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研究进展

张根生;张淑芳;崔巍

关键词:导管, 感染, 诊断, 治疗
摘要:在临床上,为进行输液、血透、营养支持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静脉导管的应用日益广泛,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以及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也越来越多,已成为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不仅增加了病死率,而且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系统.为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新的研究进展,针对CRBSI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进行简要综述.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性综合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造成目前人类死亡疾病中名列前茅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之一.在其发生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它是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调的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有血栓形成,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的检测,来探讨这些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常玉荣;葛庆峰;王志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引起肉眼血尿1例

    患者,男,76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年,加重5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查体:脉搏61次/min,血压15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大,心率71次/min,律齐,无杂音,余未见异常.血、尿常规及凝血机制正常.入院前3天外院心电图示: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扑动(2∶1下传),入院时呈窦性心律,无明显ST-T改变.

    作者:刘会卿;薛铮;梁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梗死患者血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主要致残率、致死率的病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人数日趋增多,其防治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对56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同期非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血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等指标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为防治检测工作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卓一;徐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

    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再灌注疗法.随着适应证的扩大及溶栓药物的改进,溶栓成功率不断提高,AMI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功能恶化等表现.目前对于溶栓成功后是否需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尚有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溶栓成功后行延迟PCI与未进行PCI的患者作对比研究,探讨AMI溶栓成功后择期PCI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暖;唐路宁;陈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发病率逐渐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强烈的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促有丝分裂剂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有刺激血管形成、内皮再生和调节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VEGF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有广阔的前景[1],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患者外周血中VEGF含量,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作者:任明芬;郭志坤;刘建庄;张三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已有了较多的研究报道,但EH与凌晨血压相关性研究尚少.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脏性猝死、中风等)容易发生在凌晨,并与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密切相关[1,2].我们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指标,对清晨血压增高幅度与动脉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李芳;郑吉敏;杨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36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可能与高血压有很密切的关系,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过去对这一疾病认识不够,诊治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各项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开展,确诊率几乎100%,误诊率和病死率均下降.现就我们诊治的36例AD报告如下.

    作者:康琪;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哈族EH患者67例为观察组,哈族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WC)及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EH组血浆AP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EH组血浆APN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WC、BMI、WHR、FPG、FINS、HOMA-IR、TG、LDL-C、Apo-B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血浆APN与SBP、DBP、WC、BMI、WHR、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EH组中,HOMA-IR和WC是影响血浆APN水平的独立因素;在对照组中,FINS和BMI是影响血浆APN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哈族EH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田银君;王忠;郭淑霞;杨军;谷杨;杨云;张望强;任宏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患者,男,77岁,因鼻出血伴牙龈出血39天,发热、咳嗽1天,呼吸困难7小时于2006年8月31日由血液科转入ICU.缘于3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鼻出血、牙龈出血,在血液科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3天前开始给予MP(马法仑、泼尼松)方案化疗,1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体温高达38.5 ℃,7小时前出现呼吸困难,血氧监测显示:血氧饱和度80%;血气分析:pH 7.24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23.5 mm Hg、动脉血氧分压40 mm Hg、碱过剩 -13.3 mmol/L、吸氧浓度40%,以Ⅰ型呼吸衰竭转入ICU 科.

    作者:葛胜梅;张玉想;郭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为进行输液、血透、营养支持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静脉导管的应用日益广泛,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以及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也越来越多,已成为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不仅增加了病死率,而且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系统.为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新的研究进展,针对CRBSI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张根生;张淑芳;崔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脂联素(adiponectin,APN) 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近年研究显示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炎症因子,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患者血清APN水平、HsCRP水平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丁奉;丁志坚;王新;陈解中;李海燕;张宇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普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他汀类药物调脂之外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拮抗细胞因子以及抗炎等非调脂作用[1],在改善心功能及抑制左心室重构方面可能有益.多项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而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桂芳;陆世红;王福花;沈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肩封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指脑卒中后瘫痪上肢的肩部及手指、腕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群,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而目前SHS尚无特效治疗,常规方法疗效并不满意.我们采用肩关节周围封闭的方法治疗SHS,操作简单,风险小,疗效肯定,特报告如下.

    作者:吴向斌;石元洪;张红;吴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内皮抑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内皮抑素是目前研究发现的作用强、特异性高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清内皮抑素水平在多种肿瘤中均有增高,但结核性和癌性胸液中内皮抑素含量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测定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血清中内皮抑素含量,探讨内皮抑素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及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瑜玲;阎锡新;孟爱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发作性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误诊为癫痫2例

    例1,男,16岁,发作性四肢强直,抖动12年.既往体健.患者4岁时发病,于起跑时及坐位站立时出现,情绪紧张时诱发,表现为头向右侧转动,继而身体向右侧转动,并双上肢伸直上举,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持续10秒至1分钟,每日发作数次,发作间期无异常.在当地医院诊为癫痫,给予苯妥英钠口服,症状一度缓解,自行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曾多次省市医院查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多次查脑电图及24小时脑电监测均无异常发现,肝、肾、心脏、血脂、颈部超声、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正常,后给予口服卡马西平(商品名:得理多)0.1 g 每日2次,症状未再发作.一般查体: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心肺、腹部体检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智力正常,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对称适中,病理征(-),深浅感觉及共济检查正常,脑膜刺激征(-).诉其舅舅有与该患者类似症状.入院后行视频脑电及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未见异常.头颅MRI:未见异常.给以得理多0.1 g,每日2次口服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赵燕;何蕴;荆宏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淀粉样血管病并发脑出血11例临床观察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好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认为是非高血压老年人脑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由于CT、磁共振成像及病理检查的普及,该病的诊断率逐年增加.现将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1例患者的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范波胜;汤永新;王玉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胎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2例

    例1,女,27岁,孕1产0孕38周,双胎,因心悸气短1周入院.孕早中期顺利,孕7个月出现双下肢水肿,1周前出现心悸气短.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35/11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28次/min,被动体位,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律整,未闻杂音,水肿(+++),产科检查:胎位枕右前/骶左前,胎心音正常.

    作者:陈利社;孙春荣;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肺复苏成功后持续高钠血症对脑复苏的影响

    初步心肺复苏成功后并发持续高钠血症是脑复苏过程中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少有报道,为探讨心肺复苏成功后脑复苏过程中并持续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对我院住院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脑复苏过程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江贵源;阙敢波;吴生坚;邓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卡等药物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疗效与病毒抗原表达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2亿左右,这是一个内涵相当复杂的群体,可以由肝组织正常至肝硬化的不同病变谱[1],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逐渐被重视.我们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肝组织免疫组化和病理改变检测,对炎症改变达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2度(G2)的79例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应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商品名:微卡)、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商品名:赛诺金)联合序贯免疫治疗1年,并随访6个月,观察抗病毒疗效及疗效与病毒抗原在肝细胞表达和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选择病例、指导治疗和预测疗效提供更可靠的评估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瑞敏;黄艳;彭霞;来家骐;刘玉珍;叶立红;王立静;杜丽辉;胡斌;张新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41例高压氧的疗效观察

    心跳骤停是危重急诊,脑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焦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我院自2001~2005年抢救的4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HBO)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曾瑞兰;冯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