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分裂样精神障碍1例

李云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摘要:患者,女,32岁,因乱语、害怕、夜不能眠10天,于2000年5月12日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害怕,不能独处,夜不能入睡,继之出现胡言乱语.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LC)患者由于防御功能低下,门体分流形成,肝功能受到损害,肠道细菌易位及大量增殖等因素,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尽管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仍然有25% LC患者死于细菌感染.LC常见的细菌性并发症,依次为尿路感染(12%~29%)、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7%~23%)、呼吸道感染(6%~10%);次为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感染、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病、真菌感染、菌血症(败血症)4%~9%,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LC中具特征的细菌感染.

    作者:王麟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钩端螺旋体病肺弥漫性出血临床观察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流行于我国南方诸省及多数省市自治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为农民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肺钩体病弥漫性出血型是以肺部弥漫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类型.

    作者:余定红;方浩徽;李福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镍-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镍-钛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在X线引导下或在电子纤支镜直视下经纤支镜置入镍-钛金属支架治疗气管癌2例,左右主支气管癌2例,右主支气管癌1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例和左肺结核并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结果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随访一年余,患者存活良好,活动如常.结论该方法无须气管切开,创伤小、痛苦少,为气道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作者:柳广南;覃寿明;黄善三;唐志敏;李国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33例疗效分析

    2001年5月至11月,我院用岩黄连注射液(广西民间验方、东兰制药厂生产)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38例,其中完成4周疗程,资料完整者33例,为了评价该药的疗效,现对3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任仲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合用苯妥英钠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卡马西平(CBZ)为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效,对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的疗效与苯妥英钠(PHT)相似,而其副作用相对较小,部分患者原来长期应用PHT治疗,由于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的原因,转而改用卡马西平或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联合应用.我们长期以来对服用CBZ、PHT等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实行血药浓度监测下的用药指导,发现合用PHT较单用CBZ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差.下面总结82例单用CBZ或合用PHT的CBZ血药浓度的变化.

    作者:黄义昆;梁建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氟沙星序贯治疗伤寒43例疗效观察

    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内和细胞内药物浓度高、血清除半衰期长,患者耐受性好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特别是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1,2],笔者采用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与口服序贯治疗伤寒,以评价氧氟沙星序贯治疗伤寒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昌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经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证实,对包括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支杆菌,为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MDR-MT),由MDR-MT所致的结核病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

    作者:高卫红;赵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7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治疗病毒性脑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调查纳洛酮+传统疗法(A组)治疗病毒性脑炎46例与传统疗法(B组)治疗32例的疗效比较.结果 A组的治愈率为89.13%,病死率2.17%;B组的治愈率为71.88%,病死率为6.25%.A组与B组在发热,抽搐的疗程天数比较,P<0.05;A组与B组在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的疗程天数比较,P<0.01;两组在头痛的疗程比较无差异, P>0.05.使用纳洛酮由昏迷至神志清醒为(21.37±7.53)小时,出院时间A组比B组平均缩短6.12天.结论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3例小肠出血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的探讨

    小肠出血是临床上不明原因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目前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却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作者近3年来收集其完整病历23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肠出血,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任宗海;诸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分裂样精神障碍1例

    患者,女,32岁,因乱语、害怕、夜不能眠10天,于2000年5月12日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害怕,不能独处,夜不能入睡,继之出现胡言乱语.

    作者:李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HLA-I检测分析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HLA-I分子)由两条多肽链构成,一条H链又称重链(43KD),另一条为L链又称为轻链.二者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HLA-I类分子广泛存在于有核细胞表面,在抗原的提呈及限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识别靶抗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任添华;张淑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规检测方法确诊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单一症状的支气管哮喘,即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这类患者因症状少,不典型,常规的检查(体检、胸片和五官科检查)未能发现异常而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本文旨探讨应用常规检测手段确诊CVA途径.

    作者:文雄;陈莉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性胃炎患者症状及胃动力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患者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HP阳性及32例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依靠病情0~3分,症状频率0~3,将临床症状分为5种,并进行胃动力检查.结果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而总的临床症状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HP阳性组的腹痛症状评分比HP阴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P感染对疣状炎患者临床表现(疼痛)、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动力有影响.

    作者:周喜汉;黄赞松;卢运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毒鼠强群体急性中毒88例

    2001年8月4日,广西百色市某中学发生急性毒鼠强中毒.现将我们抢救其中88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乃远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附睾结核20例临床分析

    附睾结核临床发病较少且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附睾结核,报告如下.

    作者:刘前桂;赵玉荣;王风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美国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并有上升趋势.

    作者:张静;徐金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陈旧性心肌梗死预后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易发生危险,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陈旧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健康威胁也很大,预后和梗死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率、心肌供血、是否有心律失常、是否吸烟也有很大的关系.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既方便又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及心肌供血变化.笔者总结1990年至2000年间144例陈旧性下壁、前壁心梗患者的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对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等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米粮川;王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20名新战士血清刚地弓形虫抗体调查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流行,目前我国的调查发现其发病率也比较高,有的地方可达10%以上,特别是以猪、猫、绵羊作为主要的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人作为中间宿主,与这些感染有密切关系.为了解某部来自全国520名新战士弓形虫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其进行了血清弓形虫抗体调查,发现有部分人血清特异性抗体增高,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启华;刘长林;闫爱华;金兆清;白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肠道寄生虫致慢性腹泻42例

    肠道寄生虫在我国广大农村是一种多发病,但以慢性腹泻为突出表现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0年2月至2001年7月收治的42例肠道寄生虫引起慢性腹泻报告如下.

    作者:姜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洛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洛沙坦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的治疗效应并进行比较. 方法 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洛沙坦组22例,培哚普利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仅给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肝素等常规治疗;洛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沙坦25 mg 口服,每日1次;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 口服,每日1次.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14天、6个月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 较基础值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洛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与基础值比较轻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洛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LVDd、LVDs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18%,洛沙坦组无1例发生副反应. 结论洛沙坦与培哚普利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洛沙坦耐受性更好.

    作者:陈玉善;赵晓燕;赵友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