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莲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针对人B淋巴细胞表面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进而实现对淋巴细胞的杀伤.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已经广泛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治疗,使患者的缓解率、治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套细胞淋巴瘤等其他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也能明显提高疾病的缓解率.
作者:刘海生;高玉环;张彦茹;赵桂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咳、痰、喘10年,再发3天于2009年12月4日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84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记忆力好,咽略充血;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双肺干性哕音及较多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李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和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统计,约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R,7%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即已存在DR.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很多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病变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是临床上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本研究通过测定DR患者FIB和hsCRP水平,旨在探讨二者在DR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姜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AMI患者分为丹红注射液组(n=29)和对照组(n=30),丹红注射液组给予PCI+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治疗.于PCI前及PCI后1、7、14天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同时观察PCI后1、7、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PCI后1、7天ST段回落率.结果 两组PCI后1天hsCRP均升高,术后7天hsCRP均降低,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1.59±0.53)mg/L vs (4.52±0.76)mg/L(P<0.01);两组PCI后7、14天ET均降低,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7天(74.65±2.17)μg/L vs (82.82±2.16)μg/L(P<0.01),14天(64.65±4.19)μg/L vs (75.15±4.01)μg/L(P<0.01);两组PCI后7、14天LVEF均升高.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7天(51.31±1.90)%vs(49.97±2.45)%(P<0.01).14天(61.82±3.17)% vs (51.26±2.65)%(P<0.01);丹红注射液组PCI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2% vs 66.7%(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PCI后炎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内皮功能、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及抑制心肌重塑的作用.
作者:陈浩;赵立轩;马小宁;楚若鹏;吕新湖;王生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等.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
作者:袁雪玲;方伯言;董秀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00例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1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和2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及心房利尿钠肤(ANP)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实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a、ANP水平及LAD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20mg组:hsCRP(4.10±1.85)mg/L vs (6.42±1.71)mg/L,IL-6(11.71±1.69)ng/L vs (14.61±2.47)ng/L,TNF-α(18.07±2.67)ng/L vs (22.32±3.51)ng/L,ANP(213.10±28.20)ng/L vs (352.10±58.71)ng/L,LAD(38.8±7.1)mm vs (50.2±8.7)mm(P<0.05),且20 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同时20 mg阿托伐他汀组较10 mg阿托伐他汀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ANP水平及LAD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抗心房颤动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史晓静;陶贵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DNA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原,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原发感染后,少许患者病程迁延,转为慢性EBV感染.现将我院2006年9月收治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1例患儿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蔡丽君;张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阿嗪米特(泌特)联合加味玉屏风散(童康片)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儿(复感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复感儿消化不良者1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童康片口服,疗程4周;观察组同时给予泌特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分别评价患儿消化不良的总症状积分与单项症状积分,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患儿的依从情况.结果 治疗1、2、3、4周后消化不良总症状积分观察组(8.7±1.6)分、(5.8±1.3)分、(3.6±0.8)分、(1.5±0.6)分.对照组(11.6±2.1)分、(8.7±1.6)分、(7.2±1.4)分、(6.4±1.1)分,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4周后,患儿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依次为厌食、早饱、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单项症状有效改善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8.7% vs 71.4%、96.9% vs 69.1%、94.1%vs 67.7%,98.6% vs 72.4%、92.4% vs 71.2%、94.0% vs 67.2%(均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4%vs 70.5%,P<0.01).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泌特联合童康片治疗复感儿消化不良可显著改善消化不良的总症状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显著,患儿依从性和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炳辉;韩小梅;郝玲;李彦敏;陈宝昌;额尔敦高娃;高静;王娜;褚丽敏;王春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MH)的患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20例(HUA组)及血尿酸正常男性132例(非HUA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次日晨起后采空腹肘静脉血行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HUA组和非MH组的MH患病率、MH相关因素.结果 HUA组120例中有71例MH患者,患病率为59.2%,非HUA组132例中有29例MH患者,患病率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UA组中MH和非MH组比较,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高,吸烟和饮酒者较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是MH的危险因素,其中HUA与MH关系为密切.结论 HUA是MH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之外.
作者:安炎霞;闫苹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Resistin)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查体者43例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血压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1级28例、2级33例、3级42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压测量,检测颈总动脉IMT,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Resistin.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hsCRP、Resist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其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IMT[3.00(2.00)]分vs[0.00(1.00)]分、hsCRP[4.51(4.36)]mg/L vs[2.01(0.95)]mg/L、Resistin[2.87(1.99)]μg/L vs[1.59(1.46)]μg/L.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IMT、hsCRP、Resistin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2级和3级高血压的IMT高于1级高血压(P<0.01);3级高血压的hsCRP、Resistin高于1级和2级高血压(P<0.05),分别为IMT 1级[1.00(2.00)]分vs 2级[3.00(2.00)3分vs 3级[3.00(2.00)]分、hsCRP 1级[3.61(2.35)]mg/L vs 2级[6.00(5.69)]mg/L vs 3级[4.45(4.88)]mg/L、Resistin1 级[2.01(1.49)]μg/L vs 2级[3.11(2.27)]μg/L vs 3级[3.11(1.28)]μg/L.高血压组IMT、hsCRP、Resistin相关分析,IMT与hsCRP、Resistin均呈正相关(r=0.500、0.490,均P<0.01),Resistin与hsCRP呈正相关(r=0.396,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hsCRP、Resis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与经典的炎症因子hsCRP比较,Resisti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更值得关注.
作者:石惠荣;李雪梅;张金凤;张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2009年内分泌代谢专业有很多的大事发生,不仅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世界糖尿病大会(WDC)等盛会的召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亮点,为我们在诊断、治疗上的理念更新提供了大量的循证证据,而且对内分泌代谢病尤其是糖尿病的管理还达成了很多共识,发表了相关的指南.
作者:王绵;张力辉;苏胜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Ⅰ与天津地区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观察90例脓毒症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Ra基因VNT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IL-1β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 Ⅰ的分布.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A2型等位基因和A1/A2基因的分布频率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增加(8.3%vs 2.2%,P<0.05;16.7%vs 4.4%,P<0.05),IL-1β外显子5Taq Ⅰ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RaA2等位基因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群;魏殿军;何屏;王巍巍;门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罗红霉素是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本研究以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的罗红霉素片(罗力得)为对照药,观察罗红霉素缓释片(恒特)对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凌春华;张险峰;陈延斌;季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22岁,武警某部战士,汉族,因全身泛发皮疹1周于2009年11月4日入院.患者于10月23日由单位组织皮下注射甲流疫苗15μg(无佐剂裂解疫苗,华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90015,产品批号:200908A025),注射疫苗后3天患者胸背部出现粟粒样皮疹伴瘙痒,期间无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泪、畏光等不适,其后皮疹渐次分批出现.
作者:李会同;张新军;孙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损坏并进行性恶化的终转归都是慢性肾衰竭(CRF).透析疗法和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1],但费用高昂.如何用非透析疗法延缓或阻止氮质血症期患者向ESRD进展,是备受关注的课题.2001年以来我们用自拟方益肾蠲湿合剂加减治疗CRF氮质血症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瑞东;刘阳;孙影;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患者住院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172例首次诊断为前壁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将AMI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n=64)和非心力衰竭组(n=108),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结果 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胸痛到PCI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TnⅠ)峰值、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2级、ST段回落率(S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63.0±9.7)岁 vs (55.7±11.9)岁、LVEF(37.6±9.1)% vs (48.4±7.3)%、胸痛到PCI时间(6.7±1.4)小时 vs (4.1±1.3)小时、CK-MB峰值(524.1±119.9)U/L vs (326.5±135.1)U/L、TnⅠ(87.2±34.9)mg/L vs (37.9±24.1)mg/L、WBC(10.8±5.9)×109/L vs (9.0±4.6)×109/L、CRP(42.2±10.2)g/L vs (24.7±6.5)g/L、PCI后TIMI血流分级≤2级21.9%vs 66.7%、STR 65.6% vs 1.9%(P<0.01或<0.05);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或<0.05);同时,CK-MB峰值、TnⅠ峰值、WBC、PCI后TIMI血流分级≤2级、STR与CRP之间存在明显相关(P<0.01或<0.05).结论 胸痛到PCI时间、CK-MB峰值、TnⅠ峰值、WBC、CRP、PCI后TIMI血流分级≤2级、STR<50%是前壁AMI后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提示炎症反应广泛参与了AM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卢乃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为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疾病,具有病态和(或)无效造血导致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和高度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倾向的特点.MDS多发于老年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9岁,且以男性居多,在7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可达30/10万[1].现对我院近6年来住院治疗的老年MDS患者的临床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邓琦;李玉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胆管结石所致急性胆绞痛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临床上多单用抗胆碱药物治疗胆绞痛,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缓解后易反复.为了评估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氯诺昔康(达路)两药联合治疗胆绞痛的疗效,我们以盐酸乙奎醚为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昂儒;周光悦;李赛梅;王雄明;凌英;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近20多年来,梅毒在我国又有上升趋势,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
作者:张强;兰晶;张其梅;李耀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血吸虫病是我国解放初期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20世纪70年代我国合成了吡喹酮,流行情况基本得到控制,曾一度宣布被消灭的血吸虫病近年来又有回升趋势.诊断往往根据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粪便中或肠镜检查中检出血吸虫虫卵,或依据免疫学方法确诊.
作者:吴泽生;杨理伟;施荣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