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医学影像学及网络资源

刘大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 医学影像学, 互联网, 资源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医学影像学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胶片到数字成像的转变,和特别是介入影像学方面的发展。一种新的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 EBM )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迅速兴起并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从循证医学定义和循证医学影像学(EBMI)的方法,以及影响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的特点,综合阐述了循证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科医生逐渐学会理解和使用可通过网络循证医学检索系统、数据库的工具来查找自己需要的证据,浅谈了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利用网络循证医学影像学资源提供参考。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主要动脉包括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和大脑中动脉(MCA)阻力指标预测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3例28~40孕周的正常胎儿和96例脐带绕颈胎儿的UA、DV和MCA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通过对相关血流参数的组间差异性比较,判断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结果两组间胎儿心室壁各节段组织速度参数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间静脉导管的PS值及脐动脉的ED值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5),脐动脉的RI值及大脑中动脉的RI、S/D值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5)。结论对脐带绕颈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UA、DV和MCA血流参数可能对预测胎儿窘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军;谭静;周秘;兰海;唐茜;张知剑;许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在ARV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 ARVC/D)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经我院收治的18例ARVC/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静息心电图显示13例电轴右偏,肢体导联呈低电压;V1~V3导联T波倒置12例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7例右心室扩大;12例右室流出道增宽;2例左室增大;12例右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减弱等。结论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能较准确地诊断ARVC/D,并在该病的治疗及随访观察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兴钊;黄永;黄蕊;漆秀英;杨建;胡青茂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结节性硬化头颅及肾脏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头颅及双肾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结节性硬化头颅及双肾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结节性硬化患者中3例有明确家族史,3例有皮脂腺瘤、癫痫、智力低下临床三联征,8例头颅CT均可见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8例头颅MRI平扫可见室管膜下及皮层下结节,4例可见双肾多发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头颅MRI平扫可清晰显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及室管膜下多发结节。清晰显示双肾多发肿块及结节形态、边缘及血供,可分辨肿块内脂肪组织,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启;孔建忠;王增;张莉;张培;马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颈动脉“流空区”法与“内膜-中膜厚度”法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Kappa一致性检验

    目的:比较多普勒能量图显示“流空区”法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法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161例受检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能量图观测颈动脉管腔内舒张期是否出现内“流空区”,并以颈动脉内膜-中膜测量(应用IMT测量分析软件测量)为金标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0.797, P <0.01, McNemar检验P>0.05),两者诊断不一致者可能近期粥样硬化处于平稳期或进展期有关。结论多普勒能量图显示“流空区”法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法诊断结果一致性好,提高诊断准确性,两项检查结果具有互补性。

    作者:于冬;郑宏江;李韶平;曾玲;金城;孙贤;贺敬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RI结合MR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结合MR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PVE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PVES患者的MRI及MRA检查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合并MRA检查在PVES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9例MRI平扫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腘血管与周围肌束、肌腱之间的异常关系,明确诊断及分型。 MRA能很好地显示腘动脉的移位、管腔狭窄闭塞情况、腘动脉瘤的形成及周围侧枝循环的情况,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MRI结合MRA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腘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在PVES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天齐;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心脏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患者女,49岁。左侧乳腺癌切除术后7年,发现心包占位1天入院。患者于2007年11月5日在椎管麻醉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小叶癌,少部分浸润生长,淋巴结24枚,未见癌转移(0/24),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并规律化疗,定期复查,未发现转移灶。

    作者:张晓娜;李世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RCT及MRI对鼻腔-副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HRCT及MRI在鼻腔-副鼻窦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及22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HR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发病年龄低于内翻性乳头状瘤( P <0.05)。生长方式上,部分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则无此特点。病灶周围局部骨质破坏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提示。在CT平扫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密度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 P <0.05),出血坏死性鼻息肉CT增强各期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强化峰值出现于实质期,延迟期强化减低。 MRI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中的出血成分表现为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结节状明显不均匀强化,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片状相对均匀强化。结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区别,HRCT增强扫描及MRI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毅敏;詹阿来;黄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使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 MPR)及仿真内窥镜技术( CT virtual endoscopy , CTVB)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儿经CTVB检查显示出I~III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0%;MPR显示出I~III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5%。 CT显示的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和位置与支气管镜手术结果相符合31例,其中异物位于气管2例,右支气管17例,左支气管8例,气管粗隆区4例,1例不符合。 MPR和CTVB发现31例,表现为腔内椭圆形、不规则占位21例,管腔闭塞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

    作者:胡龙非;刘克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8 F-FDG PET-CT显像对肺结节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分析18 F-FDG PET-CT 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14例肺结节病PET-CT表现。结果14例肺结节病中均可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者13例,合并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7例,12例伴有肺内病变,2例累及肝脾脏器,5例伴有皮下结节,以上病灶放射性摄取均增高。结论 PET-CT显像从代谢角度更能清楚显示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可以发现除胸部以外的其他病灶,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孔倩倩;殷瑞根;王冬青;许云飞;周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烟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诊断烟雾病方面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方搜集我院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为烟雾病的23例患者,分析动态容积增强扫描所得图像经4D-数字减影(4D-DSA)、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 MPR)、大密度投影( MIP)处理后的影像特点及平扫情况。结果22例烟雾病患者320排CT平扫中多数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动态容积增强扫描血管成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末段及大脑前、中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颅底动脉环处见细小、杂乱、迂曲代偿血管网。结论320层动态容积CT能从多方面显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情况,4 D-DSA能很好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的狭窄情况及良好显示动态循环情况,能够作为烟雾病诊断的一线检查方法。

    作者:高阳;梁奕;周杰;杜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影响中孕期胎儿心脏时间-空间关联成像的因素探讨及优化采集方案制定

    目的:找出中孕期胎儿心脏STIC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优化采集方案。方法纳入中孕期116例孕妇(20~28周),回顾性研究STIC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以后处理中重建切面的显示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平均极差评价各水平的重要性,获得优化采集方案。结果各因素对STIC图像质量均有影响。优化的采集方案为:余辉P2、10S采集时间、心尖位置(10~2点方向)、取样角度(20~24周:30°;24~28周:35°)、谐波频率( High)、ROI (包括四腔心、降主动脉及部分脊柱和胸廓皮肤)、边缘增强E2。结论心脏STIC图像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利用优化采集方案有利于提高STIC图像质量和各重建切面的显示率。

    作者:赵莉晴;焦先婷;沈加;汪晴;陈笋;孙锟;武育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探索缩宫素对兔产后失血性休克-肝脏微循环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探索缩宫素对兔产后失血性休克-肝脏微循环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休克组、缺血再灌注组、催产素处理组。 S组行剖宫产术;I/R组剖宫产术后,建立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OT组在I/R基础上,于孕兔产后失血性休克后10min及再灌注后10min、30min各时间点经耳缘静脉以2 U/kg剂量推注缩宫素。 I/R组与S组分别于相同时间段注射与OT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S组和OT组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及血容量数值明显增大( P <0.05);而OT组与S组比较各数值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初步表明缩宫素对兔产后失血性休克-肝脏微循环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程程;李巨;李强;魏明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尖指向异常1例

    孕妇27岁。孕2产1,现孕25周6天,因在外院怀疑胎儿心脏发育异常,遂来我院复诊,首先进行常规检查:胎位:LOA位,测双顶径6.3cm,股骨长4.7cm,羊水大深度5.6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成熟度0级,厚度3.0cm;脊柱排列整齐,腹腔脏器无反位;随即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尖指向右前方。心室反位,右心室位于左侧,其室腔内可见节制束;心房正位,卵圆瓣在左侧的心房内活动,降主动脉位于该侧心房的后方;(图1)位于右侧的心室比较光滑,与该心室相连接的心房可见上、下腔静脉汇入;两条大动脉走行关系异常呈一前一后平行排列,宽度分别约4.6mm、4.2mm。其中自左侧心室发出者走行较长后弯曲与降主动脉相连,其弯曲处见三个向上的分支,自右侧心室发出者主干很短与左、右肺动脉相连。室间隔上端回声中断3.0 mm。超声诊断:胎儿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心尖指向异常。孕妇选择引产,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超声所见。

    作者:叶春秀;祁玉霞;王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CT 和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中对0级和I级病变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检查方法在其他级别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MRI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骨髓水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检查在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MRI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等早期症状的检出率高于MRI,所以MRI检查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但对一些显示不清楚的病情变化,要结合CT扫描来确诊。

    作者:蔡长寿;冯丰坔;邱波;裴琳;于大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125 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对30例纵隔转移瘤患者采用125 I粒子植入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30例患者中并发症有气胸6例(20%),其中需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为3例,另3例气胸量较少,自行吸收;肺出血4例(13.3%);针道出血4例(13.3%);咳血4例(13.3%);恶心呕吐1例(3.3%);疼痛2例(6.7%);过敏反应1例(3.3%),均经治疗后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可控。加强125 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治疗有效率。

    作者:仲春红;姜惠;刘亚坤;商琼琼;张颖;韩明勇;马琳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FH )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男9例,女7例) BFH患者,其中股骨7例,胫骨4例,肱骨1例,桡骨1例,髂骨2例,腰椎1例。 X线平片检查16例, CT平扫8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3例。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 X线示灶周硬化12例,病灶内呈磨玻璃样改变9例。 CT示病变密度不均匀,呈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灶内见骨性分隔及骨嵴5例,骨皮质中断2例。 MRI示病灶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等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MRI表现各异由病理组织成分不同所决定。结论 BFH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戴灼南;司建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检查进展

    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判断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估疗效。经腹肠道超声简便易行,可用于UC活动性的判断及随访。钡灌肠对肠黏膜的病变非常敏感,但不能很好地显示并发症及肠外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成像和肠道造影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能全面地观察UC的肠壁和肠管内外病变,但对诊断早期UC不敏感,同时存在辐射的问题。随着技术的改进,磁共振成像实现了对运动脏器的成像,结合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使其应用于UC成为可能。核素炎症定位显像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对检出早期UC的灵敏度较高。

    作者:张亚男;常泰(综述);郑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口腔健康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口腔健康状况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从胸部CT平扫检查者中序贯纳入主动脉弓钙化者为病例组,行钙化积分检测,根据积分将病例组分为重度钙化组(积分100)和轻度钙化组(积分<100),并同期选择无钙化者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盲法对各组受检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缺失补牙数( DMFT)及牙周病指数( PD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并定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病例组患龋率、DMFT指数和PDI均高于对照组,且龋病及牙周病程度与主动脉弓钙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口腔健康状况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可能是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发病基础。

    作者:宇文谦;李海玲;高培毅;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累及左侧肾上腺CT与其MCTSI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左侧肾上腺受累与其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80例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着重观察左侧肾上腺的受累情况,并探讨其与AP的MCTSI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中,MCTSI在0~2分者2例,4~6分者37例,8~10分者41例;左侧肾上腺受累者68例(85%);2)急性胰腺炎累及左侧肾上腺的CT分级与其MCTSI有相关性( r =0.4026, 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左侧肾上腺受累的CT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毛毛;卢媛媛;张高瑞;赵莹;袁有志;高彬;翁爱婷;田欣雨;董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磁共振波谱在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落后早期预测的价值

    目的:探讨早产儿1 H-MRS脑内代谢物与Gesell发育商间的相关性,为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的早期诊断及预测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符合条件的45例早产儿及30例同期足月儿于出生后1周内行1 H-MRS检查,计算脑内代谢物NAA/Cr、Cho/Cr、mI/Cr、Lac/Cr、Glx/Cr比值;并于出生后40~52周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检测,得出发育商及其5个能区对应的发育商值,同时分析早产儿组发育商与脑内各代谢物间的相关性。结果早产儿组NAA/Cr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6.202, P <0.001),但Cho/Cr、Lac/Cr、Glx/Cr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早产儿组发育商及其各能区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发育商与NAA/Cr 及Lac/Cr 存在显著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418)。结论早产儿早期1 H-MRS 脑内代谢物质(NAA、Lac)与Gesell发育商有相关性,NAA、Lac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早产儿可能发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落后。

    作者:刘绪明;张嫣然;万诚;林达;余捷;项剑瑜;周露;邱乾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