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筛选可模拟C1qR的C1q结合肽

李文君;张丽芸;陈政良

关键词:C1q结合短肽, C1q受体, 噬菌体展示肽库
摘要:为获得能结合C1q并模拟C1q受体(C1qR)配体结合位点的短肽,以C1q为钓饵蛋白筛选噬菌体环七肽库,采用C1q结合ELISA、U937细胞配体结合抑制试验、多聚IgG(AIgG)竞争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再进行单链DNA测序和分析.结果经3轮筛选后,随机挑选23个噬菌体克隆进行ELISA鉴定,10个克隆与C1q有较强的结合;利用U937细胞配体结合抑制试验,得到了7个阳性克隆;从其展示肽DNA测序结果推导氨基酸序列,获得7个短肽序列:QTPFQLW、NPFNWTS、SPFXLTS、FLTWLDP、FSTFLYP、GPMWWSY和NPFXLIL.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炎症性细胞向损伤处的迁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Th1型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RA的滑膜组织及关节腔滑液中含有大量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则在T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细胞上高表达.趋化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在RA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众多抗趋化性细胞因子或抗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已经开展,这也为R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侯娜莉;李宁丽;张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婴幼儿呼吸道疾病B淋巴细胞状况分析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婴幼儿哮喘、婴幼儿肺炎、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19+CD23+表达,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血清总IgE水平,以探索婴幼儿呼吸道疾病时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况.结果表明,婴幼儿哮喘组CD19+、CD19+CD23+表达、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增高,婴幼儿肺炎、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升高;婴幼儿哮喘组CD19的表达阳性率和绝对值分别与CD19+CD23+表达阳性率和绝对值均呈正相关.提示婴幼儿哮喘存在明显的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及活化异常,婴幼儿肺炎和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作者:罗晓明;周馥英;周永列;王欣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ARS-Cov膜结合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和多表位嵌合体的原核表达

    SARS-Cov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和M蛋白都是SARS冠状病毒主要的膜结构蛋白.研究显示,冠状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病毒表面膜结合蛋白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预测可能在SARS-Cov 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膜结合蛋白结构区域作为抗原表位.构建多表位串联基因片段,接入载体pET-32a后验证表明,该多表位串联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从而为基于表位的SARS-Cov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汪晓华;童德妍;徐焕宾;熊凌云;熊思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肝癌细胞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构建抗人肝癌细胞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与肝癌细胞特异结合的高亲和力单链抗体.从Hep G2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脏提取总RNA,RT-PCR扩增小鼠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用(Gly4Ser)3 连接肽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在体外将VH和VL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以Hep G2细胞为抗原对抗体库进行淘选,ELISA法鉴定各单克隆与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表达.成功构建了库容为1.1×106抗肝癌细胞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经筛选得到了与Hep G2细胞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单链抗体,实现了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序列测定结果表明,VH和VL基因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scFv基因拼接正确.

    作者:粘红;安利国;赵岩;陈吉中;范国才;王清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D40分子在树突状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是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1].未成熟DC定居在外周组织,具有极强的捕获抗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捕获入侵的病原体、损伤或恶变的组织后迁移至淋巴结,将加工过的抗原以MHC-抗原肽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启动机体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DC逐渐发育成熟,伴随着膜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MHC 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如CD40、OX40L、CD80、CD86表达的上调.然而,DC抗原提呈功能的完全成熟需要T细胞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其中CD40相关的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桓;顾宗江;张学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DM性哮喘疫苗研究进展

    HDM能引起多种变应性疾病,已发现的HDM变应原有19类,其中第1类和第2类为重要.变应原来源的多肽或者编码HDM变应原多肽的DNA可以用于制备HDM性哮喘疫苗.应用一些可生物降解的微球包装质粒DNA,或者同时运用CpG以及编码Th1细胞因子的DNA等能加强预防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起到佐剂的作用;以BCG等与HDM变应原进行联合免疫亦能增强其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效预防过敏性哮喘定将成为可能.

    作者:范怡敏;程训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IL-2和IL-4联合作用对T-ALL CD4+ T细胞CCR9的调节作用

    为了观察IL-2和IL-4对白血病细胞CCR9分布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我们对21例T-ALL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T-ALL CD4+ T细胞高表达CCR9(83.0%±7.0%),IL-2和IL-4联合作用后CCR9的表达显著降低(16.0%±4.0%);RT-PCR、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数字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IL-2和IL-4联合作用后T-ALL CD4+ T细胞上CCR9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即CCR9发生了内置;功能检测发现IL-2和IL-4联合作用亦可相应抑制这些细胞上CCR9的黏附功能和趋化功能.实验结果可能为白血病细胞因子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线索.

    作者:陈会敏;张秋萍;胡志芳;董兴高;谢珞琨;何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颗粒性肽-DNA复合疫苗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目标,由于肽疫苗和DNA疫苗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因而成为肿瘤疫苗学领域中发展为迅速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之一.但是这两种疫苗形式仍然具有各自的缺点,其抗原呈递动力学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这两种疫苗可能存在互补性.本研究对多肽疫苗和DNA疫苗进行综合,设计出新型肽-DNA复合疫苗,并以P815A为模式抗原,证实了该种新型疫苗激发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

    作者:刘宏利;赵建平;倪兵;贾正才;周伟;赵婷婷;邹丽云;吴玉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与HLA-A和DRB1基因关联研究

    乙肝病毒(HBV)的清除和预后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复合体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因群,为此,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上海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 I类中的A位点与HLA II类中的DRB1位点的基因分布,以探索乙型肝炎慢性化与HLA-A和HLA-DRB1的可能关联.

    作者:章晓鹰;陈建杰;陈兰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SARS 患者CD4+T细胞水平与胸部X线表现的动态变化研究

    为探讨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改变与胸部X 线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动态变化关系,为SARS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应依据.(1)通过每天测体温,了解热度、热程以及发热规律;(2)入院后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此后每隔2~3 d进行一次;(3)每隔24~72 h摄胸部正侧位片.结果23例均有发热,37.8~40.1℃.重症患者热程(12.82±4.49)d;普通患者为(7.60±3.14)d,(P<0.05).入院初CD4+ T细胞平均为17.9%±5.6%;治疗15~30 d后为29.4%±5.4%.高峰期CD4+T细胞低12.5%±6.2%,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5例肺纤维化患者CD4+T细胞为22.4%±4.8%,较18例无肺纤维化患者31.4%±4.4%明显降低(P<0.01);5例并发肺纤维化患者恢复时间(35.8±12.5) d,较18例无肺纤维化患者(25±8.6) d明显延长(P<0.01).通过CD4+ T细胞和胸部X线的动态观察,两者基本呈平行变化,但CD4+ T细胞降低较胸部X线改变发生早,恢复时间较晚,且与肺纤维化的形成有关.

    作者:杨桂林;陆普选;胡毅文;刘锦清;杨根东;刘艳;周伯平;张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防御素α1 、α3 mRNA 在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PBMC中的表达

    为了探讨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防御素α1 、α3 mRNA的表达,从33例女性活动性LN患者及21例健康女性PBMC中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测定防御素α1 、α3 mRNA的相对表达.发现LN患者的防御素α1 、α3 mRNA表达均较健康人升高(P< 0.01).防御素α1 、α3 mRNA在活动性LN患者PBMC中的高表达提示防御素α1 、α3可能参与LN的发病.

    作者:张益民;叶任高;董秀清;李幼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从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筛选可模拟C1qR的C1q结合肽

    为获得能结合C1q并模拟C1q受体(C1qR)配体结合位点的短肽,以C1q为钓饵蛋白筛选噬菌体环七肽库,采用C1q结合ELISA、U937细胞配体结合抑制试验、多聚IgG(AIgG)竞争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再进行单链DNA测序和分析.结果经3轮筛选后,随机挑选23个噬菌体克隆进行ELISA鉴定,10个克隆与C1q有较强的结合;利用U937细胞配体结合抑制试验,得到了7个阳性克隆;从其展示肽DNA测序结果推导氨基酸序列,获得7个短肽序列:QTPFQLW、NPFNWTS、SPFXLTS、FLTWLDP、FSTFLYP、GPMWWSY和NPFXLIL.

    作者:李文君;张丽芸;陈政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BMC IL-18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的发病机制,我们对IL-18基因表达及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PGN发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分离30例PGN患者与12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提取RNA和DNA,半定量RT-PCR检测PBMC IL-18 mRNA表达水平;PCR扩增IL-18启动子区序列并作双向DNA测序,检测SNP.结果发现,PGN患者PBMC IL-18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IL-18启动子区-656T/G和-607 A/C等位基因频率在PG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37G/C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IL-18启动子区SNP可能与IL-18的产生有关,并参与PGN的发病机制.

    作者:陈惠清;刘钟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灭活SARS病毒的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

    研究灭活SARS病毒的免疫原性.SARS病毒F69株经甲醛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佐剂,以3种剂量接种BALB/c小鼠,定时采血,测定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及其中和活性,同时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测定抗血清与SARS病毒结构蛋白的反应特异性及其相对强度.结果发现,小鼠接种疫苗4 d后,血清中可检测到IgM抗体,直至26 d后逐渐下降;IgG抗体在初次免疫8 d后出现,47 d时达高峰,63 d后进入稳定期;不同剂量组的抗体滴度具有明显剂效关系,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滴度峰值为1∶19 200,高剂量组滴度峰值为1∶38 400.中和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所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病毒活性,在63 d时,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清的中和效价为1∶1 280,高剂量组血清的中和效价为1∶5 120.抗体分类结果表明,小鼠抗血清中含有针对多种SARS病毒结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其中,针对N蛋白、S4蛋白和S2蛋白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而抗M抗体、抗3CL抗体的水平相对较低.上述结果说明,SARS病毒F69株经甲醛灭活后,各主要结构蛋白仍保持较强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混合抗体,在体外可以保护敏感细胞不受SARS病毒攻击.

    作者:熊盛;王一飞;张庶民;陆家海;孟民杰;张美英;刘新建;张传海;刘石生;李久香;万卓越;郑焕英;鄢心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结核杆菌Ag85A和mGM-CSF共同表达载体的构建与CTL活性的诱导

    构建、鉴定结核杆菌Ag85A和细胞因子GM-CSF共同表达质粒,为研究新型抗结核杆菌DNA疫苗提供新的策略.先从质粒pBSby5中扩增出结核杆菌Ag85A基因序列并插入到质粒pIRES上成为pI85A,用PCR方法从pc-mGM-CSF质粒中扩增出mGM-CSF,构建于pI85A质粒上,成为共同表达质粒pI85AGM.然后转染7721细胞,进行蛋白的表达和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通过RT-PCR、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证实Ag85A与mGM-CSF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正确.Ag85A与mGM-CSF免疫组小鼠的CTL活性明显增强.表明细胞因子GM-CSF和结核杆菌Ag85A共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诱导小鼠的CTL活性,为研制新型结核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峻崧;窦骏;赵枫姝;陈国兵;房雪峰;洪晓武;唐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RNAi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

    RNAi,指通过反义RNA与正链RNA形成双链RNA特异性地抑制靶基因表达的现象,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线虫、果蝇、真菌和动物中的一种基因沉默机制,如同脊椎动物体内的免疫,能特异地抵抗病毒的感染.本文从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上阐述了RNAi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以及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和方法,说明RNAi在基因水平上对机体的保护作用.由于RNAi具有高效性、特异性、易构性等特点,为人类预防治疗病毒感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康洁;刘福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pG ODN增强免疫抑制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

    环磷酰胺是肿瘤治疗中常见的烷化剂,严重影响骨髓、胸腺和脾脏的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成功率也很低,因此,寻找有效疫苗佐剂来提高这群人的疫苗接种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细菌DNA中存在非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序列(即CpG基序)能激活免疫系统,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分泌免疫球蛋白和各种细胞因子.人工合成含CpG基序的脱氧寡核苷酸(CpG ODN)与蛋白疫苗同时接种正常小鼠,能提高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出高水平保护性抗体.本实验应用CpG ODN与乙肝疫苗同时肌肉注射到免疫抑制小鼠体内,观察其免疫效应,为临床上出现的免疫抑制人群进行有效疫苗接种提供依据.

    作者:秦卫兵;蒋建伟;陈巧儿;韦相才;欧汝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中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

    为研究SAA和MDS骨髓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改变情况.用FACS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24例发病期SAA、15例MDS骨髓Th细胞的改变.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及Th1/Th2为:0.33%、0.34%、1.00,发病期SAA为:4.42%、0.40%、10.57,恢复期SAA为:0.39%、0.20%、0.92%,MDS为:0.41%、0.57%、0.75.发病期SAA的Th1、Th2细胞均显著增高(P<0.01、0.05),Th1/Th2显著向Th1偏移(P<0.01);恢复期SAA与正常对照基本相当(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S组的Th1细胞未升高(P>0.05),亦显著低于发病期SAA组(P<0.01),虽然Th2细胞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h1/Th2比值降低(P<0.05),向Th2偏移.SAA的发病可能由于Th1细胞增多,Th2细胞代偿不足,Th1/Th2向Th1偏移;MDS骨髓Th1细胞改变不显著,Th2有增多的趋势,Th1/Th2向Th2偏移.

    作者:何广胜;邵宗鸿;吴德沛;王秀丽;苗瞄;刘鸿;施均;白洁;孙娟;贾海蓉;钱林生;杨崇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早期活化的研究

    已有证据表明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存在免疫紊乱,但对于这些个体中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9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CD69是T淋巴细胞激活后早表达的表面抗原,当其表达后,可作为共刺激信号促进T细胞进一步活化和增殖[1].我们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玉杰;丛雅琴;张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的体外高效扩增

    使用干细胞生长培养基(SCGM)和RPMI 1640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抗CD3单抗、IL-2和PHA的培养条件,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高效扩增细胞因子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CINK),并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优化CINK细胞的体外扩增技术.用优化的方法扩增12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CINK细胞.结果显示,在以SCGM为基础培养基时,PBMC经抗CD3单抗、IL-2作用后获得大量增殖,在PHA存在时获得大增殖(P<0.05),扩增的CINK细胞以CD3-CD56+NK细胞为主,扩增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显著高于相同来源的CIK细胞和CD3AK细胞,为应用CINK细胞进行自体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朝晖;华东;王丰;李莉华;王金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