖仪检测大鼠尾血血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回肠上皮细胞连接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回肠组织claudin、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稍感松弛,电子密度有所降低;中间连接、缝隙连接则出现缝隙异常增宽现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occludin、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透射电镜技术可应用于糖尿病大鼠肠上皮细胞连接病理形态学分析,对糖尿病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志尚;毋亚仙;刘立娜;谭金山;刘颖;梁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与断层解剖学课程对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作用

    教育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专硕)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全部时间不脱离临床工作[1-2],所承担的课题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完成.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在临床中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并通过临床实践完成毕业课题.如何要让专硕生既有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而且还要能够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撰写原创性论文的水平.要培养具有这方面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课程训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专硕课程与科学型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学硕)的课程设置没有明显差异性,专硕课程没有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创新[6-7].

    作者:姜平;杨鲲;马瑞;欧阳琦;许文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7~10日龄SD大鼠脑组织,经匀浆,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脑微血管段后,置于CO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体外培养24~48 h后,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单个细胞为短梭形或多角形,呈团簇状单层贴壁生长,待细胞密集融合后,则成典型的“铺路石样”涡旋状排列;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细胞胞质显棕黄色,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马华根;唐元瑜;纪立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左右髂总动脉缺如一例

    在对实验室标本进行考察时,发现1例标本左、右两侧髂总动脉均缺如(图1),鉴于此类变异对临床外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标本来源于长沙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为一老年男性标本(身长178 cm),经甲醛防腐固定,腹部结构和腹腔内器官完整.采用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法,对比相关解剖结构进行综合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赖育鹏;孙建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提高质量和数量的肠系膜疏松结缔组织铺片制作方法

    疏松结缔组织的观察是组织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验中使用的铺片存在厚薄不均、有皱褶、染色易褪色等影响观察效果的问题,并且实验动物肠系膜利用率不高.现探讨了一种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一次性大批量制作铺片的方法,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冰;骆倩倩;刘同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iR-126促进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miR-126对在体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Allen法制作小鼠第10胸椎脊髓挫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期应用BMS评分对运动功能评估后,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组织病理学及尼氏体的变化.RT-PCR检测miR-126、nestin、HOXA9表达量,同时免疫印迹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26、nestin早期表达量下降,后期有所升高.HOXA9表达量则出现与其相反趋势.组织学检测早期损伤部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尼氏体丢失,后期损伤程度减轻,尼氏体逐渐增多.BMS评分随神经元的增多而有一定程度的增高.结论:脊髓损伤后miR-126在促进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同时,通过负向调节HOXA9表达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从而促进小鼠运动功能修复.

    作者:张永涛;高渊涛;李宵;付明阳;田峰;李鹏飞;刘芳;王春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上出现双侧胸骨肌且与双侧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现报道如下.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后,胸骨肌位于双侧胸大肌的前面和胸骨两侧,呈“八”字形,上窄下宽,右侧较粗大,左侧细小.右侧胸骨肌长24.5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1.1cm、3.5cm、2.8 cm;左侧胸骨肌长17.9 cm,其上、中、下三部肌腹的宽分别为0.6cm、1.5 cm、1.7cm.右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第7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层及腹外斜肌腱膜,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胸骨角处移行为肌腱,末端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一起.左侧胸骨肌以腱膜起于肋弓内侧缘,肌纤维行向内上方,在第3胸肋关节处移行为肌腱,分两个头,内侧头止于胸骨角,外侧头继续向上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移行在一起.左、右胸骨肌的肌腱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相连形成联合腱,相互靠拢且由结蹄组织相连于胸骨柄,呈X形状(图1).

    作者:崔涛涛;丘继哲;邵水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人体解剖学三边一体化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卫生高等职业院校解剖学教学模式是先课堂理论教学,后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的课堂理论教学多为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造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是采用前苏联的学院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教师中心作用,教学成本低,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人体形态结构知识点、考试点,没有达到预期教学质量目标.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多元化[1]的教学理念的引进,卫生高职解剖学教学模式需要改进.所谓“三边一体化”教学,是指边教学、边实验、边评价的一体化教学,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形成性评价.

    作者:别永信;郝海峰;张孝芳;张晓;蔡青青;张苗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ZENK蛋白在牛蛙脑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目的:对比分析夏季和冬季雌、雄蛙脑中ZENK蛋白的分布差异,为进一步研究ZENK蛋白在脑中的重要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夏季和冬季雌、雄美洲牛蛙各3只,以其脑组织为实验材料,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ZENK蛋白的分布.结果;ZENK蛋白在冬季牛蛙脑中无明显的阳性细胞,而在夏季牛蛙脑中的分布较多,主要分布在大脑纹状体、背侧皮质、原始海马和原始梨状区,间脑和中脑的视前区、视顶盖和被盖核团以及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等,阳性反应较强,有些还可见阳性突起.且夏季雌、雄牛蛙中ZENK蛋白的分布区域略有不同.雌蛙在背侧皮质、纹状体、视前区以及背、腹前侧被盖核中分布较多,雄蛙在这些区域分布较少;而在小脑分子层、颗粒层以及延髓的中缝核中分布较多.结论:牛蛙脑中ZENK蛋白分布与其他动物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与其认知记忆、行为协调及视觉调节等有关;不同季节和不同性别牛蛙脑中ZENK的蛋白分布差异可能与其脑内的神经活动、雌二醇分泌及活跃的性行为相适应.

    作者:任敏;徐冉;梁娟娟;张方;晏鹏;张盛周;吴孝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龙血素A与MCF-7细胞体外共培养(药物组)干预手段,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标志性蛋白Ki67 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ax、Bcl-XL/S的表达;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存在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药物组Ki67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Bcl-XL/S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增高,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血素A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玉英;杨炳翠;贾琴;吴爽;李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数字故事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故事的初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颖的载体,走进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视线中,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1].因其便捷、形象、活泼、感染力强等特点,在丰富课堂教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与临床医学以及生命科学均有着密切联系.因其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多,对于低年级大学生而言,繁多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程的难度,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陆俊捷;侯瑜超;赵英侠;姚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解剖学微课设计中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技巧

    微课[1]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遵循视频资源制作的规律.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2]是微课设计中的关键技巧,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微课建设与应用的逐渐兴起,成为了研究热点.现探讨解剖学微课设计中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技巧,旨在与大家分享经验,合力推动相关教学改革.

    作者:杨光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