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因子基因在兔软骨细胞损伤模型中表达

赵海洋;马子君;任俊丽;陈传好

关键词: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划伤模型, 生长因子,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探测生长因子基因在兔关节软骨细胞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机械划伤制备关节软骨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软骨细胞在划伤后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在划伤前和划伤后1、3、7d4个时间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结果:细胞划伤后划痕两侧细胞逐渐向划痕区生长和融合.VEGF和bFGF基因在细胞划伤后呈明显低水平表达,而TGF-β1、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却呈现较高表达水平.VEGF基因在细胞损伤第3天的表达达高峰后开始下降,而bFGF、TGF-β1及Ⅱ型胶原基因在损伤的第1天表达明显降低,随后呈现升高的趋势.IGF-Ⅰ基因在损伤初期表达变化平稳,在损伤第3天后出现明显升高趋势.结论:bFGF、TGF-β1、VEGF、IGF-Ⅰ和Ⅱ型胶原基因细胞损伤后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这为调节关节软骨内源性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氢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氢水治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氢水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匀浆中NO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脑组织提取液中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结果:术后6h时,模型组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灰度值、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而氢水治疗后其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治疗24 h时,模型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灰度值、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但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水治疗可通过早期减少缺血后脑组织中NO含量及降低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连双;路青忠;王秀秀;撒焕兰;刘同慎;冯国营;赵伟;王希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解剖学数码互动系统在系统解剖学实习课中的应用

    目前系统解剖学教学具有学时少、班次多的特点,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大班课理论精讲、小班课示教实习”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巩固大班课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小班实习课中我们采用5个环节进行.本室自2008年引入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解剖学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以来,已逐步将其应用于解剖学的实习课堂教学[1-3].教师在示教过程中,借助于解剖学数码互动系统的高清晰度摄像机,将示教标本的细微结构清晰展示于教师端的电子大屏幕以及教室两侧的电视显示器上,同时借助音响系统,教师的讲解也得以适时地呈现,提高了教学效果[4].

    作者:蔺海燕;刘芳;许家军;杨向群;张传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和becl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becl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组织中LC-3和beclin-1蛋白的定位及定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异位内膜组织中LC-3和beclin-1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并且随着r-AFS期别程度的增加,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LC-3和becl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处于低表达状态,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李月红;张春来;李欧;朱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辽西青少年附睾超声影像学参考值

    目的:了解和评估青少年附睾发育情况,为附睾疾病进行有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年龄在7~17岁的健康无生殖系统疾病的男性青少年520例,以每岁为一组分为11组,每组40~50例.所有受试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头进行扫描.结果:7~岁、8~岁、16~岁和17~18岁组两侧附睾头的厚度存在差异;10~岁、13~岁和17~18岁组两侧附睾的长度存在差异.7~10岁、11岁、12岁、13~14岁、15~18岁青少年附睾头厚度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99,9.19) mm、(4.24,8.56) mm、(4.36,9.26) mm、(3.58,10.31) mm和(4.67,12.59) mm.7~10岁、11~14岁、15~18岁青少年附睾长度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29,6.91) mm、(3.15,9.73) mm和(5.08,12.18) mm.结论:建立了辽西地区青少年附睾相关参数参考值范围,为今后青少年人群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程华伟;温有锋;纪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黑色素瘤抗原A3基因对肝细胞癌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构建小鼠黑色素瘤抗原A3 (MAGE-A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小鼠肝细胞癌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小鼠MAGE-A3全长基因,以pcDNA3.1(+)质粒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MAGE-A.将pcDNA3.1(+)-MAGE-A3载体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鉴定转染细胞MAGE-A3蛋白的表达.将纯化的重组质粒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5-Aza-Cdr诱导小鼠肝癌细胞H22表达MAGE-A3基因,观察小鼠成瘤情况与瘤体形态学改变.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MAGE-A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能正常高效表达MAGE-A3蛋白;MAGE-A3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后,小鼠成瘤的时间推迟,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瘤体大小和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显示MAGE-A3重组质粒组肿瘤细胞排列较为稀疏,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增殖更为明显.结论:MAGE-A3基因免疫可有效抑制肝细胞癌成瘤,产生对肝癌的免疫保护作用,提示MAGE-A3基因疫苗可作为肝癌防治手段之一.

    作者:张永俊;黄爱民;陈裕庆;高美钦;张文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离体猪肺与人肺动、静脉成像的解剖学

    目的:将离体猪肺与人肺动、静脉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成像进行解剖学观察,为进一步研究人肺动、静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已用羧甲基纤维素泛影葡胺液灌注的30例离体猪肺置于螺旋CT机架上进行增强扫描,行三维重建,挑选5例肺动、静脉清晰的猪肺,进行动、静脉测量;同时选择正常健康成人肺5例行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结果:通过两者间动、静脉的成像比较有相似性,而猪肺与人肺动、静脉管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能较好地显示离体猪肺与人肺动、静脉走行及管径,可进行大样本的测量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汤挺兵;陈吴兴;陈光平;纪建松;王祖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多元化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2],通过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局部解剖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国内各医学院校[3-5]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两点共识:即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比单位时间内定向传授书本知识重要;设计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比单纯的增加知识量重要.因此提出新课改模式,即精简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构建多元化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汪坤菊;陈敏;林威威;易西南;赵久荭;张显芳;石小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胆碱能活性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脑内胆碱能系统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Sham、模型组、TFHL 70 mg/kg组、TFHL 140 mg/kg组和盐酸多奈哌齐0.52mg/kg组,每组16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TFHL 70、140mg/kg及盐酸多奈哌齐0.52mg/kg组连续给药36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皮质、基底节、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变化.结果:与Sham比较,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区次数显著减少,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显著降低;ChAT活性明显降低,AChE活性显著增强.TFHL组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增强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结论:TFHL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从丽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苗光新;毛晓霞;吴晓光;陈志宏;曹慧;王娇;檀荣方;王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组织工程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和开发人体组织器官的替代物,修复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缺损,帮助患者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近10年来组织工程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专门建立了组织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平台.培养一批掌握组织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紧跟科学前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推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造福人类健康服务[1].

    作者:范军;田晓红;柏树令;侯伟健;徐赫;佟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江苏苏北地区汉族群体指纹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江苏苏北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特征,为皮纹学、遗传学、医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油墨拓印法采集男性144名、女性169名江苏籍苏北地区健康成年人的指纹,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箕形纹52.24%,斗形纹44.85%,弓形纹2.91%,且L的分布具有明显性别差异,Lu多见于小指;Ws多见于无名指.左、右对应手指各种指纹组合格局频率为L/L(40.96%)>W/W(34.44%)>L/W(19.81%)>A/L(2.81%)>A/A(1.02%)>A/W(0.96%).L/L多分布于小指,W/W多分布于无名指,A/A及A/L组合在示指频率较高.对应手指同型组合频率为76.40%,十指同型的比例高达19.16%.一手五指纹型组合频率为OLW(57.35%)>同型组合(31.79%)>ALW(6.39%)>ALO(3.67%)>AOW(0.80%).结论:江苏苏北地区汉族指纹纹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表现出箕形纹频率高、OLW类型(一手五指纹型)频率高的倾向性,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

    作者:方星;陈梅;倪鹏平;成中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巴基斯坦留学生指嵴纹数分析

    目的:通过指嵴纹数的调查分析,为人类学和医学肤纹学提供正常参数.方法:无油墨法采集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指纹,放大镜下计数.结果: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总指嵴纹数(TFRC)为128.34±33.00,男性TFRC为130.89±36.74,女性TFRC为125.67±28.76.各指指嵴纹数(FRC)中,拇指和环指明显高于其他各指,均为男性大于女性.随着对应指FRC差值的增加,频数减小,以差值0的频率高,绝大部分差值在4以内,共占79.34%.TFRC的频数分布近似正态.河北汉族青年的TFRC为148.37±39.56,男性TFRC为158.37±38.83,女性为138.37±37.83.结论:巴基斯坦留学生各指的FRC值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左右对应指FRC值分布具有对称性.与河北汉族青年FRC相比,无论男女,巴基斯坦留学生TFRC普遍比河北汉族青年低,其他各项与河北汉族青年相差不大.

    作者:李超;沈海娥;张红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侧核群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一侧大鼠MCAO致脑缺血模型,术后大鼠分别存活1、2、4、8周,取脊髓颈膨大.采用亚铁氰化铜法显示AChE,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侧核群AChE反应阳性区域的累积光密度(IO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CAO 1周组实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侧核群AChE的IOD值高于对照侧,MCAO 2周组开始低于对照侧,且病程越长此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大鼠MCAO可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外侧核群AChE的含量发生改变.

    作者:曲英杰;李颖;薛景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湖南宁乡地区城市汉族体型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宁乡城市汉族体型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湖南宁乡地区319名(男149,女170)城市汉族的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等10项指标,按照Heath-Carter体型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南宁乡城市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2-5.5-1.6,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4.9-4.8-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女性以40岁为体型分界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因子值明显增加、外因子值则明显减少,肌肉和骨骼也逐渐趋向于发达,身体线性度下降,体型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湖南宁乡城市汉族男性体格魁梧,女性体态丰满圆润;与其他群体相比,湖南宁乡城市汉族男性平均体型与山东乡村汉族为接近;湖南宁乡城市汉族女性平均体型与鄂温克族为接近.

    作者:刘燕;陆舜华;李玉玲;李咏兰;傅媛;郑连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激酶抑制区对STAT3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激酶抑制区(KIR)对细胞内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穿膜肽TAT与KIR的融合肽(TAT-KIR),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氨基端标记;不同浓度融合肽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AT-KIR的穿膜效果;以白细胞介素-6(IL-6)处理PC12细胞模拟炎症反应,MTT检测细胞活力/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水平;对比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细胞)、IL-6刺激组、TAT-KIR处理组及TAT-KIR+IL-6处理组细胞的P-STAT3水平,分析SOCS3的KIR对STAT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加入不同浓度TAT-KIR后10 min,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绿色荧光出现,并随浓度升高胞内绿色荧光强度增强,其中3 μmol/I融合肽30 min时其跨膜转运效率高,可达99.94%;100 ng/ml IL-6可显著增加PC12细胞活力,并促进胞内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与此相比,TAT-KIR+IL-6组细胞内P-STAT3水平显著下降,但是TAT-KIR处理组P-STAT3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IR可被TAT成功转入细胞内部,并有效抑制IL-6刺激引起的PC12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的增高,对正常情况细胞STAT3磷酸化的影响不大.

    作者:王丽;马辉;焦倩;王媛媛;张智超;杨蓬勃;陈新林;李昭荣;吕海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医学院校中的实施与体会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1].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2].大学生科技创新是指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科研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在国家和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自主开展的各种科技学术活动[3].我校作为医学院校,近几年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其主要形式为3~5个学生为1个小组,推选1个学生为负责人,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联系有课题的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给学生布置相关文献,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撰写标书,上报学校科研部门,专家评议,择优立项资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实验完毕后,上交实验实物或撰写一定的科研论文.通过近几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现归纳如下.

    作者:张连双;赵伟;王东;李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康复解剖学教学观感

    解剖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康复治疗师临床能力的好坏不仅与专业技能有关还与其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有关,尤其是解剖学知识[1].在中国,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中医疗法,从而忽视西医及解剖学在康复领域的重要性,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康复专业解剖学课的教学并不能很好体现其专业特色.在西方,康复被定义为是一种医学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帮助那些传统内外科手段对其无能为力的患者恢复正常的独立生活能力[1].现在国外有很多专业的康复医院,他们通过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的康复手段使无数有不同程度身心障碍的患者走向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作者:邱启祥;刘瑞珍;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体解剖学小组式自学提前干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预先独立地或协作地学习课堂及其有关内容,诊断已弄懂或还不懂的知识点,为学生有针对性听课和教师有针对性讲课提供信息[1];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认同其重要性.多年来,解剖学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常常因缺乏组织和指导不力,学生难以坚持,预习没有起到提高效果的作用[2].自2011年初开始,在充分提供解剖学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尝试将小组自主学习与课前预习有机结合起来,即小组式自学提前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姚柏春;黄琪;王军;唐杰;李文春;王配军;王汉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唾液酸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大鼠牙萌出过程中和种植支抗牙移动的实验模型的表达比较

    目的:比较骨唾液酸蛋白(BS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鼠牙萌出过程中和应用种植支抗牙移动实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牙槽骨改建作用的机制.方法:牙萌出组实验材料取自出生后0、7、10、15d及21d的SD大鼠;建立应用种植支抗牵引大鼠下颌磨牙移动的实验模型(OTM组),OTM组在大鼠右侧下颌做加力牵引,左侧下颌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OTM后2、4、7d及14d取材,H-E染色观察2组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SP及MMP-2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H-E染色显示,在牙萌出组牙相邻的牙槽骨中的骨小梁上可见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OTM组中张力侧牙周膜间隙变宽,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周围,压力侧间隙变窄,破骨细胞表达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SP和MMP-2表达在牙萌出中牙槽骨的咬合区和根尖区域,在牙萌出早期和中期,两者阳性表达迅速增强,在10d达到高峰,后期仍维持较高水平;OTM组BSP和MMP-2分别表达在张力侧和压力侧,两者阳性细胞计数随牵引时间的延长而增加,OTM后7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其时间分布变化趋势与牙萌出组相似.结论:在牙萌出及正畸牙移动过程中,BSP及MMP-2的表达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与牙槽骨改建过程一致,表明BSP及MMP-2在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敏;施健;赵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鼠膝关节改良不稳定性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特征

    目的:通过切断前交叉韧带并强迫活动建立大鼠改良不稳定性骨关节炎模型,观察其病理变化,为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简便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5月龄Wistar大鼠,一侧予以手术处理,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组,每日大腿外侧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IU.观察关节软骨退变现象,并行Mankin评分.结果:模型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软骨退变呈进行性发展.4周时未见任何退变征象,8周时软骨面色暗,部分可见小裂纹,从12周后软骨不同程度糜烂、剥脱,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显示,模型组4周深层同源软骨细胞群数目显著增加;模型组8、12、16周与假手术组比较,退变加重,中间层及深层软骨细胞逐渐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20周时,软骨退变重,甚至剥脱,各层细胞排列及形态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切断前交叉韧带并强迫活动能成功诱发大鼠膝关节骨关节炎改变,其病理变化随时间的增加而加重.

    作者:马钢;任明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TAT介导的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α亚基胞内区远膜端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克隆表达HIV-1反式激活蛋白TAT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α亚基胞内区C末端序列(LIFRα-CT3)的融合蛋白(TAT-CT3),并检测其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构建TAT-CT3和SUMO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SUMO-TAT-CT3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去除SUMO蛋白标签后获得TAT-CT3融合蛋白,免疫印迹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HL-60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构建了高表达重组子pET28a-SUMO-TAT-CT3,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 kD的TAT-CT3融合蛋白.经活性检测,TAT-CT3融合蛋白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纯化TAT-CT3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作者:徐莎;王越;孙擎;刘厚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