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的影响

马文忠;窦春江;张瑞祯

关键词:高血压, 抑郁, 抗抑郁药, 抗高血压药
摘要: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症的患者日渐增多,抑郁状态对高血压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伴发抑郁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旨在观察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晚发性老年性痴呆相关基因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痴呆中常见的一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神经元丢失、颗粒空泡变性、血管淀粉样变.AD以65岁为界可分为早发性(early-onset AD, EOAD)和晚发性(late-onset AD, LOAD)两种,其中LOAD占大约90%.AD还可划分为家族性(familial AD, FAD)和散发性(sporadic AD, SAD)两种.AD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时光;杨文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脉冲多普勒对缺血性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心肌缺血时患者舒张功能异常是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之一,测定患者的肺静脉及二尖瓣血流的频谱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应用多指标评价ICM舒张功能的价值.

    作者:郭丽云;朱光贤;高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凶险,病死率高,医生对此病警惕性很高.因AMI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心电图(ECG)表现的某些特征在其他病患也可具备,故也易将具有异常ECG改变的某些疾患误诊为AMI.收集我院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根据ECG初步诊断时误诊为AMI的30例患者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郎九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万拉法辛治疗尿道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尿道综合征(又称为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泌尿系感染有关的症侯群,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症状但无脓尿及细菌尿,其病因未明,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妇女,在焦虑性神经症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

    作者:陈碧琴;阿怀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以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

    患者,男,58岁,因行走不稳1个月余,加重7天入院.患者自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给予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后开始出现行走不稳,右手笨拙,尚能独自行走,不伴有头晕、头痛、耳鸣及呕吐,未治疗.近7年来上述症状加重,不能独自站立及行走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血压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双侧指鼻试验、快速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均阳性,共济失调步态.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血脂、肾功能、血生化、颅脑磁共振均正常.以共济失调原因待查入院.因拒绝行腰穿检查,按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给予地塞米松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可独自下床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后X线胸片示:右肺中心型肺癌,经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小细胞未分化癌,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作者:杨嘉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2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24周,对照组只给予维生素 E治疗24周.治疗前后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认知次级量表(ADAS-cog)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6周后较治疗前ADAS-cog、MMSE及ADL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6周末和治疗后24周末,ADAS-cog评分分别为20.6±6.5(P<0.05)和19.7±6.9(P<0.05),MMSE评分分别为23.0±2.6和27.1±2.9(P<0.01)及ADL评分分别为25±7和23±8(P<0.01),而对照组患者评分无明显改变,治疗患者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王红梅;葛许华;周联生;耿德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肾动脉狭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进行独立t检验、趋势χ2检验、线性关联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数字减影检查的305例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2.8%,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72例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2.3%;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的103例患者中,无1例有肾动脉狭窄及病变存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有冠心病者,血肌酐≥100 μmol/L是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血肌酐≥100 μmol/L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应进行常规腹主动脉造影检查,而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可不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吴文成;周红;王绵;郝咏梅;张松筠;康宏;崔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房颤动患者高凝状态研究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凝相关指标及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房颤患者是否有心力衰竭分为两组:房颤1组为无心力衰竭者(30例),房颤2组为有心力衰竭者(30例).具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为窦性心律组,另选33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在慢性房颤患者、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结果房颤1组患者D-二聚体为474.5 μg/L(220.0~843.9 μg/L),房颤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为657.9 μg/L(365.8~1 448.6 μ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271.6 μg/L(186.6~426.2 μg/L)和正常对照组179.5 μg/L (131.4~235.1 μg/L),(P<0.05).房颤1组患者血浆Fg(3.74±0.76) g/L和房颤2组患者血浆Fg(4.25±0.95) 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3.26±0.80) g/L和正常对照组(2.97±0.72) g/L,(P<0.05).与房颤1组比,房颤2组患者D-二聚体、Fg显著升高(P<0.05).与左房内径<40 mm的房颤患者比,左房内径≥40 mm的房颤患者D-二聚体、Fg升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并且心力衰竭和左房扩大增加房颤的高凝状态,这些异常可能与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或)栓塞事件相关.

    作者:王华;杨杰孚;包承鑫;胡云建;钟优;张瑞生;曾学寨;李宏义;刘德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估测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AMI的治疗中,降低病死率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因此,对心肌梗死面积早期、准确的估测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临床估测心肌梗死面积,但其特点各异,故对几种评价心肌梗死面积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作者:刘丽;张慧敏;张密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症的患者日渐增多,抑郁状态对高血压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我们对伴发抑郁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旨在观察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忠;窦春江;张瑞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紧急颈内静脉穿刺注射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研究

    心肺骤停后自主循环停止,全身心、脑等重要脏器遭受缺血缺氧的损害.心肺复苏(CPR)时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目的就在于尽快寻找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使药物迅速到达心脏并发挥作用,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不停止CPR时非置管情况下反复紧急颈内静脉穿刺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毅;何秀曼;吴小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发性多发性包裹性液气胸1例

    患者,男,46岁,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胸闷、气短,伴呼吸困难2天,无畏寒、发热.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上胸呼吸音减弱,两中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22×1012/L,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6.5×109/L,淋巴细胞3.5×109/L.X线检查:右中肺中外带见一较大液平面,液平面上方呈新月状透亮影,其内侧隐约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右肺底亦见一横过整个胸腔的液平面,其上方呈半园形透亮影,右肺受压向中间聚集;萎陷右中下胸壁内缘见密度较高的带状影.透视下,上述液平面均见随呼吸上下波动,并随体位改变而改变.诊断:自发性多发性包裹性液气胸.CT检查:右胸上下部各见一液平面,其后部均为水样密度影,前部分别为新月状、三角形透亮影,右肺受压,向肺门及中肺野聚集,右侧胸膜广泛肥厚.诊断:自发性多发性包裹性液气胸.

    作者:黄尚飞;黄伟红;周启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功能关系的探讨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0%左右,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目前,小儿VSD是否伴有心功能不全,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功能检查因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患儿不配合等原因,在儿科未被广泛应用.随着国内外在成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中,血浆利钠肽(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钠素和脑钠素(BNP)在判断各种疾病所致的心功能不全方面的优越性,而在儿科领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少,现就我院测定的48例VSD患儿的BNP水平情况报告如下.以期探讨其在VSD中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丁宁;严义培;刘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建议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慎用泰能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菌细胞的外膜通透性降低及菌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1].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包括质粒介质的头孢菌素酶(AmpC)和金属酶等.

    作者:殷立新;王川平;樊德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连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脂连素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分子,通过脂肪细胞的旁分泌、自分泌作用参与人体复杂的代谢过程,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连素在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以及脂质代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在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浓度[1].脂质代谢紊乱是导致慢性肾损伤的重要因素,它能加重内皮损伤,促进系膜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增殖,抑制降解,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2-4].尿毒症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但其血清脂连素水平的变化国内鲜见报道.我们对20例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连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王志宏;王楠娅;许颖;徐学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对氧磷脂酶家族与2型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与2型糖尿病大中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2型糖尿病组(DM),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血清PON1活性及MDA水平.结果 PON1活性在各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63.84±62.98) kU/L, 2型糖尿病组(118.87±30.38) kU/L,并发冠心病组(DMCHD)(95.83±23.76) kU/L,并发脑梗死组(DMCI)(94.46±24.36) kU/L,并发肾病组(DN)(106.93±20.21) kU/L,并发肾病视网膜病变组(DNDR)(100.13±24.42) kU/L(P<0.01);MDA水平在各组分别为:NC组(3.48±0.50) μmol/L,DM组(4.02±0.75) μmol/L,DMCHD组(4.67±0.74) μmol/L,DMCI组(4.55±1.39) μmol/L,DN组(3.95±0.62) μmol/L,DNDR组(4.30±0.43) μmol/L(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PON1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血管并发症组PON1活性更低而MDA水平进一步升高,说明2型糖尿病的脂质过氧化增加,血清PON1活性下降,并参与2型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苏河;李鹏诺;付艳芹;郑丽丽;李青菊;张东铭;田晨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致胸痛原因探讨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综合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5年4月因胸痛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例共689例,其中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导致胸痛23例(3.4%).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丕宝;袭学芹;段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IR和β-细胞功能受损是发生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因素,在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是始动因素[1],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R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研究减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扩展其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测定了82例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TNF-α的含量并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探讨血TNF-α与FINS、HOMAIR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红斌;耿丽;刘志远;汪成;蔡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髓质海绵肾的超声诊断

    髓质海绵肾,简称海绵肾,是肾髓质锥体内的集合管呈梭形或囊状扩张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此病比较少见.现将我院5年来遇到的8例海绵肾声像图特征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8例海绵肾均为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间我院门诊患者,经超声、X线片及静脉尿路造影均诊断为海绵肾,年龄38~56岁,平均(47±8)岁,男6例,女2例;4例有腰痛、间歇性血尿,2例尿频尿急,1例有排石史,1例仅腰痛来就诊.

    作者:王庆文;黎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低增生白血病是由Beyers于1951年命名的,它在急性白血病中占5%~10%,且绝大多数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这部分患者大多在50岁以上,且男性占75%,患者白细胞浸润不明显,外周血三系降低,因骨髓增生低下而不能耐受常规标准化疗.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我们采用预激(Priming)方案包括小剂量阿糖胞苷、高三尖杉脂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低增生AML患者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惠;苏娟;柴克霞;罗伟;李占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