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时期小鼠胚胎整体石蜡标本的制备技术

刘淑琴;秦建民;曾锦章;郭婷婷;郭琳娜;吴孟超;王红阳

关键词:小鼠胚胎, 石蜡标本, 石蜡切片, 胚胎发育, 组织结构, 原位杂交, 实验方法, 免疫组化, 技术要求, 技术平台, 包埋技术, 完整性, 连续性, 应用, 液氮, 时段, 国内, 病因, 冰冻, 保存
摘要:目前研究小鼠胚胎发育国内外大多采用液氮冰冻胚胎切片方法进行,具有简便、省时、快捷等优点,但整体胚胎尤其大的胚胎切片技术要求高,胚胎切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难度大,组织结构较差,另外胚胎长期保存困难[1,2],因此我们通过不断探索,采用石蜡包埋技术制备出不同时段小鼠整体胚胎石蜡切片,结合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为研究小鼠胚胎发育的本质和疾病因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脐膨出合并右足6趾畸形一例

    孕母22岁,孕1产1,剖腹生下一女性畸胎.患儿出生十几分钟后死亡.胎龄11个月,身高35 cm,体重2000克.检查见头围30 cm,胸围21 cm.脐位正常,脐带扁圆状,长约5 cm.脐带左侧有一纵向裂口,长约7 cm,上始自劍突下2.5 cm,下至耻骨联合上3 cm.

    作者:况花荣;刘四君;林卡莉;钟瑞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对胚泡着床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IL-8在妊娠1~6 d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定位和测定;子宫角注入IL-8抗体,探讨IL-8对胚泡着床的影响.结果:在子宫内膜腔上皮,IL-8主要定位于细胞的游离面,妊娠1 d阳性反应弱,4 d表达强,5 d有所下降,6 d又开始增强;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妊娠4 d表达弱,5 d和6 d强;在子宫内膜的基质细胞,随妊娠天数增加,IL-8的表达逐渐增强.IL-8Ab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IL-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并参与胚泡的着床调控过程.

    作者:姜雯;宋芳;岳淑芬;郝奋;王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前庭核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的间接投射

    目的:研究大鼠前庭核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的间接投射,探索前庭信息向脑干呕吐区传递的神经通路.方法:向前庭神经下核和前庭神经内侧核注入顺行追踪剂菜豆凝集素(PHA-L),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注入逆行追踪剂荧光金(FG),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PHA-L顺行标记纤维和终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顺行标记PHA-L的纤维和终末与FG逆行标记的细胞重叠区域.结果:在延髓外侧巨细胞旁核和腹外侧区有顺行纤维和终末与逆行标记细胞的重叠.结论:前庭核团可能经外侧巨细胞旁核和腹外侧区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有间接投射,为进一步揭示前庭核团与呕吐相关的内脏反应区之间的功能关系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作者:孔哲;高萱;崔庚寅;管振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碘化钾对大鼠子代脑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碘化钾对仔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断乳后1个月大鼠饮用不同浓度的碘水,饲养3个月后雌雄合笼,取第2代60日龄仔鼠,测量血清甲状腺激素值,以NSE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本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仔鼠大脑的发育情况.结果:各碘过量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呈下降趋势,100 HI组呈明显甲低状态;海马CA3区NSE阳性细胞的NA、VV和灰度值随碘过量的严重程度而呈下降趋势,在100 HI组呈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对碘摄入量的增高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0 HI组可以观察到以NSE表达降低为主要特点的脑发育障碍,其发病机理可能与碘过量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

    作者:王俊艳;刘金宝;刘皓;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精子蛋白SP22在睾丸、精子中的分布与定位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人精子蛋白SP22制备其兔多克隆抗体,研究人精子蛋白SP22在人睾丸和精子中的分布与定位.方法:在E. Coli中诱导表达SP22基因,以纯化出的重组人精子蛋白htSP22为抗原制备兔抗人SP22多克隆抗体,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P22在人睾丸和精子中的分布与定位.结果:表达出了分子量约22 000的重组htSP22蛋白,制备获得了能特异性识别睾丸、精子中天然SP22蛋白的兔抗人SP22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及细胞化学证明SP22存在于曲细精管中各类生精细胞及精子头部表面.结论:制备的抗体具有特异性,SP22存在于睾丸曲细精管中各类生精细胞及精子头部表面.

    作者:宛传丹;黄宇烽;汪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龟龄集对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龟龄集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丝蛋白的影响,探索龟龄集的抗衰老功效.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喂药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标记的胞体和纤维均明显多于对照鼠.结论:神经丝蛋白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神经细胞内.龟龄集具有延缓神经元衰老,维持神经元神经丝蛋白的合成功能,借以增强动物肢体的活动性及其灵活性.

    作者:任占川;陈一勇;郭连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心脏缺血对间隙连接蛋白Cx43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缺血区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分布特征.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心肌缺血区、边缘带及非缺血区Cx43的分布.结果: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Cx43表达明显紊乱.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端-端相接处的Cx43严重消失,重接排列到细胞侧-侧相接处.边缘区Cx43阳性颗粒开始从细胞端-端处向四周扩散,非缺血区Cx43的表达与正常心肌相同.结论:急性短时间心肌缺血时Cx43已开始大量扩散和重新分布,可能是导致心功能异常的结构基础.

    作者:徐振平;王华;郭志坤;张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岛状瓣一期全耳廓再造的应用解剖

    目的:深入探讨头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构筑特点,为全耳廓再造中SMAS岛状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和固定头部标本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并完成手术模拟.结果:头部SMAS可划分为5个区域;各分区均由一组以上的轴型血管营养,每组轴型血管可跨越不同区域并相互吻合,维持各区间血供相互连续;颞区和额眶区SMAS为菲薄均匀,血运丰富.依据各区SMAS轴型血管的走行特点,设计出三种不同的SMAS岛状瓣模拟一期全耳廓再造.结论:头部SMAS具有多个独立连续的血供系统,可设计多种SMAS岛状瓣;以颞浅血管顶支或额支为蒂的颞区SMAS岛状瓣是一期全耳廓再造的首选方案.

    作者:匡建国;楚建军;唐胜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一例

    头颈、胸部局部标本1件,在解剖时发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发出5个分支.(1)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侧、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穿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外动脉.动脉管外径起端为11 mm,走行至甲状软骨下方时动脉管径为9 mm.(2)左颈总动脉:在右颈总动脉左侧2 mm处起于主动脉弓,行程正常.

    作者:洪虹;潘开超;刘志坚;唐洗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IH3T3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10-10~10-8 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在10-9 mol/L浓度时其抑制作用佳.PDGF对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具有增强作用,而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杨方;赵丹;马文东;罗玲;户万秘;王丽萍;朱曦玲;孙树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龄大鼠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老龄性改变,为脑衰老提供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资料.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2组大鼠海马结构BDNF阳性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龄组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BDNF含量比青年组分别下降了13.3%、10.4%,然而,齿状回从青年到老年变化不显著.结论:老龄时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的BDNF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老龄大鼠海马CA3和CA1区神经元BDNF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老龄动物海马结构营养及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赖红;曾亮;赵海花;高杰;王铁民;吕永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广西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α与β的基因多态性分布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889位点和IL-1β基因511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上述两位点进行了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L-1α(-889)和IL-1β(-511)等位基因C、T频率在壮族正常人群中分别为93.9%、6.1%和53.4%、46.6%;与奥地利、非洲黑人、非洲白人健康人群相比,IL-1α(-889)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与奥地利、非洲白人健康人群相比,IL-1β(-511)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广西壮族健康人群IL-1α(-889)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奥地利、非洲黑人、非洲白人不同;IL-1β(-51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奥地利、非洲白人不同.

    作者: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韦叶生;赵琼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局部解剖学(以下简称局解)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对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对各科手术具有实用意义.但现行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与临床实际应用尚有较大差距,尸体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初步改革探讨的基础上[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讨新世纪优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刘培党;李涛;朱建宝;曾水林;晋光荣;王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认知心理学与组织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当新接触的信息或概念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前概念对立或者矛盾的时候,是实现新的概念代替原有概念的佳契机.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不能长期容忍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冲突的功能.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学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1].根据认知学的这个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将组织学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以肌组织这一章节为例).

    作者:施明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正加速度暴露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

    正加速度(+Gz)引起急性脑功能障碍及其防护是航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的性能越来越高,在实际飞行中飞行员所承受的G值越来越高.

    作者:徐冶;李质馨;田洪艳;朱辛为;窦肇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EGF和bF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后对Ta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后,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方法:取P4代MSCs分为EGF、bFGF和EGF+bFGF及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au蛋白和NSE表达,ELISA法分析各组细胞Tau蛋白含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EGF+bFGF组Tau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率高,bFGF组、EGF组和对照组依序递减;各组Tau蛋白含量结果与Tau蛋白阳性细胞率一致.结论:EGF和bFGF均可促进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表达Tau蛋白和NSE,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鄢文海;许烜慧;韩雪飞;马岚;许燕;王建枝;邢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线粒体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特征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作者:刘亚玲;郭艳苏;许蕾;吴书玉;吴东霞;李春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位胰腺组织的临床解剖与病理学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是1727年Schultz首次报道,1859年Klob病理证实[1],在临床上较少见,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常易发生误诊;本文就对我院于1991年8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和市医院曾收治的3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解剖、病理学特征总结描述如下.

    作者:施勇;卢淑娇;孙洪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制作分离颅骨标本的新方法

    颅骨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其大多数骨块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相连,为仔细观察颅骨各骨块的形态结构,将颅骨完整分离,则显得十分重要.过去多采用干豆膨胀法、冲击扳开法及温水浸泡法[1],这三种方法各有一定的不足.近来,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颅骨分离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作者:岳学强;马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家兔主要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分布特征

    目的:探讨家兔主要淋巴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将家兔脾脏及圆小囊用Carnoy液和(或)4%中性甲醛溶液(NBF)固定,进行常规甲苯胺蓝染色或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LTB),光镜观察.结果:家兔的圆小囊MC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脾脏MC则主要分布于红髓淋巴细胞间,两者非胸腺依赖区的淋巴滤泡中均无MC,Carnoy液固定的家兔组织染色效果更佳,采用LTB染色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C的着染性.结论:MC都具有胸腺依赖性或T细胞依赖性,淋巴器官MC与T淋巴细胞位置关系密切.不同固定液和不同时间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

    作者:呼格吉乐图;佘锐萍;阿拉坦其其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