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高危因素初探

刘模荣;谢海燕

关键词:肝硬化, 腹水, 腹膜炎
摘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而又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生率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达12%~26%,占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SBP前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发生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其患病率及病死率.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2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分析

    自198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和方法[1],本文总结了我科2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党书毅;王卫民;涂远超;张群林;葛永贵;许大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状态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后血糖升高已被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证实,且血糖升高对其预后不利[1~10].为进一步了解脑卒中后血糖升高的类型及与病变的性质、部位的关系,我们分析了180例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乔晋;杨华;韩雪梅;张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高钙血症昏迷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以高钙血症昏迷为首发症状者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何祎;柴静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几种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疾病的误诊分析

    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的疾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很多非消化系疾病易误诊为消化系疾病.我科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共收治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患者247例,其中首诊误诊37例,误诊率14.5%.现将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欧阳和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国产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观察

    纳洛酮(Naloxone,NLX)在临床上常用于全麻催醒及拮抗阿片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从2000年首先将国产NLX用于异地(非洲布隆迪)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通过收治70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的观察认为,其相关性好,疗效满意,同样可作为抢救非麻醉药物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值得在当地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海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检测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儿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日益广泛应用,有些化脑患儿确诊前已应用了不规则抗生素的治疗,入院时其脑脊液的改变已不典型,与其他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在介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检测90例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为脑膜炎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秀霞;檀国军;罗克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高危因素初探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而又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生率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达12%~26%,占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SBP前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发生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其患病率及病死率.

    作者:刘模荣;谢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维生素A中毒5例分析

    我院儿科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维生素A中毒患者5例,经临床治疗均获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虹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的某些特殊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是一常见病,节律性疼痛、周期性发作为其临床特点,据典型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临床实践中时有误诊发生,笔者曾遇少数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胸痛、脐周痛、吞咽困难、无症状性溃疡等特殊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红;叶国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亚硝酸盐中毒19例临床分析

    1990~1999年,我院共收治亚硝酸盐中毒19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8~45岁,平均34岁.其中将亚硝酸盐误当食盐服用12例,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过多的熟食5例,食用腌咸菜2例.发病时间在食后0.5~2小时,就诊时间0.5~9小时.

    作者:牛建华;徐岩;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纵隔淋巴结结核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8例原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收集8例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为纵隔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所有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纵隔淋巴结核好发于中上纵隔,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PPD试验强阳性少见,痰结核菌检查阴性.同肺结核相比,抗结核治疗起效较为缓慢.结论依靠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很难将此病同其他纵隔肿物加以区别.纵隔镜的应用及手术病理检查是确诊此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沪生;金建敏;秦杰;陈东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放免法测定N-心钠素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目的评价N-心钠素(N-A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血池显像,筛选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32例,心力衰竭患者32例,并选取心功能正常健康人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N-ANP水平.结果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血浆N-ANP[(1382.25±549.51)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2.06±255.38)ng/L,P<0.05],却显著低于心力衰竭组[(4 020.43±2 090.95)ng/L,P<0.05];按血浆N-ANP>923.00ng/L(对照组的+1.96s),诊断无症状心力衰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结论 N-ANP可用来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且以N-ANP>923.00ng/L作为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指标较为合适.

    作者:韩跃刚;吴淑伦;黄彦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白细胞分类正常的急性白血病误诊17例分析

    典型的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一般较容易、明确.而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特殊,尤其是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分类正常者,往往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9月共诊治AL 131例,其中白细胞分类正常的非典型AL误诊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任新明;陈志娇;白永泽;李惠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甘草酸二铵联合短化治疗伴发乙型肝炎初治涂阳肺结核49例

    乙型肝炎和肺结核均为当前常见传染病,肺结核常伴发乙肝,二者相互影响,临床治疗棘手.为了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我们采用甘草酸二铵联合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并以同期6个月短化和一般护肝药的病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武艳;张文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糖耐量异常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IGT)目前已为大家所知,虽然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其发生机制仍然不清,我们观察了30例正常人与30例CRF患者之间血糖和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变化,从而探究其间的关系.

    作者:石红;扬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夜间心率对24小时心率变异指标的影响

    本文中分析了81例高血压病患者夜间心率(23∶00~8∶00)变化对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春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脏病变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病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肝硬化患者27例,正常对照组15例,按肝功能Child分级分类;应用超声Doppler检测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E波、A波、Ev/Av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肝功能B、C级肝硬化患者平均动脉压、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肝功能A、B级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P<0.01),呈高动力循环状态(P<0.05,P<0.01).而肝功能C级患者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肝硬化患者Ev/Av比值显著降低(P<0.01),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

    作者:范震;赵幼安;朱式娟;吕敏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泰能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述

    泰能(泰宁,Tienam)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亚胺硫霉素-西拉司丁,伊米配能/西司他丁钠,lmipenem/cilastatin,Tienanvial sodium,primaxin)的商品名.本品为一种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含有两种成份:亚胺培南,为一种β-内酰胺抗生素-硫霉素(thienamycins);西司他丁,为一种特异性酶抑制剂,它阻断亚胺培南在肾脏内(被肾二氢肽酶)代谢,继而增加泌尿道中未经改变的亚胺培南的浓度.体内分布以细胞间液、肾脏、上颌窦、子宫颈、卵巢、盆腔、肺等部位高,在胆汁、前列腺、扁桃体、痰中也有较多量,并有一定量进入脑脊液中.半衰期约为1小时.本品对革兰阳性、阴性的需氧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美国默克(merck)公司在1979年研制开发,并于1985年在德国首次上市.中国1992年进口该产品.国内早报道泰能的是张铸基[1],之后张致平[2]、陈朝元[3]也前后报道了泰能的合成、抗菌谱和毒副作用等,国内第一个报道临床应用的是吕媛[4],之后报道逐渐增多,9年来共有111篇有关泰能报道的文章,现综述如下.

    作者:樊德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并气性坏疽1例

    患者,女性,59岁,多饮、多尿、口渴消瘦2年,右足部反复溃疡1年,诊断为糖尿病足.就诊前1天出现右足部及小腿剧烈胀痛,右足底溃疡渗出血性液体,止痛药无效,再次入院.

    作者:圈启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4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姊妹病.2型糖尿病8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3/4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发生率高,预后差[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病例冠脉造影资料对照分析,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

    作者:李东旺;丁枭伟;张彩霞;李成学;李建红;王波涛;张贵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