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茹;郭晓楠;陈建彬
为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对不同病程、轻中度活动期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UC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芝;温方红;李廷军;赵宪利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糖尿病高渗性综合征是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而凶险,病死率很高,早期报告达40%~70%[1],近年由于对本病的警惕性增强,诊治水平提高,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达15%~20%[2].抢救该病关键的是早期迅速恢复血容量,为避免大量静脉补液的诸多弊端,我们采用胃肠道补液联合静脉补液进行治疗,使本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毋济霞;袁琳;魏祥安;赵东波;李贤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脾功能亢进(脾亢)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脾亢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而引起出血倾向、严重贫血、抵抗力下降及重症感染,危及生命.目前有手术脾切除、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脾内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我们对36例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群;李相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高热、贫血、黄疸、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全身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可出现数目不等的异常组织细胞[1].某些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尽管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基础性疾病,但临床上均与恶性组织细胞病有着极为相似的表现,加之骨髓中可见到不典型的组织细胞,给两者诊断增加了难度.为此,将我院1987~2002年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晋霞;刘永春;张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及其内在变化关系.方法对8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体质量组34例,超重和(或)肥胖组49例]胰岛素抵抗的8种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进行了测定,并与3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压较对照组高(P<0.01~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2型糖尿病正常体质量组与超重和(或)肥胖组间血糖、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重和(或)肥胖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一旦诊断,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抵抗与体质量增加、三酰甘油升高有关,且易形成高血压,直接影响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及其预后.
作者:孙爱萍;袁春玲;代雪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乳果糖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不同疗程的疗效.方法经数字连接试验(NCT)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诊断的SHE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22例,治疗B组21例、C组22例、D组2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乳果糖口服治疗,疗程分别为4周、8周、12周,治疗前后每2周予血氨、NCT和BAEPs检测.结果疗程结束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氨水平改善明显(P<0.01),BAEPs异常率降低(P<0.01),各组转为肝性脑病(HE)的例数分别为A组5例、B组4例、C组3例和D组1例,C、D组转为HE的病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1);B组、C组停用乳果糖后出现了血氨上升,BAEPs异常率增加,转为HE的病例数明显多于D组.结论乳果糖是治疗SHE的有效药物,长期治疗能够降低血氨,改善NCT,降低HE的患病率.
作者:谭友文;吴建成;於学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7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根据PCR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DD型(34例)、Ⅱ型(42例)及ID型(50例)3个亚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检测3个亚组对象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IMT)、Crouse积分和颈动脉粥样斑块. 结果高血压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亚组比较,DD型亚组的MIMT、斑块发生率和Crouse积分均较Ⅱ型亚组增高[(0.95±0.15) mm vs (0.85±0.11) mm,82.35% vs 57.14%,均P<0.05 和(7.13±6.64) mm vs (2.63±2.40) mm,P<0.01].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不相关,在高血压人群中,ACE基因缺失型具有颈动脉硬化易感性,可能是高血压血管损害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作者:翟丽华;王沙燕;卢峻;张阮章;杨纯玉;石之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性,49岁,因劳累时胸痛28年,加重伴心悸、乏力3个月,于1996年5月20日入院.28年前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出现胸痛,无心悸、憋气、咳嗽、吐痰,休息约2分钟症状消失,未检查治疗.自此后患者每至重体力劳动均出现胸痛,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近3个月症状加重且伴心悸、乏力,为此来院就诊.门诊以心绞痛收住院.
作者:王学班;于祝先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既往文献报道所用PPI大多为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作为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起效快,抑酸更充分,个体差异小,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等方面已显示了其优越性[1].笔者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4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直;张正安;姬海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肺栓塞(PE)是呼吸科急危重症之一,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而PTE为PE的常见类型.PE并发于临床各科的许多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漏诊及误诊率高、不经治疗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我们回顾了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26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脉冲振荡法(impulse oscillometry,IOS)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测定呼吸阻抗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以及病情较重者,弥补了常规肺功能测定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快速傅立叶变换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了较成熟的产品,有关新产品的应用,文献报道还较少,我们对其基本性能做一总结,用于交流.
作者:郭丽娟;王彦卿;李增平;高翔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近年来,临床上已注意到慢性肝病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研究较多的是肝硬化时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而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研究较少.我们对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45例慢性乙肝进行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测定,旨在了解慢性乙肝治疗前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变化,观察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肝脏在上述激素代谢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寒;李佳;陈应华;王珊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合并急性肾衰的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E)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应用CBP治疗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MOFE 51例,采用德国Fresenius ADM08TM/ABMTM肾脏替代治疗床边机,41例行连续性静脉至静脉血液滤过(CVVH),10例行连续性动脉至静脉血液滤过(CAVH),每次治疗时间8~49小时,39例高分解代谢者,再转换连续性静脉至静脉血液透析(CVVHD)或连续性动脉至静脉血液透析(CAVHD)2~4小时,12例予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结果 37例(72.5%)死亡,14例(27.5%)摆脱MOFE而存活;死亡组患者在停止CBP时平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2)均较CBP前显著改善(P<0.01);衰竭代偿期患者病死率(4/10)与衰竭失代偿期患者病死率(3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HVHF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非CHVHF患者(P<0.001).结论 CBP是治疗合并肾功能衰竭的MOFE的有效手段,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CBP开始治疗越早,效果越好;CHVHF更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作者:闭闵;龚智峰;李家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血细胞生成有量和质的异常,临床上表现有难治的、程度不等的不同系列或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有病态造血现象,约20%~40%的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关于MDS分类,多采用法、美、英(FAB)分类.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分类,国内血液学界建议尽可能采用,以便与国际接轨,现将WHO对MDS、骨髓增生异常或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的分类介绍如下,供参考.
作者:林凤茹;郭晓楠;陈建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透析液再循环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行连续性高通量透析(CHFD)的12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8例200例次行透析液再循环(A组),62例250例次(B组)行传统CHFD即透析液不循环,观察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透析后较透析前血尿素氮(BUN)、肌酐(Cr)平均下降分别为(45.23±7.91)%和(57.14±10.39)%,高钾血症、酸中毒均能纠正,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1例患者出现寒战、发热等致热源反应.结论透析液再循环安全有效,透析液用量显著减少,透析成本降低.
作者:毛慧娟;王笑云;俞香宝;胡建明;沈霞;朱亚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48岁,建筑工人,因工作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阵发性抽搐20余分钟,被送至我院急诊科(无家人陪同,既往史不详).查体:体温38.8 ℃,呼吸16次/min,脉搏112次/min,血压150/98mm Hg(1 mm Hg=0.133 kPa),浅昏迷状态,皮肤潮湿、面色发绀,口角泛沫,双眼向上凝视、双瞳孔光反射消失,颈部强直,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心律112次/min,律齐无杂章,双上肢上举内收,双下肢强烈伸直,深浅反射消失,跖反射阳性.
作者:张亮;周广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肥胖的T2DM组(42例)、非肥胖的T2DM组(40例)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37例);除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值外,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禁食12~14小时,空腹静脉取血,测定血浆IL-6、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PI),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肥胖组血浆IL-6水平(199.10±42.18) ng/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121.45±39.40) ng/L(P<0.05)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119.91±34.12) ng/L(P<0.01);血浆IL-6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1);与空腹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血浆IL-6水平可能与肥胖的T2DM发生有关,血浆中IL-6含量升高可能加重肥胖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李伟民;徐魁;贺冶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肾上腺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困难.为进一步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水平,我们对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荣乔;王振贤;王战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冠心病(即祖国医学之胸痹)发生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已被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所证实.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霞;杨森;周俊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肝脏代偿功能下降.我们对19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肝硬化临床分级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苏桂同;王翠;魏继航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