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栓塞26例临床分析

张金凤

关键词:肺栓塞, 诊断, 治疗
摘要:肺栓塞(PE)是呼吸科急危重症之一,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而PTE为PE的常见类型.PE并发于临床各科的许多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漏诊及误诊率高、不经治疗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们回顾了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26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脉冲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的重复性

    脉冲振荡法(impulse oscillometry,IOS)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测定呼吸阻抗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以及病情较重者,弥补了常规肺功能测定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快速傅立叶变换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了较成熟的产品,有关新产品的应用,文献报道还较少,我们对其基本性能做一总结,用于交流.

    作者:郭丽娟;王彦卿;李增平;高翔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肿瘤相关物质群检测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主要的疾病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重要的措施,因此寻求理想的、具有广谱性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已成为世界各国攻克的重点课题.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是我国首个获国家批准上市的第一类癌症体外标记物,它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物质基础,具有恶性肿瘤特异性[1].为了观察TSGF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我们对住院的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48例)及健康体检人群进行TSGF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礼仪;李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骶部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二便障碍的临床研究

    帕金森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1.5,伴有二便障碍者约占此症的70%左右[1],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早期即可合并二便障碍,晚期100%患者伴发二便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二便障碍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急迫性尿失禁,严重者尿潴留.

    作者:孙秀巧;顾平;郭记宏;张立宏;王铭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观察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既往文献报道所用PPI大多为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作为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起效快,抑酸更充分,个体差异小,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等方面已显示了其优越性[1].笔者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4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直;张正安;姬海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临床疗效观察

    疼痛是肿瘤晚期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转移是癌痛的主要原因,且疼痛剧烈,化疗止痛效果差,临床以局部放疗和麻醉药物止痛治疗为主.近年来多种抗骨溶解制剂双膦酸盐类已广泛应用于骨转移癌痛的治疗,且取得良好止痛疗效.我院2001年12月至2003年6月,收治骨转移癌痛患者45例,随机分两组,综合治疗组采用国产伊班膦酸钠(艾本)+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止痛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苗战会;路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调血脂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氧化修饰形成氧化LDL密切相关.高胆固醇血症是早已确定的冠心病(CHD)独立危险因素.辛伐他汀为新型他汀类降血脂药,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1].

    作者:丁既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医学统计软件PEMS 3.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包第三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出现机体各系统的代谢紊乱及各种并发症,其中性激素水平失衡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旨在探讨T2DM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与糖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冬雪;黄建敏;潘莉萍;吴炜杰;李会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鲜大蒜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疗效观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我们应用鲜大蒜治疗DU,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乐凤;田俊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高热、贫血、黄疸、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全身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可出现数目不等的异常组织细胞[1].某些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尽管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基础性疾病,但临床上均与恶性组织细胞病有着极为相似的表现,加之骨髓中可见到不典型的组织细胞,给两者诊断增加了难度.为此,将我院1987~2002年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晋霞;刘永春;张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合并急性肾衰的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合并急性肾衰的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E)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应用CBP治疗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MOFE 51例,采用德国Fresenius ADM08TM/ABMTM肾脏替代治疗床边机,41例行连续性静脉至静脉血液滤过(CVVH),10例行连续性动脉至静脉血液滤过(CAVH),每次治疗时间8~49小时,39例高分解代谢者,再转换连续性静脉至静脉血液透析(CVVHD)或连续性动脉至静脉血液透析(CAVHD)2~4小时,12例予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结果 37例(72.5%)死亡,14例(27.5%)摆脱MOFE而存活;死亡组患者在停止CBP时平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2)均较CBP前显著改善(P<0.01);衰竭代偿期患者病死率(4/10)与衰竭失代偿期患者病死率(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HVHF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非CHVHF患者(P<0.001).结论 CBP是治疗合并肾功能衰竭的MOFE的有效手段,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CBP开始治疗越早,效果越好;CHVHF更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作者:闭闵;龚智峰;李家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冠心病(即祖国医学之胸痹)发生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已被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所证实.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霞;杨森;周俊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水痘及带状疱疹22例分析

    我院1989年2月至2003年6月治疗恶性血液病,病程中并发水痘、带状疱疹者2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耿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生异常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血细胞生成有量和质的异常,临床上表现有难治的、程度不等的不同系列或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有病态造血现象,约20%~40%的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关于MDS分类,多采用法、美、英(FAB)分类.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分类,国内血液学界建议尽可能采用,以便与国际接轨,现将WHO对MDS、骨髓增生异常或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的分类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林凤茹;郭晓楠;陈建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静脉补液联合胃肠道补液抢救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

    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而凶险,病死率很高,早期报告达40%~70%[1],近年由于对本病的警惕性增强,诊治水平提高,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达15%~20%[2].抢救该病关键的是早期迅速恢复血容量,为避免大量静脉补液的诸多弊端,我们采用胃肠道补液联合静脉补液进行治疗,使本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毋济霞;袁琳;魏祥安;赵东波;李贤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多中心观察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疾病,多年来在治疗上始终采取禁食、镇痛、抑制胰酶活性及对症治疗.该病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延误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可危及生命.我们选用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永姮;丛伟;李淑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瘘致长期心绞痛1例

    患者,女性,49岁,因劳累时胸痛28年,加重伴心悸、乏力3个月,于1996年5月20日入院.28年前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出现胸痛,无心悸、憋气、咳嗽、吐痰,休息约2分钟症状消失,未检查治疗.自此后患者每至重体力劳动均出现胸痛,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近3个月症状加重且伴心悸、乏力,为此来院就诊.门诊以心绞痛收住院.

    作者:王学班;于祝先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与胰岛素抵抗

    目的探讨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肥胖的T2DM组(42例)、非肥胖的T2DM组(40例)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37例);除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值外,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禁食12~14小时,空腹静脉取血,测定血浆IL-6、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PI),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肥胖组血浆IL-6水平(199.10±42.18) ng/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121.45±39.40) ng/L(P<0.05)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119.91±34.12) ng/L(P<0.01);血浆IL-6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1);与空腹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血浆IL-6水平可能与肥胖的T2DM发生有关,血浆中IL-6含量升高可能加重肥胖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李伟民;徐魁;贺冶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和造血相关组织的恶性肿瘤,胃肠道是常见的好发部位.我院1998~2003年6月共收治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报道如下.

    作者:薛静;马林儒;热合曼江;唐新萍;聂占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7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根据PCR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DD型(34例)、Ⅱ型(42例)及ID型(50例)3个亚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3个亚组对象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Crouse积分和颈动脉粥样斑块. 结果高血压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亚组比较,DD型亚组的MIMT、斑块发生率和Crouse积分均较Ⅱ型亚组增高[(0.95±0.15) mm vs (0.85±0.11) mm,82.35% vs 57.14%,均P<0.05 和(7.13±6.64) mm vs (2.63±2.40) mm,P<0.01].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不相关,在高血压人群中,ACE基因缺失型具有颈动脉硬化易感性,可能是高血压血管损害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作者:翟丽华;王沙燕;卢峻;张阮章;杨纯玉;石之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