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与宁养治疗干预措施的关系

韩健;王静

关键词:肿瘤, 疼痛, 生活质量, 宁养治疗, 女性
摘要: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疼痛:既有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也有因癌症并发症引起的疼痛.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脑干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89岁,以突发失语、意识不清、右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于2008年12月7日入院.既往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30年,高血压病史3年未正规用药,2年前有心肌梗死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吸烟60余年,饮酒少量.

    作者:宋艳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AL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观察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ET-1、BNP、Tei指数、肺动脉压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调节NO、BNP及ET-1的分泌,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右心室功能.

    作者:张郁青;张秀伟;朱颖;杨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医学信息5则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几种与糖尿病有关的大型临床试验简介(四)

    (上接21期目录Ⅳ)7 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and Complications,EDIC)在DCCT试验结束后4年,研究者决定对患者进行随访,进行EDIC试验,97%的DCCT受试者参与了EDIC观察,不再分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皆鼓励作强化治疗,以了解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发展规律.

    作者:许卓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来氟米特引起带状疱疹1例

    患者,女,21岁,2008年5月20日因头晕、乏力,尿色黄半月,加重1周入我科,经全面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醋酸泼尼松50 mg,每日1次,来氟米特30 mg,每日1次口服,服用2个月后尿蛋白转阴出院.

    作者:孙颖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误服大剂量异烟肼、氨茶碱致中毒反应1例

    患者,女,39岁.1天前因发热、咳嗽当地诊所医生开具异烟肼、氨茶碱各1包,因听错医嘱,患者先后一次性服下全部异烟肼(10片,100 mg/片)及氨茶碱(18片,100 mg/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烦躁,且乏力逐渐加重,立即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查血钾2.7 mmol/L;心电图:STV5-V6压低0.05mV,T波Ⅱ、Ⅲ、avF、V4-V6低平、倒置.

    作者:孙龙;汤净;郑燕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急剧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和预后差,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作者:任忠法;薛现中;李恒英;宋永涛;郭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经电子支气管镜行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疗效分析

    气管、支气管结核是结核杆菌侵袭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或进一步深入破坏肌层及软骨,后导致支气管狭窄或完全闭塞的一种疾病,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活动性肺结核中约10%~40%伴有气管、支气管结核[1],支气管结核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引起支气管狭窄.

    作者:刘宁;谢兰品;李幸彬;赵敏;李香兰;陈素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60例百草枯中毒救治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急性中毒病死率极高.迄今百草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

    作者:张拥军;郭静霞;侯云生;刘冬云;李留;李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碘摄入量及易感HLA基因与广西沿海地区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碘摄入量及HLA-DQA1、DQB1、DRB1*09等位基因在广西沿海地区Graves病(GD)患者中的状况,及其与GD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检测162例广西沿海地区GD怠者(GD组)及9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尿碘浓度和HLA-DQA1、DQB1、DRB1*09的基因型,计算和比较各组间尿碘浓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GD组HLA-DQA1*0301、DQA1*0501、DQB1*0303和DRB1*09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32.7%、35.8%、29.6%vs 26.7%、13.3%、16.7%、12.2%,P<0.05或<0.01);按性别分层后,HLA-DQA1*0301在GD女性组中频率较对照女性组明显升高(44.1%vs 26.5%,P<0.05);GD男性和女性组HLA-DQA1*0501、DQB1*0303、DQB1*0901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男性和女性组(33.3%、39.2%、29.4%vs 12.2%、17.1%、9.8%,均P<0.05;32.4%、34.2%、29.7% vs14.3%、16.3%、14.3%,均P<0.05);GD组尿碘中位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8.7 μg/Lvs 219.6 μg/L,P<0.05).结论 HLA-DQA1*0501、HLA-DQB1*0303及HLA-DRB1*0901是广西沿海地区GD患者遗传易感基因;DQA1*0301是广西沿海地区女性GD患者遗传易感基因;而高碘是该地区的易感环境因素.

    作者:曾建业;何凤屏;梁驰;叶学和;潘革;阳世雄;李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1]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而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底部血液循环障碍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2],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

    作者:齐伟哲;冯凯;吕宪民;张玉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咽拭子EBV-DNA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咽拭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脱氧核糖核(EBv-DNA)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疑诊EBV感染的患儿在疾病初期分别采用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静脉血EBV-VCA-IgM和(或)IgG,对于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病例在1周后复查EBV-VCA-IgM和IgG,比较两者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价值.同期检测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共检测疑诊病例985例,其中EBV-DNA阳性344例,阳性率34.9%,EBV-VCA IgM和(或)IgG阳性164例,阳性率16.6%;健康对照组检测50例,仅1例EBV-DNA阳性,所有病例EBV-VCA-IgM和(或)IgG均阴性.②在纳入研究病例中,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38例,其中EBV-DNA 37例阳性、EBV-VCA-IgM和(或)IgG 27例阳性(P<0.05).诊断为非典型EBV感染的312例,其中EBV-DNA阳性307例,阳性率98.4%,EBV-VCA-IgM和(或)IgG阳性137例,阳性率43.9%(P<0.01).结论 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敏感度高,特异度强,且取材简单,方法无创,家长易于接受,与检测EBV-VCA IgM、IgG相比,在早期诊断EBV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非典型EBV感染很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玉兰;王琳;樊启红;龚本新;周少华;陈秀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以感冒为首发症状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患者,男,40岁,主因咳嗽、发热1周伴精神错乱、黄疸半天而于2008年12月10日21:00收入我科.患者于入院前1周出现咳嗽、发热等感冒症状,院外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祥),效果不佳,半天前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精神错乱、烦躁、言语不清、答非所问.

    作者:唐淑俊;刘青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淋巴瘤TCRγ及TCRβ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包括αβ和γδ两组,共涉及到相应的4条基因重排并编码合成.检测淋巴组织中这4处基因重排为克隆性还是非克隆性,可以鉴别组织中淋巴细胞是克隆性增生的瘤细胞还是非克隆性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对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2].

    作者:韩西群;齐宗利;赵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多发肌肉结核并脓肿1例及文献复习

    患者,男,44岁.因皮疹3个月、左臀部肿痛2个月、全身肌肉疼痛伴发热10余天,于2008年11月28日人院.患者于200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以头面部为主,轻度瘙痒,口服西替利嗪、酮替芬及氟米松软膏外用等无显效.

    作者:尹晓林;李杰平;孔佩艳;陈幸华;王庆余;曾东风;向茜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老年单纯肺水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水肿的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

    脉冲震荡肺功能(IOS)测定是集强迫震荡原理和计算机频谱分析技术融为一体的新仪器设备,已普遍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2].本研究主要探讨IOS肺功能在高原肺水肿患者当中应用价值.

    作者:多杰;妥亚军;张方;刘金荣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2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小时和72小时血清TNF-α和IL-8含量,42倒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一般组(24例)和危重组(18例),按中毒种类分为安眠药组(18例)和农药组(24例).结果 危重组患者各时段血清TNF-α和IL-8含量均显著高于一般组(均P<0.01);不同药物所致中毒患者之间血清TNF-α、IL-8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均随中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死亡组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TNF-α(2.062±0.183)μg/Lvs(0.718±0.314)μg/L,IL-8(0.924±0.117)μg/L vs(0.718±0.083)μg/L (均P<0.01).结论 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血清TNF-α、IL-8含量随中毒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升高幅度与毒物种类无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血清TNF-α、IL-8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孙晓莉;王海峰;郑雪冰;周小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心肌梗死并发脾梗死1例

    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胸骨后闷痛2年,腹胀、腹痛4天,于2008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骨后闷痛,不伴有恶心、呕吐、放射痛、黑朦及晕厥,经休息约6分钟后症状缓解,未给予特殊处理.之后,上述症状时有出现,多出现于活动后,每次持续6分钟左右.

    作者:王艳;崔炜;杨晓红;谷国强;张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26例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约占婴幼儿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1].近年来发现,人轮状病毒还能引起肠道外感染,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现就对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荣;张晓云;刘秀云;王映峰;孙淑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干预的配对交叉研究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AMI的患者共30对(60例),男22对,女8对;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6~21天),若患者行血运重建,应在血运重建后,采用病例配对、随机进入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配对主要条件: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常规治疗情况,进入试验的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HRT参数为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HRV参数:24小时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小时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HRV三角指数(HRVTI).结果 分析采用交叉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 综合交叉试验结果,曲美他嗪处理组的HRT参数TO、TS得到明显改善(P<0.05),HRV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曲美他嗪处理组的心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曲美他嗪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窦性HRT和HRV,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具有不依赖于其他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的作用;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方面作用的主要基础.

    作者:苏瑞瑛;赵娟;王永辉;肖文良;陈亚丽;殷洪山;孙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