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氯诺昔康治疗胆绞痛65例

邹昂儒;周光悦;李赛梅;王雄明;凌英;罗强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 结石痛, 镇痛剂
摘要:胆管结石所致急性胆绞痛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临床上多单用抗胆碱药物治疗胆绞痛,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缓解后易反复.为了评估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氯诺昔康(达路)两药联合治疗胆绞痛的疗效,我们以盐酸乙奎醚为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氯诺昔康治疗胆绞痛65例

    胆管结石所致急性胆绞痛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临床上多单用抗胆碱药物治疗胆绞痛,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缓解后易反复.为了评估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氯诺昔康(达路)两药联合治疗胆绞痛的疗效,我们以盐酸乙奎醚为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昂儒;周光悦;李赛梅;王雄明;凌英;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益肾蠲湿合剂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30例疗效观察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损坏并进行性恶化的终转归都是慢性肾衰竭(CRF).透析疗法和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1],但费用高昂.如何用非透析疗法延缓或阻止氮质血症期患者向ESRD进展,是备受关注的课题.2001年以来我们用自拟方益肾蠲湿合剂加减治疗CRF氮质血症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瑞东;刘阳;孙影;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细胞内pH值变化与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关系探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等.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

    作者:袁雪玲;方伯言;董秀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致精神障碍1例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咳、痰、喘10年,再发3天于2009年12月4日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84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记忆力好,咽略充血;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双肺干性哕音及较多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李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008~2009年武安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现状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与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女性非淋菌性阴道炎.目前,各地区报道的支原体药敏不尽相同.本研究分析我院支原体分型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旨在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果叶;郭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6例临床分析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近20多年来,梅毒在我国又有上升趋势,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

    作者:张强;兰晶;张其梅;李耀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巨细胞动脉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例1,女,86岁,因间断头痛2周,发热3天,于2006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出现头痛,以双侧颢颌关节及双侧颞部、前额、枕部为主,左侧颞颌关节疼痛症状尤著.呈阵发性,以下午和夜间易出现,至某医院就诊并行鼻窦X线片提示双侧颞颌关节炎可能,给予布洛芬口服对症治疗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头痛症状迅速缓解.

    作者:余兵;孙雪;叶阮健;孙昆昆;高占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Resistin)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查体者43例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血压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1级28例、2级33例、3级42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压测量,检测颈总动脉IM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Resistin.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hsCRP、Resist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其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IMT[3.00(2.00)]分vs[0.00(1.00)]分、hsCRP[4.51(4.36)]mg/L vs[2.01(0.95)]mg/L、Resistin[2.87(1.99)]μg/L vs[1.59(1.46)]μg/L.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IMT、hsCRP、Resistin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2级和3级高血压的IMT高于1级高血压(P<0.01);3级高血压的hsCRP、Resistin高于1级和2级高血压(P<0.05),分别为IMT 1级[1.00(2.00)]分vs 2级[3.00(2.00)3分vs 3级[3.00(2.00)]分、hsCRP 1级[3.61(2.35)]mg/L vs 2级[6.00(5.69)]mg/L vs 3级[4.45(4.88)]mg/L、Resistin1 级[2.01(1.49)]μg/L vs 2级[3.11(2.27)]μg/L vs 3级[3.11(1.28)]μg/L.高血压组IMT、hsCRP、Resistin相关分析,IMT与hsCRP、Resistin均呈正相关(r=0.500、0.490,均P<0.01),Resistin与hsCRP呈正相关(r=0.396,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hsCRP、Resis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与经典的炎症因子hsCRP比较,Resisti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更值得关注.

    作者:石惠荣;李雪梅;张金凤;张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与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关系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针对人B淋巴细胞表面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进而实现对淋巴细胞的杀伤.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已经广泛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治疗,使患者的缓解率、治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套细胞淋巴瘤等其他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也能明显提高疾病的缓解率.

    作者:刘海生;高玉环;张彦茹;赵桂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接种甲流疫苗后致全身泛发皮疹伴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

    患者,男,22岁,武警某部战士,汉族,因全身泛发皮疹1周于2009年11月4日入院.患者于10月23日由单位组织皮下注射甲流疫苗15μg(无佐剂裂解疫苗,华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90015,产品批号:200908A025),注射疫苗后3天患者胸背部出现粟粒样皮疹伴瘙痒,期间无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泪、畏光等不适,其后皮疹渐次分批出现.

    作者:李会同;张新军;孙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不典型表现主动脉夹层3例

    例1,女,43岁,因突发晕厥1次,头晕、乏力于2009年11月29日入院.4年前因脑出血发现高血压,此后服药规律治疗.发病当天突然出现晕厥,约10分钟后自行清醒,有小便失禁,头痛、头晕、乏力显著,无恶心、呕吐.外院就诊测血压80/40~5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赵芳;曹毅;邵惠霞;杨军红;李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慢性结肠血吸虫病358例临床及内镜表现

    血吸虫病是我国解放初期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20世纪70年代我国合成了吡喹酮,流行情况基本得到控制,曾一度宣布被消灭的血吸虫病近年来又有回升趋势.诊断往往根据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粪便中或肠镜检查中检出血吸虫虫卵,或依据免疫学方法确诊.

    作者:吴泽生;杨理伟;施荣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青海地区成人麻疹临床特征分析

    成人麻疹是麻疹的特殊类型,多见于未接种疫苗或麻疹疫苗接种失败者[1],近几年来,成人麻疹的发病率逐渐增加[2].现就我院收治37例成人麻疹进行分析.

    作者:马英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罗红霉素是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本研究以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的罗红霉素片(罗力得)为对照药,观察罗红霉素缓释片(恒特)对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凌春华;张险峰;陈延斌;季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三重感染1例

    患者,男,31岁,因发热10天伴咳嗽、咳痰4天于2009年5月31日人院.患者自诉入院前10天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39℃,伴有头痛、乏力、四肢肌肉酸疼,人院前4天开始出现轻咳伴有少量黄痰.病后患者无明显鼻塞、流涕、咽痛、心悸、气促、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等.精神、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

    作者:周平;司慧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00例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1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和2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及心房利尿钠肤(ANP)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实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a、ANP水平及LAD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20mg组:hsCRP(4.10±1.85)mg/L vs (6.42±1.71)mg/L,IL-6(11.71±1.69)ng/L vs (14.61±2.47)ng/L,TNF-α(18.07±2.67)ng/L vs (22.32±3.51)ng/L,ANP(213.10±28.20)ng/L vs (352.10±58.71)ng/L,LAD(38.8±7.1)mm vs (50.2±8.7)mm(P<0.05),且20 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同时20 mg阿托伐他汀组较10 mg阿托伐他汀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ANP水平及LAD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抗心房颤动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史晓静;陶贵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ti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当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时,病死率高达70%,较非脓毒症患者(45%)明显升高[1],是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AKI的流行病学、病生理机制、诊断标准、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其进行研究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AKI及评估病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珊;赵鹤龄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尿酸血症与隐蔽性高血压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MH)的患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20例(HUA组)及血尿酸正常男性132例(非HUA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次日晨起后采空腹肘静脉血行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HUA组和非MH组的MH患病率、MH相关因素.结果 HUA组120例中有71例MH患者,患病率为59.2%,非HUA组132例中有29例MH患者,患病率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UA组中MH和非MH组比较,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高,吸烟和饮酒者较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是MH的危险因素,其中HUA与MH关系为密切.结论 HUA是MH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之外.

    作者:安炎霞;闫苹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意义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和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统计,约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R,7%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即已存在DR.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很多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病变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是临床上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本研究通过测定DR患者FIB和hsCRP水平,旨在探讨二者在DR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姜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相对安全等诸多优点,在我国许多医院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透析、肠外静脉营养、肿瘤化疗等方面.

    作者:潘小东;赵晓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